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成效答好社会关切题 | 教育部主题教育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系列报道③

MBAChina
2019-08-31 17:25 浏览量: 2680

MBA中国网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主题教育“要奔着问题去”“把‘改’字贯穿始终”精神,教育部选取“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重点推动解决,真改实改、攻坚克难,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主题教育“要奔着问题去”“把‘改’字贯穿始终”精神,教育部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重点推动解决,真改实改、攻坚克难,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教育小微一起看教育部主题教育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系列报道之三《以实际成效答好社会关切题》↓↓↓

以实际成效答好社会关切题

——教育部主题教育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系列报道之三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回归教育的本质、坚守教育的初心,把宝贵时间和精力配置到教书育人的主业、立德树人的使命上来。”7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带队赴山东调研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与师生互动交流,并出席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教师负担情况,切实贯彻落实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教育部党组以实际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中小学教师减负、校外线上培训治理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推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直击问题关键,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切实防止“两张皮”,取得了明显效果。

2019年7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赴山东调研教师减负工作

中小学教师负担如何切实减下去?找准问题根源,定向精准发力,把时间还给教师

“要统筹研究、科学分析,精准把握教师减负的内涵。从内外部环境、教师素质等方面找出负担的具体内容,明确教师减负工作的指导思想。凡是与教育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额外由教师承担的方方面面工作,都是要减少的。”陈宝生在专项调研座谈会上说。

作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牵头司局,教师司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额外工作负担来自方方面面,既有来自教育内部的,也有来自教育外部的。“要通过认真梳理分类,找准问题根源,定向精准发力,力戒形式主义,力求标本兼治,切实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把时间还给教师。”教师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分别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社会性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四大方面开展减负工作。同时,鼓励学校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通过现代治理方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办学行政管理,科学合理地对学校工作进行统筹过滤,分类分层开展相关进校园活动,担负起教师减负的职责。

教师司在调研中还发现,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各地要正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减轻教师负担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为教师减负的目的和要求。“为教师减负,优先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保障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同时,要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赋予教师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让中小学教师承担一些必要的社会性事务。”教师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针对中小学教师负担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复杂性,教育部充分调动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切实推动中小学教师减负,法规看部长、政策看市长、管控看局长、落实看校长、环境看家长、融洽看班长,全社会形成合力,协同营造推动教师减负的良好教育生态。”陈宝生在调研时强调。

教育部表示,今年将推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文件,并以此为工作抓手,强调地方党委和政府是责任主体,要结合地方实际,列出减负清单;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出台减负实施细则,负责具体实施;明确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

教师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决策部署,把中小学教师负担找全面、分清楚、想明白、盯住改,坚定信心、稳住耐心,加大治理力度,依法依规精简,绝不做“橡皮筋”“稻草人”,开展教师负担清理精简工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推动教育事业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校外线上培训该怎样规范?“互联网+监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根据教育部直属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6月下旬,教育部派出调研组赴北京、天津、辽宁、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10个省份,通过召开座谈会、随机抽查了解区县制度建设情况、走访培训机构等方式,重点调研各省份专项治理总体效果、培训机构规范经营、长效机制建立和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使用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10个省份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治理工作,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全面用好管理服务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做法。然而,线下规范的同时却迎来了一拨线上的“野蛮生长”,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7月12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面向中小学生校外线上培训进行规范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校外线上培训有序发展。”针对规范校外线上培训这项全新的工作,牵头司局基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坚持改革创新,吸收借鉴校外线下培训机构管理经验,“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互联网的问题”,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按照备案审查、逐一排查、全面整改、加强监管的流程,有计划、分步骤开展规范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根据《实施意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工作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第二阶段,到2020年12月底前初步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培训有序开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为科学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在落实层面,教育部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加强对校外线上培训的统筹部署,强化使命担当,强力推进校外线上培训治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基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在中央第十九指导组指导下,以“改起来”为目标牵引,做到重大问题合力改、遗留问题盯住改、局部问题精准改、当前能改马上改,深入推动解决“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线上培训治理”,以务实作风推动直属机关主题教育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校闹”行为如何治理?健全机制、筑牢底板,把学校办学安全托起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教育部围绕依法治理“校闹”,先后赴海南省、江苏省开展专项调研,深入广泛听取了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以及大中小学各学段、普通和职业教育、公办和民办、城市和乡村等多种类型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

在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因为“校闹”的存在,学校承担了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一些学校不敢正常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不敢正常批评教育学生,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校闹”行为破坏法治底线,也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基层在处理‘校闹’问题上面临内外多方面的实际困难。”教育部牵头司局政法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困难包括安全教育、管理和事故处置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不够,纠纷化解、损害赔偿等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履责不到位,“校闹”行为难以及时制止、依法打击,社会法治环境、舆论环境有待优化,学校安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根据调研情况,7月26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印发。政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借鉴治理“医闹”做法,结合教育领域特点,遵循客观中立、依法治理、多元参与、部门协作的原则,围绕依法治理“校闹”,构建了从加强预防、减少事故,完善程序、妥善处理纠纷,到严格执法、依法惩治“校闹”行为,再到多部门合作、形成共治格局的完整治理体系。

《意见》特别强调,学校要切实树立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理念,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学生正常参加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意见》印发后,教育部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抓紧开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8月20日,召开2019年首场金秋新闻发布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和基层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意见》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发布新闻当天阅读量即达10万+,目前阅读量已达60多万。《意见》受到基层和战线的广泛关注及普遍好评,认为《意见》针对性强,切中了基层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安心办学、静心育人撑起了安全之网。

作者 |于 珍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