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 | 别让读书毁了你

长江商学院
2019-04-23 10:48 浏览量: 3664

【MBAChina网讯】“没有选择的读书,真会毁了你,毁了你时间,毁掉你生命,还不如不读书。”

人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

作为商界著名的读书狂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4期学员王强既是很多年轻人心中指点迷津的导师,也是一位遍览诗书的思考者。

今天是读书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读书”原则,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读书一定要读经典

我们现在面对快,面对多,面对浅,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阅读的风气,或者是习惯,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读者,怎么诞生?怎么重新活出来?

书不一定读得多,但是读完以后要对你的实际人生产生核裂变,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我觉得现在中国人的求知好学的欲望非常强,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成功欲望,推助着他们必须去阅读。但是大家认为好像阅读得越多,离成功就越近。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你读得多,可能被各种东西,信息,甚至噪音所淹没,更加失去你判断的方向、取得成功的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个人体验就是,读完一本书,如果这个书你不准备再次拿起来,那就证明这本书对你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就像《原则》,前段时间全中国人民人手一个《原则》,但是我没读过这本书。为什么?因为我一看《原则》太多了,500多条,我也不知道达里奥坚守了哪条原则,他的成功和我掌握他500多条原则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读的情况下,我再捡起来去读,也许我能从中发现一两个原则。

钱锺书先生对经典下了一个定义,所谓经典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可读性,一个是可以再读性,或者必须能够再读性。大家都以为一本书之所以成为好书,是好读的、可读的。

但是大家忘掉了另外一个东西,如果一本书,虽然好读,虽然可读,但不可再读,这本书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或者对你来说,不是一本能够对你的人生、对你的生命产生价值的书。

所以面对多,信息的海量,大家都追求可读性、娱乐性,甚至说读书不是为了任何东西,就是为了消遣,无聊的时候才读书,这个是最差的选择。

无聊才读书让你更无聊,你还不如干点别的。无聊你为什么要读书?正是因为让人生变得不无聊,只有书,才能让我们现实中无聊的东西产生现实中没有的东西,这是书能给我们缔造的东西。

02

理想读者的最佳状态

你跟周围的人谈任何书,没有人是不知道的,因为大家都已经从网上知道个大概了,甚至只要听过一次讲座,就结束了这本书的阅读。

这种快,与其说你是走进知识、接近知识,还不如说你在浪费生命。做任何事情,如果只了解一个名目,而不走进它,不学会慢,长期来说是赢不了的。

就阅读来说,唯有慢,才能真正把文字变成有力量的东西,或者从中获得文字应该给你的力量。

人为什么要阅读?

我们现在不管阅读的载体是什么,电子化阅读,纸质化阅读,但是不管怎么样,阅读是永远不会死掉的。为什么?因为这是人最有效的,最便捷的,构造世界的一个基本工具。如果我们能够带着这样的一个状态进入阅读的话,那么我们这个书就真正打开了阅读所期待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普鲁斯特,我不知道多少人读过他的七卷本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如果没读过,你在未来一年,未来两年吧,每天翻若干页,每天至少眼光逗留在一段,逗留两分钟,每天坚持,两年差不多能翻完,如果你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你可能真正才能进入到一个作为读者的一个境界。

我读普鲁斯特读了30年,大概读了五遍。我的行李中,永远会有一个英译本,对照它的法文本。为什么?因为它有两个功能:这是好的文字,是最好消磨时间的。

因为读不懂,读不懂就睡不着,究竟在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怎么说了半天还不清楚,我有问题还是它有问题?经常展开跟作者的对话,让你警醒。

但是你要想睡觉,非常有效,读了三页还没读懂一个字,比安眠药更快,因为字本身就是黑的,本身就是你的褪黑素,所以你就睡着了。

但是读着读着以后你就知道,原来这些世界的建构,一块一块的基石、砖瓦原来是这样的,原来文字的力量是这样积攒的。

普鲁斯特在写《追忆似水年华》这篇长篇小说之前,他写了一个自传体的小说,他原本打算写1000页,但写到200多页的时候卡壳了。他找不到该怎么推进的时候,发现了英国文化评论家拉斯金,他决定开始细读拉斯金。他这个细读花了八年的时间,把拉斯金当时的所有著作都读了好几遍。

