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授观点】宋华:中国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供应链创新

MBAChina
2016-11-29 11:14 浏览量: 1871

MBA中国国网讯】“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于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出席并发言。他认为,新兴经济环境下的三大供应链创新要素包括“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智能化意味着信息数据化,服务化意味着生产服务化,协同化意味着集成互动化。




以下为报告全文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就中国企业的转型与2025来进行分享。我想刚才前面两位嘉宾已经谈到了这个话题,就是我们今天中国的生产制造领域如何去实现强国之梦,如何实现转型。大家可以先看这两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上面这个是我们的PMI指数,应该来讲到今年上半年,PMI指数保持平稳,大概是这么一个状态。但是在50这个值之下,大概这么一个情况。




另外我们企业的景气指数,经过了前一段的下跌之后,开始有所恢复,包括我们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经济下行条件下,我们的信心如何能够持续?我们的竞争力如何持续?我想我们制造业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大家知道前两年麦肯锡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报告,指出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是我们在谈所谓的2025的时候可能需要关注的话题。第一个,他说要实现卓越制造。我们今天制造业都在谈卓越制造,而卓越制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他们提到了几个问题,第一要解决被动反应而不是主动寻求根本问题根源的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这个制造业一旦出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来不寻求根本问题。他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卓越制造很难实现。他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难以适应流程化、透明化的过程,第三个就是忽略了整个价值链的效率提升,只是关注局部效率的提升。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制造很难实现。


第二个问题,我们只关注下游,很少去关注上游。我们在整个技术生产这一端比较忽略,这里面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他们也提了三点,第一个就是要摆脱研发中的急功近利,他说中国的企业研发都是急功近利的,都是这种行为。中国企业必须要使研发马上能见到市场效益,能实现市场销售,很少踏踏实实做基础性研发。另外要有全局的创新思维,而不是局部创新,我们很少有全局创新。第三个,他也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协同创新。上下游和产业链当中的协同创新。


第三个大问题,他们提出来的就是供应链的复杂性,怎么能够应对供应链的复杂性?他提出来亮点,第一要用整合型的供应链管理来应对这种变化的市场,不是单点来实现,而是要通过整个供应链来实现,而且还要用柔性化的供应服务来实现。麦肯锡为什么讲这个?因为他指出了我们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今天从最本源的角度来考虑,支撑我们今天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什么。


原来我们讲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经济要素,无外乎是土地、劳动和资金,但是在新的时代,支撑我们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核心的经济要素已经不再是土地、劳动和资金,而是数据、平台和知识。我想这几个才是我们真正能够解决麦肯锡所讲的这些问题里面,能够寻找到的根源。




平台要求我们的协同化,智能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仅仅是我们生产制造当中运用芯片,运用机器人,而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能够实现我们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个恐怕是我们智能化最核心的一个要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业务的信息化,如果这个做不到,只是上一个芯片,上一个机器人,纯粹在浪费。智能化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实现这个智能化?第一就是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怎么能够实现信息来源多样化?我们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产制造全过程中,所有信息能不能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获得,这其中包括的不仅是人的行为,还有物的行为,不仅是静态的信息,而且还有动态的信息。智能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通过多渠道、多类型信息的获取,能够更好指导我们的生产制造,尤其是防患于未然。


智能化不仅是指导现有的活动,还要预计将来发生的活动,真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任重道远。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为什么任重道远?我就讲今天流通我们的金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动产。最近供应链金融很火,大家都在谈动产质押的问题。我给大家看一个数据,来说明我们现在如果智能化实现不了,我们所有未来的趋势都是泡沫。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目前的动产担保*大概是五万亿,金融机构每年的短期*余额是多少呢?30万亿,发达国家的动产担保一共是21万亿,意味着今天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16万亿的巨大空间,我们还有很大的市场。


全国动产市场总量是70万亿,青岛事件发生以后,给我们今天的动产融资打上了一个阴影。因为今天整个产业的智能化无法实现,这个智能化怎么才能实现?怎么才能真正去释放我们大量的动产空间呢?它就必须要做到几点。第一,就是我们生产制造流通过程中的全链条的业务电子化。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业务,我们仓单无法做到安全加密和电子化,我们怎么可能做到生产过程的全链条自动化?很难。还要做标准化,很多生产制造是在大量分散的产业集群中存在的,比如就拿五金产业来讲,比如在河北省,它分别在唐山、衡水、石家庄等等地方,都产生了大量的产业集群。如果我们在不同地域流转过程中无法实现我们的业务标准化和可流转化,我们的智能化就是一个梦。


