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的属性

MBAChina
2016-09-04 16:06 浏览量: 2058

MBAChina网】引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我国宏观金融管理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我国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得到国内外的认同,欧央行、美联储一些高管在相关演说中,对人民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表示赞赏,国内在这方面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但由于这项政策框架实施时间不长,有许多工具和手段尚在磨合和完善之中,对MPA的属性和政策边界也存在不同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沟通,实现新的共识。




在人民银行宣布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后,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相继在一些刊物发表文章深入阐述宏观审慎政策。这些文章是,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访谈《探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的《如何理解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的《以宏观审慎为核心推进金融监管改革》。这三篇文章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MPA的属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MPA的引入,意在解决传统货币政策、传统金融监管之间的真空和不足,进而从整体上对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变量进行观察和评估,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包含政策目标、评估、工具、实施、传导、治理架构等组合,它将单一目标拓展为七个方面的十多项指标,涵盖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


MPA与货币政策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容和互补的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共性一面,即都可以进行逆周期调节,都具有宏观管理的属性,但货币政策针对整体经济和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金融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作用和集中于金融体系本身,着眼于过程监控和尾部风险,着眼于金融稳定。与国外相比,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MPA兼具了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属性,更加全面和系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过度运用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会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为下一步金融稳定埋下隐患。从这个意义上讲,MPA的引入可以减少运用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成本压力。


MPA与传统金融监管也不是替代关系,其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金融监管或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传统金融监管重点是保持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但个体稳定并不等于整体稳定,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个体风险的传染都会影响金融稳定。MPA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混业监管,而是从更加宏观、长远的角度丰富调节工具和监管手段,超越微观审慎监管偏好,并通过金融监管协调防范跨市场风险,促进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MPA符合金融管理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是行政管制或规模控制。MPA要求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增长需要及其自身的资本水平,它是建立在资本约束、金融机构自律管理基础上,并且有充足的弹性和柔性。国际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在致力于建立更加审慎的政策框架,引入MPA是我国顺应国际国内治理需要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在致力于完善和建立新的监管体制,加强宏观与微观的协调,合理确定监管的边界与分工,以保持微观金融主体的活力和维护金融稳定。MPA为未来金融管理提供了清晰的、逻辑的制度框架,并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来春和景明ONFINENCE,  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MBA China观点。

2、文中图片搜索自网络,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精彩推荐:


2017年管理类联考万人公益大模考


2017年中国商学院MBA招生简章汇总


全国各院校2017MBA提前面试时间汇总


欲了解更多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友情提示: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专家群 453676273 ,2017MBA备考精英群 546950070 ,2017管理类联考备考总群 239701642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