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 & 李秉勤 | “共富示范区建设”的浙江经验探索—以“三块地”改革试点为例

南京邮电大学MBA
2022-03-22 15:58 浏览量: 2779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多年的田野调研,南邮MBA教育中心导师李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李秉勤教授系统梳理了德清参与的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SSCI)。

除却钢琴产业园区案例之外,文章还涉及其它案例,比如“坡地村镇”点状供地开发利用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先有市场实践,后经政策出台予以“合法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坡地村镇”最经典案例发生在德清莫干山“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产业集聚带的发展。所谓“坡地村镇”,主要面向既有低丘缓坡的综合利用,但开发前需要经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农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小镇开发等用途,目标在于“将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低丘缓坡地块开发为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文化旅游建设用地及绿色生态产业用地,进而建设一批山、水、林、田、城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2015;董祚继, 2015)①②。

记忆犹新: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前一天,即2017年10月17日,两位作者正在浙江德清洛舍镇东衡村众创钢琴产业园区从事“农地入市”调研,该项目面向强弱村经济共同体的打造,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对“消薄”(消除“经济薄弱村”)的积极尝试。

及至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文件提及支持浙江率先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如实而论,仅就此机制形成而言,多多少少受益于浙江湖州德清“三块地”改革试点实践的贡献。

德清风景人文照片版权归德清县社科联所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进而言之,实现生活富裕原本就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继而,也可以认为,倘若没有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了“二十字方针”的左膀右臂。然而,“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农业农村”(农规发〔2021〕11号)。与此同时,有鉴于“农民问题的本质在于土地,在于农村土地产权的厘定”,因而,探讨以“三块地”改革试点为代表的农村资源要素的盘活,将有助于构建乡村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机制,对于“乡村共富”的路径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①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2015):9部门关于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5]13号。②董祚继(2015)关于进一步做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申报工作的函. “坡地村镇”:看看浙江的低丘缓坡怎么用?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11月17号(浙低丘缓坡联〔2016〕1号)。本研究成果2020年就在线发表于SSCI收录的《新加坡经济评论 /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纸质版将在2022年刊出);感谢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杂志分享,也感谢新加坡国立大学协助下载。封面中李秉勤教授照片来自网络。

李敢老师拍摄于“莫干.山居图”(经典莫干民宿代表作之一)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