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筑一桥,天堑变通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10-24 18:33 浏览量: 3615

2018年10月23日

习近平出席开通仪式

并宣布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18年10月24日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今日注定会载入史册

在伶仃洋“作画”,在大海里“穿针

港珠澳大桥的每一项突破

都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报负

接下来就跟着经管君

一同去探索这座“世纪工程”

大桥建设历程

2009.12.15

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建设

2010.08.03

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2011.05.15

首个大型钢圆筒顺利振沉

2017.07.07

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02.06

主体完成验收

2018.09.28

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

这是一座奇迹之桥

港珠澳大桥时中国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55公里跨海大桥,7公里海底隧道,筹备6年,建设9年,共历时15年,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中国智造”支起世界之最

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

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岛技术

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

世界最重的沉管

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

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

从筹备到建成,历时15年,被英国《卫报》誉为大“新世界七奇迹”之一。

曾参与指挥建设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工程的老桥梁专家谭国顺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港珠澳大桥。

他表示,“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李克非表示。

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

大桥的价值意义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

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习近平 评)

如今

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

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

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经管君也想知道

大家对此事的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素材推荐:人民日报 新华网

网络编辑:万俊贤

责任编辑:姚玉婷

指导老师:贺子婕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