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关注:如果世界只剩下算法, 人类的心灵将归向何方?

MBAChina
2017-04-06 11:05 浏览量: 2082

MBAChina网】昨晚在读英国历史经济学家斯基德斯基(Skidelsky)教授的一篇文章,叫《经济学家和经济》。他回忆起08年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女王把很多经济学家召集起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人及早发现这个危机?当时的反馈是聪明人共同的思考盲点。


但是斯基德斯基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学家的教育问题。过去的经济学大家,从亚当斯密、凯恩斯、熊彼特、到哈耶克,都不是只研究经济学的;他们学习哲学、历史、心理学和政治学。在他们眼中,经济不是精密仪器;凯恩斯警告不要“把每一个现象都精确化”。这种教育和思考的广度会带来更宽的视野。


反观之,把经济学当做构建在数学模型上的机器,往往会成为笑话。美国大萧条之前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费歇尔(Irving Fisher)做了一个用水泵和杠杆研究市场均衡价格的模型,当然他让历史记忆最深的是在股市崩盘之前指出美国股市到达了一个永远不会跌落的高原。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Yellen),在2005年也指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只不过是一个偏离均衡状态的小障碍。




最近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写了两本红遍世界的书:《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赫拉利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王者,是因为文字和货币。文字使得大规模的社会协同和传承成为可能,货币使得交易和劳动分工成为可能,进而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继而提出,人的大脑不过是一种算法。在智力上,在喜怒哀乐等情绪上,都可以被机器模仿、满足,甚至超越。人是在算法演进史上的过渡物种;所谓地球之王,只不过是一种低级算法阶段。


《未来简史》让我想起原来读过的弗洛伊德写的最后的一本书,叫《文明的噪音》(The Discontent of Civilization),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弗洛伊德最深刻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精髓,是讲人类作为个体和文明社会天然的内在矛盾。人作为赤条条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生存学会协同,学会组织、语言、分工,进化到文明和文化。但是人永远无法放弃本我。一直到今天,所有权仍然是激励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家庭是个体抵御社会的屏障。个体与组织,个体与文明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现象。一个好的社会,需要保障公民的个体权利;一个好的组织,需要让个体的动力和组织的方向最大程度地匹配,但不是以抹杀个体为前提。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画了一张意味深长的图,问道:有什么事是发生在心里,但没有发生在大脑中的?如果没有,那何必有心灵?轻轻巧巧的辩论,就把心灵的独立意义抹去了。100年前的弗洛伊德,其毕生的努力,是探索人性的深幽难测。对照之下,弗洛伊德如果从尘埃中醒来,应该会诧异赫拉利对人性的无知。


把人脑当做算法,把经济当做基于算法模型的精密仪器,就像计划经济下的种种设想和安排,看似科学,其实低估了文明社会最大的动力和噪音。斯基德斯基教授总结说,今天的经济学家已经不再学习哲学和历史,数学垄断了经济学家的思考,其结果,是让经济学家成为这个时代的傻瓜和奴隶。类似的,我觉得无论会不会写关于未来的简史,把人类归纳成一种算法,是另外一种傻瓜和奴隶。是的,我说的是你们,那些只会把人工智能和人脑在算法上比较的专家们。人类除了算法,还有心灵。不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就没有办法想清楚人工智能的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长江商学院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