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项科技成果,25家投资机构,华科大2023年医工交叉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圆满举办!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3-12-28 11:40 浏览量: 2758

为了全力构建医工交叉创新创业生态,展示学校在医工交叉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帮助校友企业链接华科大科技资源,聚合校友力量,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深入推进医工交叉融合战略,12月25日,在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的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机械学院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医工交叉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本次活动由华科大EMBA教育中心和华科大机械学院科研管理科承办,华科大EMBA创新创业投资协会(筹)与医药产业链协会(筹)共同支持。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原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史铁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房慧明副处长,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高明副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科研管理科朱文革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8个路演项目科研团队的师生们,以及来自投资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代表们共7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线上1万余人在线观看。

图 | 路演活动现场

商科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管理学院杨治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感谢科学技术发展院一直以来对管理学院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发展院和机械学院在本次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管理学院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和新管理实践的研究,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全局,管理学院积极响应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并在服务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利用管理学院商科融合的平台和交叉学科优势,对接学校优势学科的相关项目及学生校友资源,持续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为科技强国战略贡献更加蓬勃的华科大力量。

图 | 管理学院杨治院长致辞

机械学院史铁林教授表示,机械学院30年前就开始医工交叉科研开发,近3年将医工交叉作为重点学科方向加以支持,成立了自主创新培育基金,并成立了30多个项目组,与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医院的医生合作,从事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监测仪器、微系统、机器学习、工艺与功能部件等方面40多个项目的研发,已有初步的成果。机械学院将通过有组织的医工交叉科研,源源不断为医药工业提供科研成果。

图 | 机械学院史铁林教授致辞

医工交叉科技成果路演

来自机械学院的8个路演项目代表,分别围绕“行业背景、产品情况、核心技术、痛点问题、当前成果、应用前景、竞品分析、发展规划和合作计划”等对项目进行了路演。投资界代表、产业界代表和金融界代表积极提问,与路演项目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对本次路演中的项目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合作意向。

图 | 路演活动现场&提问互动

史铁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注射过程可控的无针注射器”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表示,自2007年以来,团队在弹簧式无针注射器、气弹簧式无针注射器、耗材及模具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本次最新的产品在过去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供医疗器械、药物及疫苗生产商使用的生产端测控一体化实验平台和供终端用户使用的无针注射器,操作简便、疼痛感低、药物吸收效率高,是一种安全、低痛、高效、可控的给药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图 | 史铁林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陶波教授团队郑果博士展示了“双机器人协作自主穿刺活检和消融手术机器人系统”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认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手术过程的自主化是必然趋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及其广泛应用给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注入了强心剂。某些类别的疾病现有手术方式耗时耗力,且严重依赖医生手工操作,难以满足巨大临床需求,具有“测量-建模-加工”一体化能力的自主手术方式有望从根本上解放医生的双手。针对手术的复杂性、各异性与突发性,对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机器人分别从人类的手、眼、脑三个方面去解决手术中的难点。本成果基于超声的实时配准技术(眼)、刚柔耦合手术执行末端设计(手)、手术执行运动规划与实时控制(脑)三大核心技术,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引导的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

图 | 郑果博士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吴志刚教授团队柴治平博士介绍了“具有嵌套结构的可变形柔性多爪消融器械”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指出,作为“众病之王”,癌症(恶性肿瘤)在当今社会依旧会对人类的生命产生巨大的威胁,而在通过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存在着消融区域小、适形效果差、操作困难、对患者伤害大等问题,可变形柔性多爪适形消融器械则可针对不规则形状的器官肿瘤,实现单次穿刺下的形状适形消融,尽可能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不必要损伤,该技术设备可作为一种通用型技术装备实现肺部、乳腺、甲状腺、肾脏、肝脏等常见内脏器官肿瘤组织的消融。该装置配备自动化接口后,既可实现手持式操作,也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成为未来智能手术系统的一部分。

图 | 柴治平博士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邓超教授展示了“基于表面肌电分析和嵌入式脉冲治疗仪的慢性腰背痛诊疗一体化系统”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她指出,研究表明,由于久坐、长期负重、腰椎退行性疾病等因素,超过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慢性下腰痛,影响腰部稳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丧失运动和劳动能力。因此,进行腰痛的诊疗一体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成果主要通过sEMG多维特征分析、肌肉协同作用分析、肌肉协调性分析、腰肌功能障碍等级预测四大核心技术,已完成多通道表面肌电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开发、sEMG采集和分析软件开发和嵌入式脉冲治疗仪设备的软硬件系统。下一步将完成设备和系统的整合研究以及腰背痛诊疗一体化设备与系统的联合,推进临床试验,进行有效性验证和方案优化,实现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图 | 邓超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崔岩副教授分享了“一种可避免乳糖载体颗粒逸出的干粉吸入器”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表示,吸入给药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给药途径,具有直达病灶、起效迅速、安全性高等优势。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第一,慢阻肺患者近1亿,且逐年持续增加。而中国吸入制剂市场主要由三家国外企业垄断,国产市场份额仅不到10%。目前常用的吸入装置主要有三种,雾化器、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相较于前两种,干粉吸入器无需患者呼吸协调配合,具有便携、环保等优势,是国际上吸入装置发展趋势。目前干粉吸入器存在两大突出问题:1)药物分离效率低;2)乳糖载体颗粒也会随着依附在上面的精细药物干粉离开吸入器,沉积口咽处,引发不良影响。本成果目前已研制出具有低乳糖载体颗粒溢出率、高药物分离效率、高载药量等优势的自研干粉吸入器。

