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12-11 21:20 浏览量: 440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风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生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目标要求,做好我校2020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有关工作,特开展此次宣讲活动。

弘扬“科学无止境, 精神永流传”中国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内心世界。

1955年9月17日,在美国政府的层层阻拦和中国政府的积极营救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疑问,他“憋着一肚子气”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他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黄大年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表明了自己爱国报国的心志。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海外18年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与到国家尖端行业的研究中去。从英国归国的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郭素萍作为“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坚持三十年如一日,与李保国一起开创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为山区开发、生态治理和精准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扶贫致富农家,科技扶贫培育人才,科技扶贫开辟新路。郭素萍代表说:“回顾39年科技扶贫实践,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发展产业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而科教工作者在产业脱贫中大有作为。”

陈孝平,武汉地区医学界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生于安徽阜南,15岁开始行医,1970年就读于蚌埠医学院,1979年考取同济医学院研究生,从此扎根武汉。他从事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载,从一名赤脚医生到“刀尖上的舞者”,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有多项突破,分别主编了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7年制和8年制统一应用的教材《外科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陈孝平带领武汉同济医院外科1000多名医务人员组成护肝队、营养支持团队和手术小分队等,奋战在ICU、重症病房和急诊室。他像一名救火队长,哪里有危重病人就支援哪里,既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又要保证急诊外科手术照常开展,还要为援汉医疗人员做好医疗保障。

他说:“对待病人,要像大人背小孩过河一样,一定要安全送到对岸。只要还有一个病人,我们就决不放弃。” 

编辑:精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