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美女学霸跨专业保研,爱“八卦”爱美食,送你一箩筐她的故事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18-12-15 13:39 浏览量: 8462

MBAChina网讯】军训时天天在场地上看到她,或帮同学打水,或拿着相机拍照,她也手把手教我分列式领队应该怎么踢正步,跟我分享她当时的领队经验。那时便觉得,原来学生会主席并不都是严肃的、可望不可即的,也可以是亲切的、温柔的,就像知心大姐姐一样。

小记:当我得知新中要采访她的时候,我在心里跟自己说:我要采她。说实话,此前我跟晓燕姐只见过一面,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在我心里变成了“晓燕姐”。那是在我转专业面试的前夕,她帮我模拟面试。独特的提问角度、精到的评价分析,让我意识到这个学姐不一样。但是,我只知道她是经管学院、中非商学院学生会主席,只知道她在做很多课题项目,是个很优秀的学姐,其他的我一概不知。所以我想通过采访去了解她,知道她的更多故事。

中共党员

经管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学生会主席

三年平均绩点专业第二

跨专业保研至全国排名前十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金奖

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

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

省政府奖学金

......

永远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行之所至,她体验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爱恨嗔痴

朝夕归处,她疑惑平常小事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她喜爱听他人的故事,也擅长讲出故事

而在这一个个他者的故事里

她也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

“故事爱好者”,这个女孩有点“八卦”

大一暑假,徐晓燕跟随院暑期实践队赴金华市婺城区莘畈乡进行庭院改造。当地条件落后,整个村子几乎见不到青年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她和队员们帮助村民美化家园、创建电商平台来售卖村里的土特产、制作海报宣传村子,种种付出得到村民们的感谢和夸赞。

可唯独有一位老奶奶似乎始终看不惯她们,不是指责她们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对。即使团队到她家探访,并将她的鸭圈改造成了一个漂亮的荷花池,她也依旧逞着口舌之能。

帮助村民创建电商平台来售卖村里的土特产。

“可是当我们离开的那天,我才真正知道她的故事。”徐晓燕说。原来,老奶奶一直一个人生活,老伴和儿子常年不着家。“空荡荡的家中,只剩一只与她相依为命的老母鸡,和儿子寄回来的一堆水果。她特别想和我们说话,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徐晓燕到那时才明白,听上去强硬的责备,其实是老奶奶怯于说出口的依赖和不舍。”

跟老奶奶的合照。

第二年暑假,徐晓燕作为负责人带领队伍去衢州开化的山区支教。支教的日子,苦涩也甜蜜。为了备课,徐晓燕每夜都熬到很晚,第二天又早起带孩子们做早操。

发宣传册招生。

一夜,住处里就连每日的冷水也无半点,大街上更没有浴室。幸运的是,一个学生的爷爷邀请他们上自家洗了热水澡。她屡屡体会到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尽管规定只开设三个班级,但还是会有更多孩子跑到学校听课。“其中一个甚至每天都坚持不懈地来到校门口。”

和孩子们的自拍。

下了学,徐晓燕送孩子们回家,她自己也不急着回,留下唠唠嗑,听妈妈们聊这帮孩子的小故事。年龄差距大却不愿分班上课的兄妹俩、不畏路途遥远来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城里娃、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安静又礼貌、外号为“小青蛙”的欢实男孩儿每天都放声笑哈哈……徐晓燕乐在其中,说道:“每个小朋友都是一个故事。”

支教开班仪式。

她特别提起其中的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从小无人看管,养成一些坏习惯,而遭到同学们的唾弃。“但他当时对我很好,有一次还特地来问我,‘姐姐,要不要吃冰棍?’”知晓他的陋习,徐晓燕感到意外,日后便更注重加强对他的思想教育。

临别时,她遗憾于相处时间短暂,但孩子们将她念在心上,赠送折纸和发卡表达对她的喜爱,用稚嫩却温暖的话语期冀再次相会。

“用心说人话”,谱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徐晓燕十分感谢大一时院演讲队对她的培养,“有演讲的基础在,去哪里都不怕。”徐晓燕说,比赛答辩、主持、辩论、保研面试,一口纯正的播音腔和高超的说话艺术,贯穿了她整个大学故事的精彩篇章。她牢记前辈金翔学长“用心说人话”的教导,通过“说”去领略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全凭一张嘴”,徐晓燕牢牢抓住“创青春”国赛答辩的机遇。“当时团队里包括我有好几个候选人,每人都要认真准备一百多道答辩问题和答案,但没人知道最后会派谁上。

”国赛前一周,指导老师陈海峰突然指定她为项目答辩。她开始面对老师每天的“突袭”式答辩训练,不仅需要以正式答辩的姿态去回答,还被要求“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地贴合预设问题的情境。

“这个项目叫‘亿启科技’,我们主要生产导热吸波产品,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无人机、雷达、屏幕等产品的电子元件上,可有效保护电子元件不受电磁波干扰并快速散发热量,该技术为童国秀老师首创……”从产品介绍、技术研发,到融资渠道、财务状况,徐晓燕都如数家珍。

比赛当天,充足的准备使她从容面对评委发问,流畅的口头表达和临场发挥又让她多次灵活救场。“我是个上了场之后就能自由发挥的人,否则就会紧张,所以必须要让自己说话。

”善于调动气氛的徐晓燕,让严肃的答辩氛围变得轻松,也多次助团队赢得比赛,“统计调查的省赛答辩也是这样,当时我没拿手卡,讲到数据时有点卡壳,于是我赶紧冲上讲台看见什么就说什么,评委们都哈哈大笑。”

徐晓燕常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好的老师、伙伴和团队。但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却是陈海峰老师给她的评价。“亿启”项目准备阶段,她每天下课后便从27幢赶到7幢的“团队大本营”。徐晓燕用“睡觉接力赛”来形容项目过程,“我累了你顶上,那段时间我们没有固定的睡觉时间,一起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更是家常便饭。”徐晓燕说,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原地睡下,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去上课。

长时间的劳碌加上心理压力,她病倒过三次,“每次都是队长和队友陪我去医院。”团队间这份团结紧靠的情谊使徐晓燕哪怕在身心俱疲的阶段,也从未想过离开。

电子商务比赛、院学生会星级评比、期末考试……那段时间大事小事一起裹挟着她,不过,即使是在“车轮战的生活”下,徐晓燕每年期末都还是能交上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人人欣羡的同时,也不免生出困惑,她是如何分配精力、兼顾学习的?

