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 蒋华园教授读书记:我生有涯,逐读书无涯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2018-09-14 08:54 浏览量: 3439

MBAChina网讯】

在过度娱乐化的今天,

还有多少人能坚持每天阅读呢?

连续四年!

蝉联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总冠军

蒋华园教授

用行动证明

人,不可一日不读书

蒋教授酷爱读书,如痴如醉,

他的读书之旅,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蒋教授是如何读书的吧。

2013年退休后,蒋华园教授重拾少时读书梦想,一头扎进国学的汪洋书海,阅读图书数千册连续四年蝉联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年度借阅总冠军。成了名副其实的“读书狂”

2014年,简单装修了仙林和园的三居室,蒋华园教授跟爱人商量:“能不能给我三年时间,让我一个人静下心来读读书,补一补国学!”爱人深谙他嗜书如命,想到爱人身体安康,儿子已走上工作岗位,自己的公司他也帮不上忙,便“默许”了。于是,蒋教授从市区的家里搬了出来,一个人躲进和园,过上了神仙般的读书生活。

经济管理史和国学是蒋教授读书的两大兴趣点。

前者是他的看家本领,研究了几十年,当然丢不得。蒋教授与共和国同龄,当过工人,做过中学教师,担任过厅长秘书,1983年调入南邮后从事经济管理教学与科研,曾因博学善教被同事冠为“金牌讲师”,受邀赴全国各地培训学员,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出版著述十余部。

“知识改变命运”,是其过往人生的最好注脚。

研习国学是蒋教授的夙愿。

其国学兴趣启蒙于儿时看小人书、画报、小说、杂志的爱好。他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像《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在他看来是一定要熟记在心的。阅读经、史、子、集以及民间历代史料笔记、近现代史、名人传记等,则是他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史的基本方式。

教授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对南京地方志也有浓厚兴趣,收集了不少相关书籍和画册。

退休后,除担任学校研究生督导组成员、经济学院督导组组长职责以及给本科生每周上三次专业课外,借书、淘书、读书,成了蒋华园教授生活的主旋律。有课的当天,上完课,他便一头钻进图书馆,去大厅还书,上四楼阅览《文摘报》《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中华读书报》《扬子晚报》等最新的报刊杂志,临走,再借一堆书带回去。

碰到图书馆过刊处理季,蒋教授最为开心。

这时,他可以用两折甚至一折的低价,买下平时喜爱看的《读者欣赏》《新华文摘》《读书》《书屋》《文献》等刊物,然后用买菜的小拖车将几百斤书刊分趟运回和园。

每周逛两次旧书店是蒋教授的乐事。杨公井的古籍书店,南大鼓楼校区附近的品雨斋书店、唯楚书店,是他常去淘书的地方。

这几家书店,文史哲古籍、地方文献、艺术画册类的藏书十分丰富,从纸质到印刷,都是精品级别,颇具学术和收藏价值。

在这些地方,蒋教授淘到了1972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精装版、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画册《南京十二城门》等珍贵藏书。

教授是生活至简之人,手里拿的是老式诺基亚手机,身上穿的是十年前打折买的八十元的T恤和三十九元的西裤,出行也是公交、地铁和步行。

但在读书上,他向来舍得花钱。年轻时省下来的零花钱,他大多买了书,至今书架上仍完好保存着上世纪七十年代购入的《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刘知几传注》等书籍。

退休以后,其藏书已达五六千册。虽然这些书大多是以六折甚至论斤称的价格购入的,但合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聊起每一次购书经历,他都如数家珍,两眼放光。

从书店淘的书,他会第一时间将它们编号入册。对于一些旧书,有的因年代久远而缺页少字,有的几经辗转沾上了污渍,上架前他会仔细用湿布擦拭干净,抚平边角,再包上新书皮。经他整饬过的一本本旧书,都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静静地等候着新的主人走进它们多姿多彩的世界。

每每淘到心爱的书籍,教授都如获至宝,喜不自禁,彻夜畅读。其和园的房子位于一楼,屋外绿树环绕,小鸟轻鸣,幽静宜人,是读书的秘境。

屋内陈设简洁,电视柜、主卧门后的储藏柜装满了琳琅满目的书。书房靠墙的三面书橱里外双层整齐排列着中国思想史、历史、人物传记等各类图书,那些挤不进书橱的书被整齐堆放在书房空地和阳台一侧,足有半人多高,为了防潮,都被一个塑料袋、一个塑料袋地做了分装,扎了袋口。

阳台的一半被隔了开来,与书房相连,除了摆放电脑和书桌,也有一个书柜和书架,当午后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的时候,教授便喜欢坐在这里,读书、品茶。

教授是“夜猫子”,常常读书到深夜两三点,然后睡到上午十点起床,下午没课的话,会继续看书到深夜。他喜欢有选择地读书,一晚上可以看上两三本,有的只看精华的篇章,有的第一次没看懂,再拿出来看第二遍第三遍,有的只是作为工具书随时查阅。

比如,在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作品时,他先后借阅过《季羡林谈国学》《风在树林里走,浮沉·时世》《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怀念乔木》《追忆似水流年》《读书·治学·写作》《假若再上一次大学》《季羡林说北大那些事儿》《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人》《季羡林全集》《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碰到前面看过的篇目,他会直接跳过去,而碰到有意思的地方,他又会反复品味。教授每年借阅的四五百本图书中,过半都是这样阅读的。

都说读书辛苦,蒋教授却甘之如饴。在他眼里,读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读书如人生,最难得的方式就是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自由地翱翔、诗意地栖居。

读一本好书,犹如穿越时空,与名人接心神交,又犹如揭开一幅幅历史大幕,不只是寻找前车之鉴,更是用心灵融入前人的悲喜、品味他人的人生,是与国家、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的再体验。

“毛泽东终生读书,其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藏书达9万册11类。他读《二十四史》24年,读《资治通鉴》17遍,并认为读《红楼梦》5遍才有评论权。”蒋教授读书深受伟人毛泽东的影响,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他总感觉到读得还远远不够。

他笑言,“原来以为读个三年(国学)能入门,现在看来还是难窥堂奥。看来还要有一个‘三年计划’才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老话,蒋教授真的在身体力行。年轻时,迫于生计和工作压力,他很少有时间游历四方。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他便从1992年起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实地探寻书本上读过的历史文化遗迹。

2017年暑假,他怀揣五千元,坐最便宜的公共交通,住二三十块钱一晚的旅店,用二十三天时间走遍了陕西、河南两省的二十个城市,先后考察了司马迁的家乡,拜谒了炎黄二帝陵、周公墓、武则天墓、武侯祠等名胜古迹。

在那些庙宇、祠堂、楹联、匾额、祭文间,从后人的赞颂、祭奠和缅怀中,他再次领略到了书本之外历史文化的辉煌厚重和风流人物的经久魅力。

截止目前,除台湾、西藏和内蒙外,蒋华园教授已走过中国的千山万水。

透过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仿佛色彩斑斓的巨幅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蒋教授眼前。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