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影响中国?他们才是真正影响中国的人

MBAChina
2019-01-02 11:10 浏览量: 5845

MBAChina网讯】前段时间,杨超越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热搜,不是因为锦鲤,也不是因为划水,而是因为拿奖——影响中国年度人物

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就像众多网友惊讶的那样,杨超越怎么影响中国影响社会了?

在颁奖词中,主办方是这么说的:“这个年轻女孩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与梦想。”

什么是这个时代普通人的奇迹?是不用努力,长的好看就能影响中国吗?

最悲哀的,还不是杨超越获奖,而是只有杨超越获奖了,我们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个奖。

这段时间,改革开放40年,那么多伟大功绩有几个人关注了?但是一个杨超越获奖,就成了全民热点;

这次同杨超越一起获得的年度人物奖,还有他们:

刘国梁:中国第一位男子乒坛大满贯,为国家拿下无数冠军和奖项;

王贻芳:中国首位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科学家,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

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导演,以一部电影唤起整个社会的反思;

沈德咏:今年刚刚卸任一级大法官;

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院长;

陶斯亮是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

龚克是研究卫星通讯的的科学家;

朱民曾经是IMF副总裁;

黄永玉是央美教授;

陈光中是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他们用了一辈子在各个领域做出成绩和贡献,却必须捆绑一个流量明星,才能被人知道。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写道: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而这句话,就在我们这一代、就在今天,应验了。

所以今天,我一定得给大家介绍这样一群人,他们才是真正给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国家带来正能量,和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

也许他们并不在乎名利的身外物,但是我们在享受他们用一生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时,我们就应该在心里给他们鞠躬。

2009年12月,黄大年毅然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

外媒这么报道黄大年回国:黄大年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海里。

他和家人聚少离多,在朋友圈感慨: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最后患胆管癌去世了,年仅58岁。

他在吉林大学的工作自述中,写道: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后悔过。祖国高于一切。

看到这张发黄的纸,我泪奔了。

平凡而又渺小的我,从不曾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振兴绑在一起,我很惭愧……

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坚守在罗布泊52年,参加核试验45次。

在生命的最后,得了癌症。义无反顾地搬出了重症监护室,保存好涉密文件。

他说:如果没交代好这些,我没办法放心地走

处于半晕厥状态的他,连呼吸都困难,却在一遍遍地问:文件存好了吗?”

这才是大爱,才是真英雄。

改革开放四十年,还有一群巾帼们,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她们比杨超越们,更配得上“影响中国”人物奖。

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学术女神颜宁,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困扰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

当学生质疑她:“你每天那么辛苦,工资比做明星的少好多,外表也不如她们光鲜,你难道不会不平衡吗?”

颜宁说:“金钱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什么。”

不屑与那些博流量、争人气的明星艺人争锋,真正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向内探索自我价值,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充实自己,贡献社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芳华,至今她的名字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甚至网上连她的资料都很少。

平和寂寞的研究,没有喧嚣热闹的生活,没有大江南北的关注,没有官场职务的起伏,在基层科研的岗位上,李芳华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李芳华说:“搞科研的时候我不在乎什么困难,不考虑提职拿奖的杂事,一心一意做就是了。”

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在入职初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的身体很快撑不住了,一度患上化学药物中毒性肝炎。

但是屠呦呦认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和团队,可谓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数不清的实验,甚至亲自口服药物,终于寻到抗疟新药青蒿素。

为保证药物效果的万无一失,屠呦呦亲自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她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换来人类将来的健康和科学的进步。

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在儿子2岁时,丈夫去世,独自支撑家庭的境况下,靠着单纯的信念,疯狂的热情,做到格力销售冠军,又在格力最困难的时候,接手营业,将格力做成了空调界领军品牌。

这位铁娘子,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36岁后,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跟这些杰出女性们艰苦卓绝的努力相比,流量掘金背后那些明星的浅尝辄止的努力,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这些人,很多人不熟识,这些名字,很多人没听过。但是,她们辛苦付出的成果,却被我们实实在在地享用着:

先进的医疗技术,减轻病痛,疗愈身体,让我们在病痛面前不再束手无策;

发达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四通八达,便捷无比;

她们用青春和年华换来社会和时代的点滴进步,让我们每个人受益其中。

可这些真正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出于心、于人、于社会、于时代都有益事的人,却常被我们选择性看不见或遗忘。

可悲的是,研究国家核心技术“火箭发动机”的张小平,年薪20万;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奖金虽然也有300万人民币,但“这点奖金还不够市区买套房”。

曾听过一个有些心酸的故事:在农业领域的一个院士,妻子去世,孩子患病,家境寒酸。

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让媒体帮个忙,曝个光,在社会上来一个爱心募捐。

他怕年轻人看到了,得知当院士,给国家做贡献的人都这么穷,更不愿意学农业,更不愿意给国家做事了。

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家,从不怕自己没钱,而是国家后继无人。

2017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展开分组讨论,明星委员悉数亮相。

两会中,导演陈凯歌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坐在一起,记者纷纷追访陈凯歌。

这一边凯歌高奏,那一边莫言无言。纷纷扰扰,宠辱不惊,在被记者簇拥的陈凯歌旁边,莫言双眼紧闭,自有天地。

你奏你的凯歌,我做我的莫言。

领奖时莫言说:“今后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莫言用无言,来面对娱乐至死的年代,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守住中华文化的底线。

电影《湄公河行动》里面有句话:“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赚着比为国贡献的科学家,为国捐躯的军人几百倍几千倍的钱,却做违背国家法律,罔顾社会秩序的丑事,有什么资格还想重回神坛?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应该被记住的,是英雄还是明星?

编辑:张哲譞

(本文转载自果姐家的刘喜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