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BA公益奖学金 | 她们,努力把“微光”汇成“火炬”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23-09-21 14:03 浏览量: 2648

我是被复旦改变的人,也想把好的教育带给更多的孩子。

公益的价值,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润物细无声”。

“名校毕业,为什么不去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而是选择投身公益?”张霞和魏玉婉常被人这样问起。作为全职公益人,她们也曾动摇过,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她们明白了坚持初心的意义。

事实上,公益这条路比她们想象中更加难走。作为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张霞和魏玉婉见证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在伴随基金会壮大的同时遇到了各种难题。她们意识到,要让公益更有力量,首先要让公益人更有力量。

今年,张霞和魏玉婉成功申请到了复旦MBA公益奖学金,她们期待能够在复旦课堂汲取新知,用所学所获为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投身公益,让更多人因教育改变命运

“我2003年从乡镇中学考入复旦附中,2006年进入复旦大学,2023年又来到复旦MBA就读,充分见证了优质教育为人生带来的可能。”

回忆起与复旦之间这段长达20年的深挚缘分,张霞感到欣慰而愉悦。在她看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复旦带给她的一直是自由探索的氛围,让她可以不带偏见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实际上,在最初得知自己被复旦大学社工专业录取时,张霞并不太清楚这一专业的意义和价值。2009年,也就是汶川地震的第二年,她和几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都江堰进行灾后重建探访——自地震发生后,复旦大学的老师们连同社会各界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灾后重建。

▲ 复旦本科期间参与公益支教项目

在这里,张霞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在她老师辅导的个案里,有位失独的母亲,地震后一直困在丧子的情绪中无法走出。正是老师的帮助让这位母亲逐渐走出了伤痛,“当时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专业是有价值的。”张霞感叹道,而这也为她日后果断放弃“高大上”的咨询行业、投身教育公益领域埋下了伏笔。“我是被复旦改变的人,也想把好的教育带给更多的孩子。”

在公益领域一路打拼至今,张霞清楚地意识到,“当我们将公益目标从‘捐物’移到‘助人’时,会发现人拥有如此大的潜力。”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只是大部分人缺乏激发潜力的机会。而在最近负责的“去远方”项目中,她就发现了属于孩子们的无限可能。

▲与“去远方”项目受益孩子在一起

“去远方”项目鼓励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分组合作,通过查资料、做计划的方式制定一套去外地城市的游学方案,最后由项目选出可实施的方案,赞助这些孩子在暑假到达远方,拓展见识和视野。

这项活动不仅让张霞看到了孩子们的丰富潜力,更让她再度感受到了从事公益事业的意义。她特别谈到,其中有一支目的地为上海的小队,队员们在办公室里分享了他们参观复旦大学的经历。当同事指着张霞告知孩子们,“这个姐姐就是复旦毕业的”之后,有个孩子信誓旦旦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将来也要上复旦!”

▲在真爱梦想公益项目点的走访活动

这一刻深深触动了张霞的心。她感到复旦不再只是一所大学,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人文关怀,一种能鼓舞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力量。

从“救难”变成“助人”,让社会更温情

和张霞一样,魏玉婉心中公益的种子,也是在大学时期种下的。

▲香格里拉户外拓展

大学时的魏玉婉热衷于户外运动,她参加了一场香格里拉的户外活动。尽管事先在网络上查询了相关的资料,但真的踏上那方土地时她还是被当地的情况惊到了:“那里的小学条件很困难,虽然最后帮他们解决了热水问题,但她心里也埋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回到学校后,魏玉婉开始通过网络搜索与偏远地区教育困境相关资料,并在2016年大学毕业后前往广西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在那里,魏玉婉见到了许多“大眼睛”孩子,“他们和希望工程照片上的女孩一样,眼中写满了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渴望。”

▲在村子里家访

支教的经历让魏玉婉深切体会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借助更大的平台实现公益理想,她加入了有公募牌照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工作。公益组织的收入并不高,但魏玉婉坦言,有太多令她感动的人与事促使她最终留了下来。

