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栏目,聚焦这位东大“斜杠青年”的故事!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9-01-14 15:42 浏览量: 5710

MBA中国网讯】

四十年前

他们的身影伴随着改革

出现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

他们来自不同领域

在用创新去追梦的路上

他们收获过、纠结过

经历过遗憾,一直在砥砺前行

如今,他们又将开启他们的创新之路

昨天,央视《对话》栏目聚焦

“民企再出发 创新去圆梦”

讲述这位东大“斜杠//青年”的创业故事

斜杠青年:指一个人跨度很大,可以身兼数职,用“//”这个符号来表示他在不同领域都有发展。

对话

东软集团CEO 刘积仁

他是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同时,他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33岁成为东北大学乃至整个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软件园,一手打造了极具影响力的软件帝国。

他是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也是大家眼中的“斜杠//青年”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55年8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76年10月至1980年4月,在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1980年,考上了李华天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1988年33岁时被破格提拔成为东北大学教授,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同年创建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并在1991年创办东软。1996年,东软成为中国首家在国内上市的软件公司。

01斜杠青年&跨界达人

从东北大学教授到企业家,从事软件研究,跨界医疗行业,跨界教育事业••••••立足新经济,跨界新时代。

最好的选择,往往是大众认为最不该选择的时候。从尝试发展软件企业,到遭遇挫折后选择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再到发展软件出口;进入医疗设备领域,研制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进入教育领域,创办三所大学……这背后一系列的变革,不是为了让东软有更多“斜杠”,而是因为看到:企业发展必须面向未来。

02创业路上最大的遗憾

作为创业者,遗憾的事一定比不遗憾的事情多。1995年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北国数据。由于市场环境,通讯费用的昂贵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发展与推广。虽然怀着浪漫的想法,认为终有一天可以实现,但经历了四五年后,无奈选择了放弃。

如果可以再坚持两年,也许机会就来了。但这也恰好说明,当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还要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走到胜利的终点。当你忽略事实,有的时候不是你选错了方向,而是你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你走那么远的路。

03思维定式是创新路上的最大阻碍

事实上,很多时候的错误就是一开始想错了。我们做了自己的数据库OpenBASE,但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实现中国数据库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一个商业创新太难了,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自己。

很多事情,你认为你能做成,是你根本不知道别人有强大;你认为你做得比别人好,是因为你更不知道别人会比你做得更好。当你忽略了这些,你会发现一进入环境,根本没有你的机会。而你试图改变的环境,往往又需要巨大的资源。因此,我认为思维很重要,特别是思考自己是谁,什么符合自己的选择,别人的梦想不一定是你自己的梦想。

04创新加速器:核心技术

东软进入医疗设备行业时,当时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全部依赖进口,如果我们能做一台CT,如果我们的价格比进口低,我们认为就是机会。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我们用软件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低成本的芯片,解决了一个被控制的、高成本的图像解决的问题。

东软赢得了欧洲一个国家的医疗设备投标,赢过了欧盟国家里两个发展很好的医疗设备公司。因为技术创新,他们对东软的理解不一样,甚至对中国的理解也不一样了。这给全世界一种新的信号:中国未来一定是面向全球、拥有巨大潜力和能力的国家。

05我最感谢的是:李华天教授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东北大学李华天教授。他是早年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从美国回来参加中国建设的一位优秀的学者。我跟随李华天教授读研究生,读博士,他送我出国学习。当时,中国的学者出国后一般都会选择留在美国,是他告诉我:如果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繁荣的过程要牺牲一代人,那他就是被牺牲的那代人。所以,我选择了回国。是这个转折点改变了我。

来源 | CCTV-2《对话》

编辑 | 席书燕

责编 | 王延邦 周洛琦 赵春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