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会是什么样?传统能源转型与政府角色定位 | 学术光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3-11-10 13:42 浏览量: 2702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主题为“全球发展共享安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滕飞,出席本次论坛并在“2050全球能源新格局”环节进行了分享。

心目中2050年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

“我们对未来能源发展新格局有很多预见,如果求最大公约数,我更愿意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来概括——能源的供给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以及国际能源合作。这既是我国的能源战略,也是对未来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的高度概括。”滕飞说。

分享中,滕飞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2050年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

到2050年,在能源供给方面建成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多元清洁的能源体系;在消费方面基本完成终端的电气化改造,形成节约低碳的社会风尚和消费习惯;在技术方面,现在探索的很多技术路径成本不断降低,能源效率极大提升,CCUS技术也成为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常态等;在体制方面,建成了与新型能源系统相适应的能源、电力、碳市场等多元耦合的市场体系等等。

国际合作则是在形成开放性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机制的同时,国际的能源安全博弈也普遍存在,经济体的能源韧性机制也成为重要发展议题等。

传统化石能源应以怎样的“面目一新”,迎接新格局的到来?

“三句话概括:能源使用要增效降碳,能源企业要转型重塑,能源体系要智能再造。”滕飞说。

一、能源使用:增效降碳

滕飞指出,我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欧盟国家,相比较国际平均也高出不少。当然,这里也涉及产业结构的差异,能源结构的差异等。但无论怎样,这折射出我们的单位产出能耗或单位产出的碳排放还是很高的。

“从国家的角度也强调能耗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滕飞说。

滕飞表示,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来讲,要进行技术升级、系统优化、完善管理体系等实现能效提升。加强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二十大报告关于双碳目标重点提到的内容。

二、能源企业:转型重塑。

“对于企业主体来讲,融入到碳中和目标过程无外乎三大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碳、零碳和负碳三个方向。”滕飞说。

降碳就是在现有化石能源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能效;零碳就是拓展或转换赛道,培育和发展绿色能源业务;负碳则是通过CCUS等技术抵消传统化石能源的碳排放。

在滕飞看来,不同企业的禀赋不同,选择的路径也不同,国内外传统能源企业都在基于自身的优势和禀赋进行着绿色转型。

三、能源体系:智能再造。

滕飞指出,未来随着能源体系的变迁,化石能源将从目前的主体能源转向支撑能源甚至托底能源,这应是个有计划分步骤的统筹过程。

“在不同阶段,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当前阶段,我们强调要先立后破,化石能源仍然是能源生产的主体能源,但我们仍需要抓住这段时间,尽快推进建设清洁多元的能源体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分布化互联化和智慧化的能源网络,以及能源市场和碳排放权市场的深度耦合。”滕飞说。

他认为,在下一个阶段——即在达峰之后朝着碳中和目标推进的过程中,化石能源在电力调峰、工业化工原料等方面的作用将不断凸显。最终在实现碳中和阶段,新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化石能源则起着是补充托底和战略备用的作用。

“当然,这是远期的展望。目前储能技术的进步、电网侧的电价市场机制完善、用电侧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建设是很重要的,需要为化石能源比例的不断降低提供充分的韧性机制。”滕飞表示。

观众提问

未来在全球能源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传统化石能源将逐步退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滕飞表示,政府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制度等公共品提供。公共品的提供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候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国际经贸甚至博弈等,需要国家集成力量去完成;二是国内法律法规和统计监测标准体系的建设;三是包括金融财税碳市场等方面一系列制度体系等等。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发展。能源转型在短期内不可兼得的安全保供、绿色转型、经济稳定三元目标,需要在中长期有计划分步骤地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创造最终统筹实现。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社会公平。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不平衡甚至不平等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持续跟进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作为。

滕飞表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围绕碳中和下的经济管理学,开展了一系列底层研究,其中就包括在整个生产网络结构中,把握碳排放的节点性领域,为全面准确地把握碳中和过程中的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滕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专业研究领域包括国民经济学和经济史等,关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工作研究领域包括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所负责思政实践课程曾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等。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