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姜建清:金融危机十年后 新机遇与新的金融风险并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18-11-21 11:12 浏览量: 7568

MBAChina网讯】姜建清认为,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失衡、各国债务高企、银行业趋于集中、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足等因素,或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世福资本(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当下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失衡、各国债务高企、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且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足等因素,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正构成显着挑战。

在11月18日上午举行的“第9届财新峰会:全球共探路”的“金融危机10周年,防范下一场危机”讨论会上,姜建清在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全球经济金融行业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及启示。

他首先指出,10年前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平衡。危机的爆发,则是“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然而我们看到,过去十年中,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易失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

姜建清认为,类似的失衡现象已开始再度威胁全球经济的稳定性。“政治经济走势的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包括美国单边主义挑起的贸易冲突,已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为下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埋下了的种子”。

其次,姜建清表示,全球各经济体的债务杠杆居高不下,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各大央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广泛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过度信用扩张。他具体指出,仅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四大央行的资产规模,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低位,扩大至2017年的11万多亿美元。

至于全球范围的债务,据国际金融协会披露,已于2018年一季度攀升至247万亿美元的新高位,与全球GDP比重升至318%,远超150%的警戒线水平,其中非金融机构债务则已升至186万亿美元。在杠杆过高的背景下,姜建清表示,经济基本面与资产价格水平的差距正进一步拉大,这给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针对中国政府执行的“去杠杆”政策,他指出,过去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在保持稳健杠杆率的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这一任务依然艰巨”。

金融危机带来的另一警示,则是应该要对大型银行规模的扩张进行合理监管。姜建清回顾道,十年前,雷曼投行的破产使得大家认识到了“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但如今,率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欧美金融界却在‘逆势而行’”,他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已大幅提高至50%甚至90%以上,包括银行业集中度一贯较低的美国。银行业趋于集中的趋势,虽是源于为提高竞争效率而进行收购兼并,姜建清强调,“但规模的合理边界和负面效应亦不能忽略”。

他最后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另一启示,是监管影子银行的重要性。十年前,庞大的影子银行生态系统、不透明的投资工具加剧了系统性风险,但其后的金融监管施压并未明显地打击“影子”。

他援引数据指出,保守定义的全球影子银行部门,从2010年的28万亿已增至目前的45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的13%。其中最大的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2016年的规模达到了14.1万亿美元。各国需警惕新型金融产品、高风险的借款者、降低的放贷标准、监管规则放松等风险积聚的信号。

他同时表示,影子银行问题同时也困扰中国,而且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正逐渐扩大。截至2016年底,中国以广义口径测算的影子银行已将近96万亿人民币,达GDP的1.28倍。不过中美两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一定差异,美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与金融衍生品相关,中国的影子银行则是更多地牵涉实体经济。

姜建清因此在会后讨论中提出,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采取区分策略。对于“确实脱实向虚”的影子银行需要加强监管,而对其他的影子银行,则应纳入规范化的渠道,或者让它进入表内,使其能够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失误的政策、失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多种因素迭加则推波助澜了危机。”金融危机在十年前已为全球敲响警钟,但姜建清引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教训”。

“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变化,我感觉到,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追求短暂“繁荣”,往往会导致繁荣的终结。自以为“理性”和“善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了相反的效果。”

姜建清认为,在人们尚未完全吸取上次金融危机教训之时,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已再次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且如今全球金融体系,与十年前已不复相同。“新的发展机遇与新的金融风险同样巨大,如果不幸地选择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世界可能陷入新的危机甚至萧条,一个分裂的世界将会放大危机的破坏力。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不可分割,世界需要紧密合作,无论是经贸发展还是危机处理。”

编辑:马丽霞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