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潘维廉教授著作《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演进》入围第五届“中国新发展奖”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2023-11-14 11:44 浏览量: 2081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公布了第五届“中国新发展奖(China New Development Awards)” 入围图书名单,厦门大学MBA中心专任教师潘维廉教授所编著的The Evolution of China’s Anti-Poverty Strategies入围。

该书译名:《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演进》,中文版书名《中国八万里——老潘走神州》。

“中国新发展奖”是施普林格·自然“可持续发展目标”计划的一部分,旨在表彰中国图书作者对于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所作出的重要研究贡献,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分享以推动SDG的实现。该奖评选委员会由施普林格·自然的内部专职编辑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主管人员组成,以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作为主要评选标准。

著作简介

该著作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介绍了潘维廉30年来研究中国不断发展的反贫困战略的发现。著作中写到,各国每年在经济援助上花费的数十亿美元大部分被低效使用,或只是缓解贫困、但并没有解决贫困的根源。然而,中国已经发展出一种有效的可持续战略,它不仅向人民提供了自力更生的手段缓解当下的经济贫困,而且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精神贫困。因此,潘维廉认为中国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战之所以成功,不仅要归功于自上而下的远见卓识的中央领导,还要归功于自下而上的民众坚定不移、团结一致地消除贫困的举措。

从1993年到2019年,潘维廉驱车环游中国20多万公里,采访了成千上百名各行各业的人士,探索出中国扶贫战略是从简单的援助和再分配演变而来的结论,而这些手段往往导致依赖和精神贫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理念逐渐转变为通过赋权来培养自力更生的手段,即“造血而不是输血”。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赋权的主要方式之一,即“要想富,先修路”,这样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居民就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进入市场,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各式各样的工作。而那些抓住机会首先富裕起来的人,也会利用其新发现的财富和经验来帮助他人,实现共同富裕。

著作中,潘维廉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深入探索中国各地,真实、真情地讲述20位人物的故事。他们或居偏远山区,或居超级都市,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种种鲜活的故事在潘维廉的笔下娓娓道来,也成为中国脱贫攻坚战略演进的生动案例。他们的故事不仅凸显了中国各地各族人民通过减轻绝对贫困让中国式的成功成为可能,更生动地阐释了为什么中国人对实现“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人物简介

潘维廉,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外籍专家,厦门市、福建省荣誉市民、1993年中国政府“国家友谊奖”得主、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2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2022年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厦门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