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改革开放先行地!浙师20年打造“生存+”品牌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18-08-10 11:41 浏览量: 3019

MBAChina网讯】近日,一支特殊的浙师实践队,

被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浙江新闻客户端、深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

赴深圳生存实践团被深圳电视台采访。

在一个包子都要1.5元的时代,

只有50元,却要在陌生城市生存15天,

还要支付饭费、交通费、房租费、水电费……

听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每一个人都做到了。

20年,走过十几座城市,

而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我校新世纪人才学院的生存实践团,

时隔17年,第二次来到改革开放先行地——深圳。

2001年赴深圳生存实践团。

2018年赴深圳生存实践团

这一次,他们带来的,

可不只是生存故事……

50元生存15天,挑战极限

15天,他们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

日行几万步,“占领”了微信运动榜单

求职第一天,找了不下60个单位,

听到的最多的是“不需要”“不感兴趣”“我没空”

一块馒头=一顿饭

4元的炒饭=2个人的晚饭

“我从来没有挨饿过,但是来这的第一天,我只吃了1个馒头。”生存队员洪守杰说,“为了省钱,我们带着水杯,到银行、证券公司去接免费的水。”而队员吴晓栋,更是每天步行8公里,只为了省下几块钱的交通费。

生存队员方捷在后厨帮工

挤在不到六平方米的后厨,忍受36摄氏度的高温,9小时全程站立……这是作为后厨帮工的方捷的日常。每天他都要不停地重复“抖肉松”的动作5000余次,也因此被其他队员称为“肉松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跳槽时”,方捷这样说道:“坚持一件辛苦的事情不容易,我想体验社会底层的艰苦生活,挑战自己毅力。”方捷说。

生存队员在整理鞋架

对此,17年前在深圳生存训练的俞明祥深表认同,“时隔17年,浙师学子的生存之旅一直在路上;时代在变,城市在变,人员在变,就业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浙师学子对自我的挑战和顽强的毅力。”俞明祥说。

队员洪骋也主持社区晚会

凭借专业优势找工作,是新老两代“生存人”的共同秘籍。孙海琴作为第一批赴深圳生存训练的队员,曾凭借英语专业的优势,做了好几份家教,15天净赚750元。而17年后,音乐学专业的洪骋也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深圳一家教育公司获得了声乐节目编排助教、社区晚会主持人的职位,“我想看看,自己所学与生存技能有多强的适应性,我到底能否靠它在陌生的城市生存。”洪骋也说。

寻找改革开放足迹,从深圳速度看中国速度

生存队员在生存中成长,也在实践中走进深圳这个城市。

“深圳速度”领跑全国,而在互联网的时代,深圳已然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地。因此,叶蓓将求职目标锁定在深圳南山区的软件园。

在新媒体集团工作的叶蓓

“深圳孕育了很多明星企业,比如腾讯、华为等。”叶蓓说,“我对新媒体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在这里增长见识。”最后,她凭借丰富的新媒体运营、“互联网+”创业的经历,成为了一家上市新媒体集团旗下品牌的新媒体运营实习生。

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深圳在对外开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生存队员孔晓睿就在福田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她主要负责产品目录翻译和校对、联系供货商和客户。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孔晓睿

“工作期间,我了解到改革开放给深圳外贸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关税的降低、全面开放对外贸易经营权等举措,使我所在的贸易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就快*长。”孔晓睿说。

创新,作为深圳的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一直被摆在了与改革、开放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此,在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当文员的陈方婧感触颇深。

“我所在的公司主要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金融机构及普通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服务。针对用户新需求,公司创新性开发操作应用型软件,扩大多因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人性化的移动交易方式。”陈方婧说,“在公司里,我明白了有创新才有出路。一个公司的发展是如此,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

王双非(左)与李凡(右)的合影

为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变化,生存队员们还开展了“40周年40个故事”活动,寻找深圳人的生活、创业故事。王双非所在公司的营销经理李凡,2003年来到深圳开启了创业之路。他抓住了保险行业的机遇,选择投身保险行业。谈及“为什么选择在深圳创业”,他这样说道:“改革开放让深圳变成了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有大挑战、大机遇,在深圳创业完全可以创造奇迹。”