图 | 崔岩副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刘晓军教授介绍了“肿瘤手术中快速高分辨高特异性成像与病理诊断显微镜”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指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当前需要攻克的核心医学问题。肿瘤的准确诊断与分级对于指导手术的类型与范围,使患者获得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的检测需要开发具有快速成像、高分辨、高特异性的检测设备,以准确、快速地给出诊断结果。本成果基于相位偏振多模式成像方法,通过共光路的离轴干涉法、基于合成孔径的高分辨成像法、偏振干涉偏振相位成像技术、偏振相分复用环形亮场光谱相位高分辨成像、光谱相位特征提取与表达、相位偏振特征的辨识与提取技术、肿瘤高特异性成像信息分析诊断系统等核心技术,制作出肿瘤高速高分辨高特异性全息成像与分析显微镜,以获得快速、多维度、高分辨的信息成像,实现多维度信息互补,配合机器学习,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图 | 刘晓军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陈良洲副教授展示了“无线长程眼内压智能监测系统”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认为,青光眼作为世界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它的产生、恶化及最终致盲与眼内压异常密切相关。眼内压波动和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诱因,连续24小时长程眼内压监测对青光眼的筛查、诊疗等意义重大,可改变近80%的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进程。目前,国内外均缺少成熟有效的无创连续眼内压监测手段。本成果通过液态合金LC隐形眼镜眼压传感机理模型、液态合金LC隐形眼镜传感器制备工艺、无线动态信号电路及眼压测量三大核心技术,可实现非侵入监测眼内压全天波动全貌,解决临床上青光眼诊疗的迫切需求。

图 | 陈良洲副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刘智勇副教授介绍了“高通量单细胞分泌组过程分选解决方案”这一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他指出,前沿生命科学进入单细胞时代,提供单细胞全面解决方案,而单细胞研究有着科技壁垒高、技术要求全、应用范围广等特征,单细胞分泌组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诊断试剂在肿瘤治疗、感染性疾病治疗、新型病原体治疗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潜力,目前单抗药物占生物药市场的80%以上。2022年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销售在全球突破2000亿美元,在我国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市场体量巨大。现有仪器平台严重制约了抗体药物和诊断、合成生物等前沿行业的发展,获得成果的效率很低,成本极高。本成果可利用声波聚焦液滴包裹技术,将分泌特定蛋白、并且产量最高的细胞提取出来,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分泌组过程分选解决方案,既提供设备又提供服务,低成本助力抗体药物和合成生物等前沿产业。

图 | 刘智勇副教授展示医工交叉科技成果

协同推进创新链、科技链、产业链、投资链深度融合

最后,机械学院朱文革主任为本次活动总结,他对参加本次路演活动的代表表示感谢,并从“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创新发展2030”、“正在开展的科研”和“未来发展举措”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机械学院医工交叉科研情况。

图 | 机械学院朱文革主任总结

他表示,围绕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机械学院通过自主创新培育项目、校企联合实验室、依托国家级平台和工研院开展科研&产业化、协同同济医院开展科研&产业化等措施,支持建设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未来,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管理学院和EMBA教育中心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和机会,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商业场景中,实现“科商融合”的理念,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 | 合影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EMBA项目依托学校雄厚的科教资源以及过硬的科技应用实力,致力于打造具有“科商融合”特色现代商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未来科技型产业领袖。本次活动由华科大EMBA创新创业投资协会(筹)与医药产业链协会(筹)共同支持,未来华E创投将常态化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投资活动,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沟通平台,为校友企业创业融资、风险投资等活动提供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高级工商管理方向,以下简称EMBA)项目是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开办的EMBA项目。历经20年发展,始终坚持“突破认知边界,共享管理智慧,契配价值生态,赋能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雄厚的科教资源,结合管理学院扎实的交叉学科优势,整合海内外优质智力资源,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链接能力(Linking)、点亮能力(Lightening)和引领能力(Leading)的未来科技型产业领袖,并形成了“科商融合、道器兼工,中西交通、喻见至善”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华中科技大学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