当普鲁斯特阅读拉斯金并且翻译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读者——在我心目中理想读者最该做的事。这两部篇幅都很小,但是他做了两件事,这是世界翻译史上很少有的。他为这两本篇幅不大的东西,都做了译者的前言和序,前言和序的篇幅几乎占了原著的三分之一,后来这两篇前言成了普鲁斯特评论的经典著作。

更变态的是他加注,他担心法国人不太理解这个东西,他作为一个读者,要给它加注。如果你要找到法文的翻译,你会发现加的注的量,几乎和原文差不多了。有的时候一个注走了两页。

为什么?他解释这个东西的时候,普鲁斯特实际上把从莎士比亚时代、法国的拉伯雷,所有的东西全部放进去了,他作为一个读者,他认为只有把这个注注到这个地方才能解释拉斯金的这个词,这是一个理想读者的最佳状态。

就等于,虽然你读的是一本书,虽然八年你读的是一个作家,其实他整个世界构建起来了,这是一个最理想的东西。我说再读,实际上就是指这样。

当你走进你读过的一本书的时候,能不能把你读过的十本书再倾注进去。真正的书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读者和作者应该的关系是彼此对话,彼此欣赏,彼此敬畏,彼此挑战。如果没有这个状态,这本书跟你没关系。

所以普鲁斯特引了笛卡尔的一句话:

“阅读所有优秀的书籍,其实就像是同过去世纪里那些最令人敬仰的人们交谈,这些人就是书的作者。”

03

什么叫做一流的著作?

在我看来,第一,如果创作者考虑的问题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东西,那我比较放心。因为他思考的架构、空间、时间已经足够长,注入的质量,生命的质量,观察的质量,眼光的深邃和他的专注,已经足够让我肃然起敬。

第二,他呈现的这个世界是不是我熟悉的。如果我熟悉的,再用它呈现一遍,我浪费时间。虽然我的文字可能不如他好,我也不善于表达,但是我已经体验过了,你让我重新体验我体验过的是不对的。

普鲁斯特说的,一个作者应该呈现那些你感觉这个大师已经感觉到的东西,但是他没有直接描述出来的东西。这样的话,我的一流,至少要有这个标准。

第三,看他思想呈现的独特性有多么纯粹。如果从中文来说,我认为一流书是什么?不是民国之后受到西学影响,通过西学的方法论整理国故的那些著作。我认为一流书毫无疑问是先秦的,先秦的思想超一流,它是不受任何影响诞生的,这是思想的原生态。

如果我要通过冯友兰的思想来了解孔子,这不是一流的。孔子是一流的,因为他在田头就和学生谈了,发点推特,一百多个字,每天讲一段得到,知识分享。给他几个腊肉,那就是知识付费。

我们不断逼问的情况下,这个一流才能够在你的思考过程中,知识架构中,最后通向智慧的进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否则的话,书读得多真没用。没有选择的书,真会毁了你,毁了你时间,毁掉你生命,还不如不读书。

04

无知,才是你获得智慧的开始

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研究神经科学的教授,在哥大开了一门课就叫《无知》。这门课开了几年越来越吸引人,后来很多诺贝尔数学、物理、生物学奖获得者都去听,因为他谈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他说,阻挡一个人进步的不是知识的局限,而恰恰是你有知的状态。

所谓有知的状态会让你忘掉那些你根本看不到的,你不屑去看的东西。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会被知识的已知状态遮蔽住。

当你认为自己有知,当你认为自己有经验的时候,它恰恰正是你人生最大的障碍。当你剥掉了这一障碍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有的东西原来别人也有。

绝望里你不得不舍弃已知望向未知,去看大家没有看到,甚至不屑一看的地方,因为那里才是真正需要倾注你的激情、你的观察,和你的全力思考的地方。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无论是情感还是友情,必将会获得新的完全不同的收获。

这是我来长江商学院读企业家学者项目的初衷。这个年纪来到长江商学院,来学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对我的人生挑战是,从现在起,真要把我50年来积累的有知完全忘掉,这个“忘掉”不是一个语言描述的忘掉,而是真正从行为、智性、视野层面真正的“清空”,重新达到人生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种好奇状态。

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我们才可能真正重新看世界、看人生、看未来。当人生的视野不断在突破、提升、打开的时候,才是我们智慧获得的开始 。

佛教讲从人凡胎的肉眼到慧眼到天眼,最后达到佛陀悟入的境界法眼大开, 就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无所不见的时候,我们其实才获得了征服任何人生障碍的真正的武器和力量。

编辑:学言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