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黄益平:应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8-09-21 10:06 浏览量: 3064

MBAChina网讯】在9月16日举办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从双边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市场的开放、产业政策及技术四个方面对贸易战进行了解析。

黄益平表示,中国未来要做的,其实就是继续做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继续支持经济增长,同时解决和美国、其他国家的一些分歧。

黄益平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40年前面临的是不一样的,已经不可能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来支持经济发展,现在需要产业升级和产业更新。他表示,在产业政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政策来支持本国产业发展。政府大量的补贴给了国企,但创新其实更多来自于民营经济。政府要支持科技创新,但要知道哪种支持更有效率。

在未来道路上,黄益平认为,中国应该支持民营经济,并且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以下为演讲全文:

黄益平:贸易战,当然我们叫它贸易战,事实上可能是更加广泛、广义上的经济摩擦和冲突更确切一些。我认为贸易战从四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双边贸易不平衡,第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第三是服务部门的开放,最后是关于产业政策以及产业技术等等。

所以,其实看起来是一个更广泛的摩擦,我同意史帝夫说的,双方的贸易逆差或者是不平衡这不是一个问题需要来解决,但是这却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在起来的一些领域,我想说无论美国要什么,实际上这也和中国政府自己想做的和承诺要做的是一样的。比方说开放服务业或者是保护知识产权,然后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大家如果是有机会读一读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面公布的《决议》的话,里面都看这样的内容,这是我的评论。

我简单作三个评论,我的评论是关于中国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不知道美国会怎么做,所以我就说中国应该怎么做。我的结论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中国继续做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就好了,也就是继续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要解决和中美之间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分歧。所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在回顾,我们过去40年中哪些做对了,哪些做的不够好。所以我想最主要的改变就是中国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从以前一个中央的这种规划式的经济转向现在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在我们引入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的时候,这也会包括,第一,要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与此同时同样重要的就是要融入世界经济,这那两点我觉得都是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特点。

很多人说到中国有一个双轨的改革,一方面要支持国企,另外一方面支持民企。我想说,其实中国经济改革真正推动力肯定是民营企业,所以这是我对中国改革经验的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二点,中国是不是现在可以做一些改变。那我想也许不能,我们看一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面临的挑战和40年前是不一样的,40年前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我们也没有多少工业,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的人均GDP大概从200美元以下,去年已经上升到接近9000美元了,这就是区别。我们已经不可能再依赖于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来支持中国的增长,我们需要更多依赖产业升级和创新,这就是最主要的问题。

很多人谈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的政策来支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在这个角度一方面如果你看一下中国的双轨改革,我们需要更多的私营部门来推动经济的增长。那么在大型的项目,在大型的制造业,它能够支撑社会的稳定,这一点依然重要。创新是我们需要投入资源的一个领域,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这是我的核心观点。

你现在看美方指控,包括开放服务业,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基于市场政策,这些能帮助中国产业升级进入下一步的新阶段。我简单说一下产业政策。任何一个国家其实都有产业政策来支持自己的科技和产业的升级。魏教授在早先提到的一个报告,就是和我们北大的一个教授一起做的一个研究,他们发现如果你看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政府大量的补贴是给了国企,但是到底创新来自哪里,其实是来自私营部门。那么到底哪种方法最好,我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觉得政府就是支持科技创新就行了。但是以一种更加聪明的方法去支持,这样使得资源分配能更加合理合高效。

我想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我们监管和管理经济的方法。所以真正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以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如果我们认为这很重要,那么这就是唯一的道路,很清楚我们未来就是应该支持民营经济,并且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政府已经多次宣布我们应该建立比较高水平的水平,这就是中国经济升级、实现高收入的正确道路,与此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减少与美方的分歧。谢谢。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