徐晓燕的独家记忆妙法。

“我背书的速度可能是别人的两倍。”徐晓燕展示了“奇葩”的独家记忆妙法:边默背,边在纸上逐字画方框。“只是背、不动笔,容易走神;不能写汉字,因为速度慢。也不习惯画圆,必须得是规律的方框。”她开玩笑地打了个比方,“一个方框代表大脑记忆的一扇门,门打开,这个字就进去了。”保研结束,她收拾出了小山一般高的草稿本和废纸,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方框,着实壮观。

玩遍浙沪,行在路上的“食客故事”

徐晓燕还是个妥妥的“吃货”,热衷挖掘各色美食。要是有人问她金华哪个品牌的重庆火锅最正宗、哪里的韩国料理最地道、哪家的日本寿司最让人回味无穷,她一定会立刻燃起激情,掰着指头细数其中的门道和差别。

“金华煲”中的黑鱼煲独得她的“恩宠”,“先端出一口热锅,里头先码好沸腾鱼片,再浇上热油烫熟。”工序、配菜、摆盘、氛围,尽是讲究。

除了做“美食家”,她还用脚步丈量浙沪土地。“第一个星期去杭州,第二周又去了上海。后来,衢州、丽水,周边就近的地方差不多都跑了个遍。”大一的空余时间相对充裕,徐晓燕总算弥补了初高中时没怎么踏出家门的遗憾。

此外,徐晓燕担任“中非经贸论坛”志愿者,接待苏丹和南苏丹的大使;参加义乌“感知中国行”系列活动,结交外国留学生;和创新项目团队在台州办企业,学了几句台州方言。她联系北京的风投公司融资,发挥金融专业特长。她广交朋友,一探各地的风土人情,倾听世界的声音。

听过了许多故事

也慢慢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现在,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纷繁复杂的故事

她选择了跨专业保研社会学

投身社会学,跨专业保研续写故事

“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不经意间的‘田野调查’,比如上课前,我会注意有多少人会习惯先刷朋友圈、有多少人早上喝咖啡。”徐晓燕觉得这种默默观察的过程“很有趣”。“我喜欢观赛、听讲座,我想知道别人过得怎么样、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学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萌芽。

但她曾一度对未来感到迷茫。学姐建议她,“找不到合适的,那就干脆每样都尝试一遍,先排除掉一定不合适的。”玩乐器、自学法学的教科书、咨询读金融硕士的前辈,不停的尝试之后,徐晓燕慢慢调舵。直到大三,在经历了统计调查大赛、接触了社会调查方法后,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故事、对社会学领域的喜爱。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右三为徐晓燕)

大二结束,徐晓燕自掏腰包,去安地、兰溪诸葛八卦村两地发放统计调查问卷,探究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农民伯伯不识字,我需要把问卷内容念给他们听,再动笔把回答记下来。”她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反而可以与调查者进行深入交流,更直观地获悉当地社会情况,这次调查使她对社会学的兴趣更浓了。

大三暑假,徐晓燕干脆直接投身社会,前往昆明完成“50元生存15天”的考验。火车旅途中,她借任务契机,热情与乘客攀谈,其中有台资商人、有赶赴国家级赛事的足球队。她了解到这些社会人士的“目的和过往”,并且与不同行业的人探讨对当代青年的看法。“真正去打破这层隔阂,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和别人交流。”她深有感触。

在房地产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做兼职。

从清晨卖报,到夜晚贩花;从发传单,到被财富投资管理公司聘用;从找工作,到自己创业;吃过“闭门羹”,也幸运地受过热心同乡人的照顾……在陌生的城市谋生,徐晓燕经历社会规则、亲见社会百态。生存之余,她也对社会“万花筒”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

生存挑战累到睡着/跟队友吃泡面的日子。

她开始阅读社会学的相关书籍、听讲座、上网课,终于在社会学的浩瀚里找到初心和方向。李银河的《性别问题》、吉登斯的《社会学》、涂尔干的《自杀论》……每看一本有关社会学的书,她都会连连惊叹于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洞见。为什么会成为“剩女”?为什么男人“剩”下来吃香而女人相反?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崇拜生殖教育?“社会学是一个触类旁通的大家庭,它让我的逻辑、我的思维,去正视一些之前不敢直面的问题。”

“接触第一手资料,是使社会学更有意义的地方,而这要靠自身的观察和分析。”徐晓燕渴望走出去,亲身体验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生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的黄玉琴老师,就曾为女性调查研究,在河南农村生活十年。”徐晓燕憧憬着未来的读研生涯,“希望有机会跟随导师,实地走访,长期性地参与当地人生活。”

徐晓燕乐于观察别人的故事

也通过别人的故事,发现、演绎、鞭策着自己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不是你没有而是你没找到

就用力去发现自我吧

每一个ZJNUer

编辑:

(本文转载自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