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观点:1100万人选择返乡,如何助力他们干事创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2-09-16 11:45 浏览量: 4787

近日,“90后姑娘竹编猫窝月销超50万元”的词条冲上热搜,一位返乡投入非遗创业、利用电商平台带动灵山竹编技艺焕发新生的广西女孩进入了大众视野。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返乡就业似乎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但在大量“新农人”涌入乡村后,乡村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留住人才、实现让人们在家门口立业致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北京大学牵头发起的“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以“全面理解乡村振兴——迎接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为题,分享了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思考与洞察。

雷明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内涵,并说明了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五大举措和目标规划。他认为,我国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乡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乡村振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的核心任务。当前乡村人力资源极度缺乏,人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核心关键。如果能够将产业发展单一、事业拓展空间狭窄、生活不便利、公共服务不够多元等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年轻人自然会大量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01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农村不再 “脏乱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全国实施。

雷明表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2021年国内游客达到了32.5亿人次,其中农村居民游客达到9亿人次,增长11.1%;当年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游客花费5547亿元,增长28.4%。

“我们过去闭上眼睛想到乡村就是贫穷、落后、脏乱差,大家都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但是现在单纯从这个数字来看,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雷明表示。

当前我们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2049年,也就是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乡村振兴是完成这项伟大历史任务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第二个百年征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任务。

雷明认为,乡村振兴不仅仅局限于“三农”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农耕文明的振兴。在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进程中,农耕文明应该呈现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02人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雷明分析说:“当前农村的现状是50岁以下的人大都在城里打工,即使偶有返乡,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制造业思维下,缺乏农业活动经验,也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农活。原来大量存在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也都已进城”。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是3.14亿。从年龄构成看,55岁以下的占比达到60%;从人口素质看,未接受过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总占比近93%。雷明总结,当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从量和质上都非常缺乏。

雷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返乡企业到乡村之后,遇到了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由于人力短缺的问题无法解决,很多企业又撤离了乡村。尽管科技赋能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目前在土地碎片化、作物多样化的广大农村,机械和人工智能暂时无法更大程度上替代人力。

例如,发展名贵中药材“黄精”种植产业有利于乡村致富,但由于黄精畏光,种植过程中需要搭建密不透风的遮光棚,还需要频繁定期除草,很多人无法适应这种难度大且高强度的劳作。因此,尽管产业前景良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合格劳动力,“黄精”种植业在很多地方也无法形成规模。

那么,如何才能振兴乡村的人才?雷明认为,首先要从斩断身份歧视入手。全社会,包括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自身,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即农民这个称谓不代表身份而是代表一种职业。必须将对农民的身份认知转向职业认知,彻底斩断二元结构给乡村带来弊端的源头,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同位的问题,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振兴发展。

03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五大因素

雷明认为,目前乡村主要存在五方面的劣势,这使得乡村人员,特别是年轻人返乡受阻。一是产业的比较劣势。乡村不像城镇产业门类齐全,就业或创业的行业选择相对单一。二是事业的比较劣势。事业心是影响年轻人择业的重要因素,而乡村的拓展空间相对狭窄,这会影响年轻人服务与建设乡村的热情和动力。三是生活的比较劣势。乡村生活方式与城镇仍然存在差异,年轻人的作息习惯通常也与乡村的生活节奏错拍。四是公共服务的比较劣势。调研发现,目前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乡建项目就是能够提供咖啡的场所。五是机会的比较劣势。乡村的事业发展、人生选择机会相对较少,不如城市丰富多元。

尽管乡村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劣势,但雷明认为,乡村振兴仍然需要青年人才的回归。“山区的乡村靠传统农业无法振兴,唯有多产融合才有发展机会。乡村缺年轻人,乡村运营更离不开年轻人。只有城里的年轻人愿意去乡村,乡村年轻人愿意回归,乡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而对于如何吸引人才返乡并留住人才,除了传统的措施和手段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搭建机制、构建平台,形成相应的制度模式。他提出可以通过职业农民制度、实施职业培训引进人才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志愿者制度,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04“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图景

展望乡村振兴后的农村景象,雷明认为有两个简单的KPI(关键性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乡村振兴成果的标志。第一,乡村成为年轻人工作的场所,成为城镇居民感受自然生活的场所。“什么时候大量的年轻人自愿到乡村工作,并且感到幸福,我认为那个时候乡村就振兴”。第二,就是建立起了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新型、文明的乡村秩序。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雷明认为关键要通过和谐与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体包括: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城乡/区域结合、天人契合、人才聚合和社会和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综合提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

雷明指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政府、市场、农民和生态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知有志新型农民和优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同时,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基础稳固“农业强”、通过完善治理实现和谐稳定“农村美”、通过持续增收实现安居乐业“农民富”。

雷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国务院原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包括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绿色核算与绿色管理、决策分析与机制设计、效率评价的非参数方法等,在SCI、SSCI、CS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著有Climat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China、《中国扶贫》、《股田中国》、《通往富裕之路》、《迈向共同富裕》、《绿色发展与生态减贫》、《贫困与贫困治理》、《新型城镇化与减贫发展》、《旌德调查》、《农村信息化模式选择与路径依赖》、《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1992-2002)》、《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综合分析(1992-2002)》等学术专著。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