不仅如此,即便我们实现了业务电子化、标准化、流程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信息公示化。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要作出努力。比如我们现在政府部门都有大量的大数据,可是现在政府部门的数据是什么情况?每个部门把自己的数据作为自己私有的财产握在手里,海关有数据,税务有数据,问题是数据不通,如果信息公示公共平台不能建立起来,我们前面讲的所有的智能化化为乌有。 当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再结合我们企业内部的比如WMS系统,我们的IMS系统,我们的TMS系统,我们的物联网。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做到我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当然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个过程任重道远,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智能化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不仅取决于我们企业的智能化,还取决于我们政府的智能化。


当然我们很多企业在作出努力,比如上海感知动产,他在试图解决我们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智能化问题,包括仓押卫士、车押卫士、箱押卫士,它是我们未来供应链区块链当中的一个代表,一个实验,一个发展方向。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去解决,这是我们今天中国制造2025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服务化,生产服务化的问题。能够通过我们的行为,我们要素的聚合,能够实现知识和价值的再生,使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型,这也是我们中国制造2025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仅是要做生产这个过程,而且在服务基础上,往服务供应链这个方向来发展。当然它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你要真正能够发现客户的价值,挖掘客户的价值,跟我们的客户形成互动。


大家会问这个互动的服务化的过程到底是什么过程?比如说,这个幻灯里边我列了一下我理解的生产制造服务的概念。第一我们怎么能够挖掘客户的需求和价值,因为我们B2B产业当中,大量的客户他的产业过程很复杂。他们本身的生产行为也很复杂,让他自身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过程很困难。我们能不能给人家提供一整个供应链的咨询管理,这是生产服务在表现上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客户产业在运营当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提供运营服务解决方案。比如我们一站式采购服务,什么叫一站式采购?我们今天大量的生产企业当中可能会遇到大量分散的、价值很低的原材料物料的采购,让我们自己的企业自己从事的话,代价很大。所以能不能给人家做一站式的采购服务?还有比如说仓储管理,我们大量的生产企业有大量的原材料仓库,我们有半成品的仓库,我们有成品的仓库,如果我们的库存太高,它一定会降低我们整个运营效果,所以能不能给人家提供仓储服务。还有研发中的应用方案的服务?当然还有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产业孵化,这些都是在产业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个产业孵化一定要解决的。


另外一个就是说的方案的实施,我们在具体从事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图反映了我们今天可能在做产业服务化过程中必须走的一个路径,这个路径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个方向。比如我给大家举一个我接触的一个企业的例子,宏伟供应链,这是浙江永康专门为核电做服务的一个平台,一个民营企业。


大家知道这个行业下游客户都是国字头的大企业,中核电、国核,上游企业也是世界知名的供应商,为什么宏伟能发挥重要的服务平台的作用?我想这是跟他的几个方面有关系的。第一,它真正做到了B2B、O2O集成采购的交易平台。就像我们说了,我们的核建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分散的、价值较低的物料,这个让我们的中核电自己去采购,它的代价太高。宏伟为他们提供了工具采购、维护、保养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能够进入到整个过程中,这就是典型的服务化的过程。当然还有就是技术研发的应用创新的服务,并不是说它自己来总体研发。因为我们下游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是涉及到了研发的材料、研发的实验室、研发的平台,这些东西实际上宏伟帮他整合了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云仓储,什么叫云仓储?因为核电它的安全级别要求很高,所有的零部件和物料必须有储备,而且很有可能这个物料十年八年都不会用上。如此大的储备一定把下游客户的资金占压了,而宏伟一开始建立了一个基于云端的联合库存管理,大大降低了中核电、国核的仓储压力,这是他们讲的叫云仓储。


第三个方向,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要想发展,要解决麦肯锡提出来中国企业的挑战,还有一点我们必须要做,就是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就是通过人物和行为之间的互动和连通,能够实现平台化,或者生态化。这个生态化是什么?一定是人跟人的协同,所谓人跟人就是企业与企业,还有人与物的互联,还有物跟物的互联,这种互联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才有希望。


这意味着我们要做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要打造横向供应链,同行业的企业之间怎么能够在业务上积极协同,第二个就是纵向协同,我们的上下游之间怎么能够协同。中国的制造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上下游不协同,是断裂的过程。所以麦肯锡讲局部创新不可能实现卓越制造。还有一个就是跨产业、跨行业的这种协同,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中国制造2025也很难实现。比如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国制造2025一定是基于有机化的产业集群。我办公室里面有很多企业家到我那儿去,有些企业家跟我讲,宋教授我们也想做互联网+,我们也想转型,他就问我我们怎么来做?我经常问他们一句话,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我问一个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千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有多少?五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有多少?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有多少?有时候经常我问这个话的时候,很多企业家被问住了,回答不上来。


