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教授李东红:向企业植入“技术创新基因”,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8-11-14 10:05 浏览量: 3685

MBAChina网讯】导读

当前,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工业化及后工业化时代,企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与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行为主体。如何通过在各类企业中植入“技术创新基因”的方式来助推新旧动能的转换?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李东红教授带你详细解读。

植入“技术创新基因”,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近来美国与我国及多个国家所发生的贸易争端,都使我国社会各界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第一原动力。我国正在着力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必须坚持以科技为本,让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工业化及后工业化时代,企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与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行为主体。新旧动能转换的最终完成,需要把已有的低技术水平企业改造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也需要造就大批技术驱动型的新创企业。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各类企业中植入“技术创新基因”,已有企业或者新设企业都能把技术创新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崇尚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与组织文化驱动下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首先,要把“技术创新基因”植入到我国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中去,尤其是要植入到在传统产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中去。在诸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等不少传统产业中,多数企业先前主要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因而其中的多数企业、包括居于行业领头羊地位的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是长期以来缺少技术创新基因的结果。对于这些企业,必须从文化、制度、人员构成等多个方面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使其成为崇尚技术创新的企业。在这一方面,中化集团是一个典型事例。中化集团传统上是一家进出口企业,后来通过并购等进入制造业领域,但技术水平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今年上半年,中化集团明确提出“科学至上”的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加入到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中,同时,中化集团着手推进以“科学至上”为指引的全面变革。

其次,要把“技术创新基因”植入到我国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中去。在诸如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等众多高科技产业领域,我国已经拥有大批企业。不过,总体来说,由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同样普遍存在着与全球领先企业技术差距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质上,国内高科技领域的大批企业同样缺少技术创新基因。对于这些企业,同样需要植入技术创新基因,使其成为真正的高科技企业。例如,小米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高科技领域,但多年来小米被不少社会公众视为缺少技术的公司。近年来,小米投入巨额资金,加大研发力度和专利技术申请力度,努力转型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目前,小米公司的这一转变仍在继续中,未来如能顺利获得转变,小米将成为一家拥有技术创新基因的公司。

第三,要把“技术创新基因”植入到我国现代服务业企业中去。近年来,我国的通信与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物流、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大批现代服务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不过,同样地,这些领域中相当多的企业,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于这些领域的企业来说,也需要植入技术创新的基因,普遍形成不断开发和应用最新技术的内部氛围,尤其是在整合应用技术方面。例如,京东公司原本是一家电商零售公司,在以往发展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近年来,京东开始强调技术创新在公司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投入巨额资金、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和研究团队,开展新技术及其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诸如开发了无人驾驶重型卡车、无人驾驶飞机,开发并应用最新技术建立智慧物流系统、智慧仓库、智慧餐厅等。

最后,要把“技术创新基因”植入到当前及未来尽可能多的新创企业中去。毋庸置疑,新创一家企业,未必总是需要有新的技术,一些企业的创立可能是应用已有成熟技术的结果,还有一些企业的创立并不需要技术做支撑。即使是以新开发的技术所带来的新产品作为支撑起家的企业,也未必一定会在创立之时就拥有技术创新的基因,以后也未必能够持续不断地追求技术进步。对于这些企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中,都会因为缺少“技术创新基因”而后劲不足。为此,新创企业需要在创立之初就努力形成以开发或者应用新技术为核心内涵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文化,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于提供有形或无形产品中。

如果能在科技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对我国各类已有企业都能进行深度改造,将“技术创新基因”植入现有企业中,并努力使新创企业从创立之日起就拥有技术创新的基因,新旧动能转化将迎刃而解。

教授简介

李东红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IGI)副院长;他在1999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在2001年11月-2002年7月赴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访问学习,2009年2月-7月赴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访问学习。李东红教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学生讲授《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学》、《企业经营战略》、《战略联盟》、《多元化战略》、《企业管理基础》、《优秀企业家与卓越企业的成长》等课程,曾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一等奖、二等奖。李东红教授一直致力于战略管理、战略联盟、国际化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学术研究,在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Issues, 《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求是》、《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李东红教授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全球‘竞合战略’动态演进与风险防御机制研究”(2019-2022),已经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与中国大型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国际合资企业的控制、国际化风险和公司绩效:基于组织失灵理论的研究”、“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和一项小林实基金项目“新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编辑:学言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