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感动江大”人物候选人 | 陈丽珍:用真心浇灌事业

江苏大学
2019-10-21 00:01 浏览量: 3499

MBA中国网讯】

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她拥有成千上万个水滴,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星空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她拥有数以万计颗星星,每一颗星都能闪烁骄傲的光芒;学校事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她拥有许许多多的像陈丽珍这样默默用青春和热血浇灌事业的人。

——题记

在江大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催人泪下的事迹,他们以无私奉献和勤奋敬业的精神,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书写着对党、对人民、对学校的忠诚,他们以“我是一个江大人”的朴素情怀,默默地为学校事业发展增砖添瓦,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首隽永奉献之歌。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石,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学校才迎来了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财经学院首任院长陈丽珍教授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勇于担当,为学科建设倾注全部心力

1982年,陈丽珍从武汉工学院管理工程专业毕业来到江苏大学,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在庆幸自己能成为同龄人中幸运者的同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立志要用所学知识报效国家。当时正值国内开始重视管理学科发展,各高校都在纷纷开办管理类专业,江苏大学也不例外,从那时开始,陈丽珍与学科建设结缘。30多年过去了,学校从最初的开设管理干部培训班到现在已拥有十多个管理财经类专业,从十多人的干部培训部发展到现在的管理、财经两大学院。作为专业建设开拓者之一,陈丽珍一路参与、一路见证、一路奋斗,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了然于心。虽然在她眼里,这都平常不过,但在了解她的人眼里,要做好她的平凡事,其实很不易。

刚走上工作岗位,作为青年教师,除了上课,陈丽珍还参与大量的专业建设工作,很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除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别无他途。1985年,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被任命为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被公派前往法国进修学习,1988年回国时恰逢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当时,学校人员紧缺,领导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工作能吃苦、肯钻研的陈丽珍。虽然不是自己所学专业,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从零基础起步,转行负责工业外贸专业的建设。由于工业外贸是国内的新创专业,从专业开办申请书的撰写到培养方案的拟定、教学计划的编制、教材的选用与讲义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大量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都需要去探索和实施。在她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工业外贸专业(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江苏省知名外贸公司江苏苏美达集团前总裁(现一拖集团副董事长)、春兰进出口公司原总经理等多位杰出外贸人才都是从江苏大学工业外贸专业走出去的首届毕业生。该专业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特色专业,2012以国际贸易和能源经济专业为基础,获批江苏省经济与贸易类重点专业建设点。

1991年,陈丽珍走上管理分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特别是1993年主持学院党政工作后,开始对学科建设倾注大量心血。工作之初,面对学校管理学科平台空白的现状,她非常羡慕老学科同龄人有良好的学科平台基础。而1990年时任院领导以设备管理等专业为基础申报管理工程硕士点,安排陈丽珍走访专家组成员汇报和宣传我校管理工程学科的建设情况,经过努力获得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经历,对她以后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陈丽珍当时还只是讲师,但是老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亲身参与,让她深刻认识到了学科建设对学院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意义,也懂得了要善于抓住机遇和整合资源推进学科建设。在此后的20多年中,陈丽珍一直对学位点申报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并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心尽力。

1997年,江苏大学开始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由于当时学科整体实力比较弱导致申报失利。此后两年中,陈丽珍认真分析我校管理学科的特点和建设基础,积极思考探索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并设法与原机械工业管理研究院的专家取得联系,利用该研究院的资源共同建设,最终在1999年的学位点评审中获得成功。“当时陈老师只是副教授,不能以自己的科研实力去支撑学科申报,但却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和努力为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作出了重要贡献。”财经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绪华教授对陈丽珍博大的胸怀表现出敬佩。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陈丽珍能顾全大局,一切以有利于学院学科的发展为前提。1997年学科申报时,作为分管学科建设的领导,她积极思考,在认真分析学院学科梯队实际情况并整合相关资料后,决定申报统计学硕士点。虽然自己不在统计学科,她还是全程负责组织申报材料的撰写、整合和协调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走访相关专家,使我校成为江苏省第一个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6年江苏省组织“十三五”重点学科申报,已退居二线多年的陈丽珍看到通知后,敏锐地感到这对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是个重要契机。在与学科骨干沟通后,立即向学院领导提出申报意向并获得院领导的支持。年届六十的陈丽珍,在全面分析学院应用经济学相关成果和研究力量后又经多方协调,推荐庄晋财教授作为第一带头人申报。在整个申报过程中,她以高度的责任心,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认真分析学科研究方向的特点,科学整合学科梯队,从总体上把握申报材料撰写思路,细细推敲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在最后报送材料的冲刺阶段,恰逢罕见高温天气,连续两周最高气温超过40度,但她仍然忍着身体的不适,坚持每天加班,最终我校“应用经济学”成功获批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培育),为以后能够有资格申报博士点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7年学院拟申报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到退休年龄的陈丽珍再次奋战在申报工作的第*。“申报材料的形成过程非常繁琐,费时费力费脑。老陈院长明知道这个博士点申请下来与自己没关系,可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他人做嫁衣’,这是她的责任心使然,也是多年勤奋工作的惯性停不下来。”财经学院教师张鸾说,陈丽珍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她曾说过,如果不申报,我们的学科怎么发展?我们的青年教师怎么有发展平台?

