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生导师团队

江苏大学
2019-08-04 17:30 浏览量: 3518

江苏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生导师团队共6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博学、求是、明德”的校训精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团队多次荣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和各类教学竞赛奖,获江苏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及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获评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研究生导师培育团队。

构建有特色的课程育人模式。团队不断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已初步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团队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落实江苏大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持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团队创新话语体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团队始终坚持集体备课,注重开展专题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精心设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网页,丰富网上共享教学资源,开通网络互动式教学平台,实现团队育人目标的全面化、内容的丰富化、手段的灵活化。

创新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校内社会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虚拟实践活动等类型。团队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实践开展育人工作路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对上述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主题化设计、基地化运作,使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2018年9月16日,课程负责人金丽馥教授召集团队老师在江苏大学行政楼2号楼召开课程研讨会,会期半天。与会人员石宏伟教授、李丽教授、张慧卿教授、付清松博士和王志刚博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决定研究生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展开,自觉积极践行“四个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会议规定研究生调查结束要完成2000-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打通全过程育人通道。团队依据学校和学院要求,坚持育人问题导向,遵循过程育人规律,认真研究团队师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健全全过程育人机制。团队负责人金丽馥教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心理健康机制建设,发挥心理育人作用。以研究生冉双全为例。冉双全,男,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人,2009年进入江苏大学作为研究生跟随导师金丽馥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就职于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酉阳县是深度贫困县,地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冉双全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其父母一直是靠务农来维持家庭经济,收入微薄,读书期间导师金丽馥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关心照顾冉双全。下面是冉双全在接受团队采访时的录音整理:“作为贫民子弟,我很想在研究生期间学有所成,但缺乏基本的生活费很大程度地困扰着我,使我不能安心学习。在我困难、困惑之时,恩师(冉双全一直尊称金丽馥教授为恩师)给予我以很大的帮助。在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恩师通过努力联系上了爱心人士王玉阿姨,每个月给予我资助,恩师也会拿出自己部分的工资来资助我。恩师见我衣着破旧,会给我买新衣服,见我身体消瘦请我吃大餐,见我情绪失落会找我聊天鼓舞我,见我文章有问题就耐心指导我,发现我手机停机了就帮我充值,知道我考博失败后及时开导我。恩师告诉我做人要真诚、善良、感恩、责任,做事要自信、踏实、勤劳、礼节,做学问要用心、静心、耐心、严谨。正是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与无微不至关爱中,我逐渐成长,研究生期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江苏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工作后获评教育教学能手,成为学科与科研的骨干,得到了家长、学生、社会、单位的高度肯定。”

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团队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回答当代研究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形象生动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理想、责任、人生和信念,立鸿鹄志,帮助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总之,新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生导师团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有序开展。

团队经过长期努力,育人成效逐步显现。团队成员严守导师职业道德规范,没有违反《江苏省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试行)》的行为。毕业研究生对团队导师评价优良,每年的评教分都在90分以上。

团队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发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CD论文40余篇;获4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获40余项江苏大学科研立项资助项目;6人参加江苏大学研究生科技论文大赛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积极参加中外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最佳论文”、“最佳墙报”多项。团队培养的研究生积极参加每届“挑战杯”,其中1项获得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三等奖,1项江苏省选拔赛二等奖,1项校级准参赛项目;3项团体作品获得江苏大学“星光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团队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专利申请获批;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0人获得校优秀研究生(干部),3人获得校优秀学生党员,3人获得校优秀研究生标兵,2人获得校创新创业优秀学员, 1人获得江苏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获得校菁英优秀学员,1人获得校优秀社会工作奖。总之,经过团队所指导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学术水平高、学位论文质量优秀,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毕业生的社会贡献及认可度高。

导师团队寄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我们要奋勇拼搏,走好新的长征路!

策划/编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供稿/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心仪的导师和团队等你“来看”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