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到今天为止,中国千亿级的产业集群61个,一个不会多,一个不会少。而中国五百亿级的产业集群有多少个?龙头企业是谁,配套企业是谁,海外市场卖给了谁?他们的业务之间是什么结构?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的话,所谓的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梦。所以我们一定要基于产业。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在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万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就是我们的电子通讯。找到一个数据,大家可以看。2015年拿手机为例,全球的手机出货量19亿,深圳占到了67.7%,智能手机占了36.7%,深圳品牌占了全国品牌90%,整机生产商占了80%,方案设计商占了70%,配件商占了60%,产业配套情况是什么情况呢?它的配套率高达99%,只有芯片我们自己掌握不了,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的一个产业结构,我们的上游基本上不在中国人手里,芯片主要在这十家手里,联发科、高通,华为自己有自己一个海思。


关键元器件不在我们手里,主要在夏普、松下、三星手里。基础软件也不在我们手里,苹果系统不是我们开发的,安卓不是我们开发的,中国唯一有优势的地方APP,品牌也有很多,厂商品牌,关键是生产制造没有意义,很多老师讲微笑曲线,生产制造是微笑曲线制造当中最低端的一个地方,加工一台苹果手机挣不了几个钱。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中国的通讯行业有一个可喜的地方出现了,就是方案提供商。这里面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你抓住了,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大家可以看到在方案供应商方面大部分是我们中国的,光三星设计手机没有用,必须还有一个人接单,接单以后要做方案设计。我们在通讯行业里面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之后,我们有一个能力慢慢形成了,就是我们的工程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设计,这一点我们很强,大概70%在深圳,30%在上海。要做中试测试,中试测试以后才会产生大规模的组装加工,组装加工以后要物流要交货,要收款要结汇。珠三角的特点是什么?六个框框当中形成了高度垂直的产业分工。换句话说他们产业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不打乱仗,做方案设计的就做方案设计,搞物流的就搞物流,绝对不会搞生产制造,大家把它做深做精做透,相互配合。


下面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当一个一个高度垂直的产业集群形成以后,这六个框框的产业集群怎么协调?因为生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怎么协调?而且更何况每一个框框里面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我们今天生产制造业里面大量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面临一个问题不解决,你很难实现协同。什么问题?资金,现在资金压力无以复加,所以他们资金的问题谁来解决?正是在这样的框架下,深圳就出现了一批以平台为基础的虚拟生产服务平台。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这张图,比如我终端客户找到一个方案设计商,我给他技术参数,像龙骑这种企业把技术参数定完以后,他要进行生产组织,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帮企业懂技术,但是不懂生产,这就是为什么麦肯锡讲的产业链很重要。做生产技术的人不一定懂工厂,不知道工厂怎么管,更何况他没钱,他没资金。怎么办呢?深圳出现了一批供应链协调这种企业。比如你打单的时候就打到他的海外平台,比如高通采购芯片,还需要买其他零部件,要解决他的资金,就通过他的轻资产平台,最后的所有零部件要到总装厂进行加工。QC通过之后,通过海外平台,向终端客户交货,交完货以后,然后结汇,然后到税务局办退税,供应链协调员和管理员来进行结清,从而完成了整个过程,从而把我们原来广东分散的落后的产业集群,通过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的方式,能够带动起来,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进化的产业生态。这个产业生态如果我们在其他产业不能实现的话,我还是说那句话,中国制造2025只是我们做的一个梦。所以我想说的这三个要素才是今天中国制造的关键点所在。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今天讲任何的产业有市场,比如我是做牛奶的,是做手机的,只是一个产业呈现层,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是它的服务传递层,每一个产业当中需要的服务连接点是什么?需要的服务模块是什么?这个服务传递层我们不了解,单纯的产业呈现层不行。还有业务逻辑层,把业务逻辑搞清楚了,源源不断的生成产业数据,产业数据通过挖掘,才能形成信用,而信用基础就能源源不断的解决我们产业中的资金问题。我们的关键问题是信用问题,这个框架我认为是我们今天中国制造2025最关键的基础所在。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更多教授观点推荐:


教授观点丨滕斌圣:联合办公也要人以群分


教授观点 | 宋华促政府部门解决:有数据但是不互通


精彩推荐:


2017年管理类联考万人公益大模考


第七届商学院暨专业学位信息化论坛圆满落幕


2017年各大院校MBA学费统计(更新中)


欲了解更多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友情提示:2018管理类联考备考群459353097,欢迎参加2018年mba、mpacc、emba考试的同学申请入群交流。即将参加2016年12月24日管理类联考考试的同学请加群453676273。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