多年来,作为学院曾经的分管领导,陈丽珍视学科建设为学院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努力争取每一次的申报机会,一个点申报成功就会思考下一个该申报什么学科,并为此而努力。在1995年获批会计学硕士点、1997年获批统计学硕士点以及1999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中,她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作为学科带头人,陈丽珍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并见证着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十多年工业外贸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基础上,2003年她作为带头人申报国际贸易硕士点取得成功;2005年组织了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自设二级博士点的备案申报;2010年申报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退居二线后,她依然心系学科建设,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主动向学院提出申报并获批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点和应用经济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点,努力为学校经济类学科的发展争取到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注重传承,用心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师队伍群体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壮大是决定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使陈丽珍意识到青年教师在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为学科建设奔波的同时,陈丽珍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学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工作,张鸾就是在陈丽珍的关怀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一门特色专业课,长期以来由陈丽珍担任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有意识培养张鸾作为这门课程的后备军,从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设计,到教学考核,陈丽珍都会手把手地教给她。在教学初期,张鸾将自己命题的试卷发给陈丽珍,陈丽珍会认真地检查每一道题,量是否合适、难易度如何、分值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标准,然后都会一一反馈给小张。201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要开设这门课程,面对全英文教学的压力,张鸾心里没有底。在陈丽珍鼓励下,张鸾走上讲台,陈丽珍还随堂听课,帮助张鸾改进问题、提升教学水平。最终,张鸾从陈丽珍手中顺利地接过了这门课,依托《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她2012年获得学校第六届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5年获批江苏大学国际化专业英语授课精品课程、2017获江苏大学第三届双语及全英文教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每年9月份研究生与导师“双选”时,由于陈丽珍的威望,都会有很多学生选择她作为导师,但她总会从全局考虑,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转入青年教师的名下,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财经学院国贸系教师赵桂梅说:“陈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无论做她的学生还是同事,她传承给我们的永远是满满的正能量。在学术科研上,陈老师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她也鼓励我们多探索,每当遇到问题,她总是循循善诱,鼓励我们积极思考、研究、探索和论证。”陈丽珍从不计个人得失,从不会为了自己的事去争抢什么,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但为了学科建设,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她会向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不放弃任何机会。这种淡泊名利、立德树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青年教师。

2004年,陈丽珍不幸罹患三叉神经痛,这个号称“不死的癌症” 困扰了陈老师十年,后来发展到说话、吃东西、甚至连呼吸都带来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夜里疼的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即使这样,陈丽珍都没有落下任何一项工作,服下止疼片照常走进课堂上课,召集研究生研讨,依旧为学科建设奔波,只在假期等非工作时间寻医问药。陈丽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同事和学生,是立德树人的典范。“在传帮带过程中,陈老师不只是传给我们上课的技巧,还有她敬业奉献的精神。”国贸系教师吕白说。

勇于探索,为推进国际化教育再次出发

2008年,学校开始推进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招生规模开始扩大,作为院长,陈丽珍敏锐地意识到高校国际化工作是大势所趋,主动出击,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利用学院国际经贸学科中英语能力强、老师较多的优势,在全校较早地开始了留学生本科教育,并鼓励教师申报留学生教育教改项目。同时,她首次在院内倡导并实施了国际经贸专业的中外学生同堂授课。由于当时外语口语能力强的硕导不多,而口语能力强的多为青年教师,她带头招收留学研究生,与青年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得知教育部组织评选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后,她立即组织力量精心准备申报材料,从而获得了我校第一个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为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在陈丽珍的努力下,2009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始招收留学本科生。万事开头难,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落实等所有环节,都需要统筹考虑。她尽全力创造一切条件支持留学本科生的培养工作。2012年,第一批留学本科生面临专业实习,带队老师杨丽丽在联系实习单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陈丽珍得知后立即出面联系多家单位,顺利解决了问题。2013年,她推荐杨丽丽申报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精品课程,在申报材料的撰写、课程设计等方面都给予细心指导,同时为视频录制从自己的经费中提供支持,最终《国际贸易实务》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这是我校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杨丽丽说,“要不是陈院长执着的追求,我都不敢相信这项在学校都是开拓性的工作能做成。”

在陈丽珍为学校事业无怨无悔付出的同时,她的工作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先后获得了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镇江市优秀党员、镇江市十大女杰、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华发染白了双鬓,皱纹爬上了眼角,从1982年初走进校园,至今已将近38载,陈丽珍为她心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的既是一种高尚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精神。“陈老师是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她践行的是不平凡的价值观。虽然已临近退休,但她身上体现出老江大人的那种踏实做事、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吴梦云说。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