她谈到自己曾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做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仅仅是面对孩子,“在乡村因青壮年缺乏,跨代抚养情况比较普遍,亲子关系面临严峻挑战。这时候对家长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魏玉婉和同事们想到了“让电影下乡”的方式。为此,支教老师们向村民们发放了电影票,在村口上贴上了自制海报,还把宣传“美丽影院”做成了综合性的课外活动。魏玉婉记得,放映电影的第一晚,村里格外热闹,共有770人次参与了放映观看,还有刚下工回来发现没有位置,驮着孩子看完了整场电影的父亲。

▲“美丽影院”

“这次活动影响很大,后来村里的老百姓碰见我都会很期待地问:这周末放什么电影?”放映电影这件“小事”,切实为乡村家庭的亲子关系带来了改变。这让魏玉婉切身体会到公益的价值,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润物细无声”。

与此同时,随着公益从业经历的丰富,魏玉婉也发现“这个行业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在她看来,目前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这意味着以往那种“需要公益人去救助的极端贫困情况已不存在了”。受助人对公益组织的需求从“扶贫救困”的难题,变成了一些具体、可感的小需求,比如“小到帮助社区的老人顺利出行”。

▲与学生们合影

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需求,是让社会变得更温情、人性化的动力,也是让魏玉婉愿意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锻造商业思维,为公益开拓“向上之路”

Q1作为公益行业从业者,为什么会选择来读MBA?

张霞:公益的资金来源是社会的捐赠,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提升效能以避免资源浪费,对从业者个人能力、基金会的运营效能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公益行业在人才建设上也一直饱受困扰,这些都是我选择求学的主要原因。

魏玉婉:当公益的帮助目标开始转向更琐碎的日常需求时,我们就要从这些微小需求中找到解决方案、形成项目方案,链接资源,支持项目落地,还要平衡商业和非盈利之间的矛盾,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的加持。所以我希望来到复旦MBA进行系统性地学习。

Q2复旦MBA公益奖学金为你的求学之旅带来了怎样的助力?

张霞:我其实是通过复旦社会学专业的学姐了解到复旦MBA公益奖学金的。公益奖学金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公益人有机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进行“跨界”碰撞,拓展事业的更多可能。学姐获得20年公益奖学金后就创办了复旦MBA公益俱乐部,我也参与了整个筹备过程,在校园内外大力推广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公益、参与公益。

魏玉婉:商科深造的费用对我而言比较高,为此我曾一度打算放弃学习。而复旦MBA的公益奖学金好像为我又亮起一盏灯。能成功申请到这个奖学金、进入复旦MBA就读,不仅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也给行业内的其他伙伴树立了榜样,带去了信心。

Q3开学以来的学习有哪些感受?

张霞:在我看来,复旦还是“熟悉的味道”,有创新精神,也有人文关怀。复旦MBA的老师会鼓励我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彼此的链接,一起去创造新的价值。这也给了我在公益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魏玉婉:我感觉很“奇妙”。我之前从未想过会坐在复旦的课堂里学习,也从未想过原来复旦的学风是这样的——在开学前,复旦MBA就为新生设计了许多活动,涵盖项目强调的“iLEAD”价值观:创新-innovation、爱-Love、卓越-Excellence、担当-Aspiration、多元-Diversity。这和我从事公益事业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对未来的学习之旅,张霞和魏玉婉都充满了期待。对于她们而言,攻读MBA课程是为公益的困境寻找出路的过程。她们将带着推动公益进步的初心,在全新的求学征途上坚定前行,为公益事业的未来勾画更精彩的蓝图。

复旦MBA公益奖学金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公益管理人才,探索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方向,复旦MBA项目于2020年5月推出首个面向公益慈善组织管理人才的奖学金——复旦MBA公益奖学金。自设立起共有7位学生获得了该项奖学金,他们在项目加持下身体力行,不断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MBA项目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