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组织前沿讲座”FIST课程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12-12 10:56 浏览量: 5000

2020年9月20日至12月6日,第一期“国际组织前沿讲座“FIST课程成功举办。本课程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旨在为学生介绍国际组织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广泛邀请国际组织的*官员来分享国际组织的实际运作以及如何进入国际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课程在择优录取的原则下,共录取300余名学员加入本次课程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际政治系朱杰进副教授和公共行政系赵剑治副教授为本次课程的主持人。

9月20日,在简短的课程介绍之后,朱杰进副教授以“中国崛起与国际组织变革”为主题,探讨了同样是面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为什么中国会采取不同类型变革路径的学术话题。朱老师提出,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会不断推动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组织朝着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方向进行变革,而霸权国美国的制度否决能力和既有国际组织的制度弹性,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国际组织变革路径的选择,具体包括替代、叠加、转换和规避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变革路径。

9月26日,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官员高鑫女士带来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讲座。高鑫女士从联合国的起源出发,介绍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地位、作用,并重点解释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工作和活动。她强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它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讲座结束后,在线学员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如何实施项目、国际组织实习申请与必备技能等问题请教高鑫女士,高鑫女士以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向学员们描述了项目落地的方案和体会,并鼓励同学们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为进入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10月1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内部审计专家孙超先生向学员们介绍了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孙先生详细地勾勒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背景和过程,介绍了新开发银行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并从信贷优势、投资行为、环境与社会承诺、资助活动等四方面详细讲解了新开发银行的业务模式与发展现状。

10月17日,世界银行东亚部城市发展专家肖媛博士以“国际发展、世界银行集团与中国发展”为题,讨论了全球贫困的根源何在、谁在采取行动、如何采取行动、世界银行的作用等话题。肖博士回顾了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变迁的历程,并介绍了世界银行的成立背景和国际发展援助的类型与阶段。随后,肖博士就受惠人群何以下沉至最极端贫困人群、世行与亚开行、亚投行之间的合作、如何推动项目落地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10月18日,WTO法律咨询中心高级顾问Jan Bohanes博士带来了关于WTO的精彩讲座。Bohanes博士介绍了WTO的基本架构和历史沿革,认为WTO争端解决机制一直是国际法史上运作最好的体系,但到了2019年,争端解决机制的上诉机构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最后,Bohanes博士探讨了中国与WTO的互动。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后,与会学员就WTO下一任总干事任命、数字贸易、上诉机构的未来走向、发展中国家的定义等话题与Jan Bohanes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0月24日,联合国贸发会议王大为先生以“UNCTAD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题进行了分享。王大为先生从UNCTAD的工作主题出发,详细介绍了其工作重点和范围。在讨论环节,学员们咨询贸发会议与WTO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王先生认为UNCTAD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平台,与WTO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生态。

10月31日,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高懿行先生以“全球发展合作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为题,介绍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不可忽视的角色。高先生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如何帮助贫困儿童获得疫苗的实例,向学员们展示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过程和效果。在互动环节,学员们与高先生就国际非政府组织项目范围、监督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11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高玉生大使以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向学员们讲解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高大使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讨论大国关系演变对上合组织的影响以及上合组织扩员的问题,并着重强调了上合组织所奉行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和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等四项基本原则。在高大使的讲解后,在线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的能力建设、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经贸领域的活动以及中俄合作等相关议题展开了交流。

11月21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兼职教授姚为群老师以“认识APEC”为题,详细介绍了APEC的发展历程、宗旨、目标、特点、组织体系等内容。由于姚老师具有多年的经济外交工作经验,使得学员们不仅仅收获了理论知识,更了解到大量具体的国际谈判细节。之后,在线学员就APEC未来发展、 RCEP签署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等话题与姚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11月28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的钟勇主任带来一场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机制”的讲座。钟主任详细列举了我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河流合作机制、相关工作进展、形势与挑战,并着重探讨了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在讨论环节,钟主任与学员们就澜湄合作实践与现有国际规则之间的关系、水文信息的分享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12月6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赵剑治副教授带来了 “国际发展合作及其评估”的讲座。赵老师讨论了国际发展合作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学说与观点。同时,赵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国际发展援助的评估问题。在讨论环节,学员们与赵老师就否存在专门的援助管理机构、机构拥有的资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员学习心得

12月6日,“国际组织前沿讲座”课程顺利结课,朱杰进副教授和赵剑治副教授主持了结课仪式,并组织学员在线上合影留念。课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学习国际组织前沿课程的心得体会。

复旦大学杨峥臻同学分享到:“这学期很荣幸上了国际组织前沿课程。课程设计很精彩,不论是囊括的国际组织还是演讲者的水平与风采,让我受益匪浅,也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与天南地北的同学一起听课!”

外交学院张君荣同学说:“参与此次复旦大学开设的国际组织前沿课程,让我得以比较系统地理解了国际组织:一是全球主要国际组织的基本架构和运作程序;二是国际组织在当今时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是国际组织研究的前沿方法。此次学习经历让我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知识,也为未来学习确立了方向。”

复旦大学张天翼同学提到,“参加国际组织前沿讲座课程,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国际组织工作者,更加明确国际组织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促进我思考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各位老师分享的国际组织鲜活实例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体验。”

复旦大学何园同学说:“国际组织前沿课程让我收获颇丰。首先,授课内容涵盖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多种类型,也覆盖了经济、水治理、安全等多个领域,既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能有机会与老师们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次,老师们均为各领域专业的佼佼者,能够从实践角度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并与我们所学的理论相结合,让学习“生动”了起来,更有利于从现实中审视和修正理论。”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张瑜同学提到,“非常荣幸参与复旦大学的国际组织前沿课程,让长时间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也更深层次地认识了国际组织的框架结构和运行规律,这种思维训练将让我终身受益。”

韩国高丽大学张文俊同学说:“国际组织前沿课程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国际组织的发展历史、运行现状和未来趋势,特别是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角色,让我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坚定信心继续深入了解国际组织,并参与其中,发挥中国青年的国际影响力。”

学员们一致认为,本次FIST课程不仅学习了丰富的国际组织理论与实践知识,还结识了致力于国际组织工作的各位优秀学员和专家,激发了大家对国际组织的研究热情和理论思考,本次课程也将成为各位学员今后学习与工作中的宝贵财富,鼓励大家切问近思,不断求索。

编辑:煊彧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