开展互联网+公益,服务社会

生存之旅,也是公益之旅。

15天生存之旅,

36名生存队员的结余资金达2万余元,

所有结余资金都被用于公益项目。

报纸义卖活动

7月21日,生存实践团联合深圳报业集团共同开展了报纸义卖活动,将义卖善款捐助给贫困生,大学生与小学生携手为公益助力。

开展“耳涡”盲人无障碍电影观影活动

此外,今年的生存队员还带来了自己的“互联网+”公益项目。7月28日,生存实践团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盲人无障碍电影现场观影活动。

“‘耳涡’是我们学校的盲人无障碍电影公益平台。我们通过为电影录制解说旁白,让盲人朋友用耳朵就能‘看’电影。”耳涡团队成员、生存队员叶蓓介绍道,“耳涡”项目将录制好的无障碍电影上传到各大FM、自主开发的耳涡APP等线上平台,而这一次,生存队员们用生存结余资金购买、刻录“耳涡”无障碍电影“爱心光盘”,送给视障朋友。

“解说旁白带给了我画面感和更好的观影体验,解决了我们观影急需解决的问题。”盲人吴力权说道,“而且‘耳涡’有线上平台,以后我在家里也可以看新电影,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7月30日,团队成员把16500元的最终结余资金全部捐赠给深圳广电公益基金会,并得到了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栏目的报道。

你以为只有这些?

不存在的!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浙师学子,

走上了生存之旅——上海

《上海青年报》报道:50元在上海能做什么?吃一顿快餐?打一次车?可是有30名“95后”大学生居然仅靠50元的起始资金在上海生存了15天。在除去每天住宿、吃饭成本后,他们还净赚了20652.37元。而他们所赚取的钱,一部分会捐赠给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有困难的人,剩下的将汇入学校的“36.5爱心希望通道”,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行知学院赴上海“就业体验”实践队

就业体检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传统项目,今年已经是“就业体检”的第9年了,带队老师张老师说,之所以叫“体检”,就是希望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了解社会。这样的“体检”还将继续下去。

经管学院赴嘉兴“生存体验”实践队

今年,还有一支队伍在嘉兴开展生存训练。

澎湃视频报道:带上50元钱在浙江嘉兴过10天,这样的“生存挑战”应该怎么做?

浙江师范大学19名学生选择“打工”:早教机构老师、景区讲解员、卖饮料、发传单、话务员以及滑梯组装员等等,学生们尝试了多种“职业”,最终不仅“生存”下来,整个团队还攒下一万多元,可用于往后活动经费。队员蔡琛称,读书时经常觉得累,经历这次挑战后才明白“读书算不上累”。

自1999年实施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我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有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浙师“生存+”为品牌的实践育人载体。

“学会生存”报告会

“生存+”育人品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带动一群青年学生、影响一代青年师生”为目标,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培育一批社会实践精品,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团队培养、野外生存训练、生存文化传播等为主要教育手段的活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分类管理的实践育人体系。

2000年赴厦门生存实践团

作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生存训练”活动一直以来深受校内外师生的广泛关注,曾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等荣誉。

从2000年8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先后19年组织学生赴厦门、深圳、青岛、上海、北京、南京、天津、西安、南宁、成都等城市开展了以“50元在陌生的经济发达城市生存15天”为主要形式的生存训练活动,是全国高校中组织大学生进行“生存训练”活动开展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成果最丰硕的高等院校。

“百元创万”创业体验活动

2011年,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我校组织学生创新性开展“百元创万”创业体验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成效显著。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存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浙师学子奋勇向前,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与升华,浙师“生存+”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记者 | 叶蓓 孔晓睿部分源自澎湃新闻、《上海青年报》

图片 | 胡梓樾 吴晓栋 部分源自行知学院

编辑 | 叶蓓

编辑:

(本文转载自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