校长郭立宏丨新冠肺炎疫情对“三个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0-04-09 15:52 浏览量: 4997

校长郭立宏:

新冠肺炎疫情

对“三个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三个经济”

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在全省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陕西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效应逐步显现,推进疫情防控有“效”与经济恢复发展有“力”相协同,是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研判疫情对“三个经济”的影响,助力我省经济恢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三个经济”的影响

“三个经济”是新时期陕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统领,其本质是通过搭建要素优化配置的空间支撑、集聚平台、机制高地,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要素聚集、配置、流通平台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兑现。这其中,枢纽经济重在为生产要素集聚打造空间支撑和聚合平台,门户经济重在为生产要素搭建多元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开发开放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流动经济重在为生产要素流动、重组提供便利化通道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激发要素效能,实现价值转化与落地。“三个经济”协同发力,共同搭建了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框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短期主要体现在消费和流通领域,重点是餐饮、住宿、娱乐、旅游、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行业,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扩大到生产领域,涉及工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并将影响国际产业链条的重组,进而加大对产业的冲击。这些都将对“三个经济”形成客观的冲击,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疫情对枢纽经济效率的冲击。枢纽经济通过建设辐射能力强大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为生产要素集聚打造空间基础设施支撑,吸引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集聚,形成聚合平台,促进要素流动效率的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对枢纽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对其效率的冲击上:一是防范疫情中采取的对城市封锁、交通管制等举措,极大限制了综合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二是居民出行意愿减少,民航、铁路、公路运输均呈现巨大跌幅;三是因停工停产造成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库存成本等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生存压力,导致要素聚合缺少活力,枢纽作用发挥载体不足;四是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受到影响,因复工复产进度、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影响,在建项目推进进程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疫情对门户经济效能的冲击。门户经济立足向西开放、向东集聚,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为生产要素搭建多元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开发开放平台。新冠肺炎疫情对门户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能。一是疫情影响下将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对陕西面向“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造成冲击。二是部分沿线国家对我国商品和人员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关闭了要素流动渠道,阻隔了辐射带动效能。三是若短期内不能彻底战胜疫情,将会波及产业链,进一步冲击全球生产,加上各地生产复工水平不一致,可能导致国内产能不能及时恢复。陕西作为生产链条中的一环,将面临严峻的生产压力。四是“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资源配置平台运行受外部供需环境变化,整合资源效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疫情对流动经济效益的冲击。流动经济通过畅通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渠道,使经济要素实现重新组合,激发要素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市场价值。新冠肺炎疫情对流动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动经济相关产业效益的影响上。一是对我省旅游、餐饮、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以吸引人流集聚为主要方式的经济形态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均呈现下跌。二是对各类企业影响较大,造成资金、信息等多要素集聚缺少承接主体,要素流动数量减少、质量不高,影响到价值兑付效益。三是对我省促进要素流动已有政策效益的冲击,疫情影响下基于常态化的激励措施显然不能有效应对危机,必须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和创新举措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推进“三个经济”发展的建议

当前,尽管各类疫情防控指标持续向好,但在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过程中,疫情反复的风险也在增加。管控好疫情风险,尽快实现我省正常秩序的恢复,是推进“三个经济”发展最紧要的,也是推进各类要素更好在陕西聚合的关键所在。应主要抓好全省统筹管理与各板块分工管控的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各板块交叉部分责任落实,防止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盲区出现;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相结合,加快落实中央和我省出台的各类支持举措,切实做到政策落地,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抓好疫情防控与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把疫情作为检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分类指导,精准对接各地各行业实际,促进“三个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当前我省已经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分类管理,有效推进了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建议在坚持对区域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将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化到各行业中,按照“一业一策”的原则,科学预判风险,有序恢复行业秩序,确保正常秩序恢复不反弹。一是注重政策的衔接性,把应急政策与长远发展有机衔接,应急救助政策应控制在“精准救助型”范围,要保持政策整体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战略定力。二是注重破解发展壁垒的精准性,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有的放矢,重点打破制约“三个经济”活力释放的壁垒,优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巩固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三是注重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及时性,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的应对、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地进行压力测试,防范新的风险的叠加冲击,特别是要重点跟踪关注产业链转移的风险。

化危为机,长远谋划产业更新,培育“三个经济”发展新动能。此次疫情对能源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都造成了较大冲击,我省产业结构中这些行业占比较大。为此,围绕“三个经济”要持续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发挥科技人才聚集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消费模式与商业模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二是重点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依托我省制造业和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整合市场要素资源,推动医药制造工业、医用化学洗涤工业、医用防护品工业发展。三是重点发展应急产业。我省依托枢纽和门户优势,具备发展应急产业的基础条件,要立足建成西部应急产业中心的定位,布局发展应急产业,规划建设应急产业园区,在重大疫病、自然灾害、能化危机等应急领域形成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

超前谋划,把握好疫情结束后经济反弹,彰显“三个经济”新形象。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进一步显现,疫情过后,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将面临恢复性反弹,建议超前谋划,抓住经济恢复发展的窗口期,在确保风险有效管控下,提前做好相关项目储备,最大化激发市场要素的聚合能力。一是做好疫情解除后潜在风险应急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政府对应急事件的管控能力,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及时制定出台具有突破性的有利于振奋市场信心、释放发展潜力的改革举措,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人员、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推进门户经济再发展。三是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有新动作、出大举措,为流动经济焕发新活力注入新力量。

点击阅读:

西北大学2020年陕西MBA招生简章

西北大学2020年MBA春季精英发展项目招生简章

2020陕西MBA网报详解

说明:

文章作者:西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郭立宏教授

来源:陕西日报、西安发布、陕西一带一路网等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KmYegjiLlyeyTDkyPdrHQ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