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入学面试实战案例之清华大学

MBAChina
2009-07-13 12:21 浏览量: 2099

       1.中文面试

  (1)个人面试(15分钟)

   秘书将材料包括短文和资格审查材料递给老师,考生门外等候2~3分钟。

   个人简述(2~3分钟)。

   老师提问(10~12分钟)。问题:一种是围绕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另一种是对管理和一些问题的理解,如“你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比较好?”

  (2)小组面试(36分钟)

   秘书宣读面试规则。


   考生抽签后就座,并将自己的名牌放
在桌面上(A1、A2、A3、A4;
B1、B2、B3、B4)。

   题目是反扣在桌上,这时可以打开题目,每个人不准交流,独立思考5分钟。

   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得反驳他人的观点,按照A1、B1、A2、B2、A3、B3、A4、B4的顺序,每人阐述1.5分钟(共12分钟)。

   自由辩论,可以一方连续发言,每个人每次发言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每个人总共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8个人共24分钟后或者没有人发言的时间超过2分钟后,考试结束。

   2004年面试部分题目: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合作、读史与读经。

  2.英文面试

   中文面试结束后,另行安排时间进行英文面试,考生可根据时间段自己寻找面试搭档,两人一组。

   抽签决定面试讨论问题,给几分钟准备。先由老师对个人提问,问题较简单。

   二人针对抽签决定的话题进行情景对话。内容众多且涉及面广泛,通常涉及社会热点、对某事的观点及生活态度等内容,时间为3分钟。

  5.1.2 经验手稿

  这几年面试规则经常发生突变,我们不但要从往年面试的内容上学习,更要借鉴以往考生是如何对面试做准备的。下面就是清华大学一位同学在准备面试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长组织的面试咨询会后,我们一行从热闹的经管咖啡厅转战清华大学东门外一家茶餐厅。在那里,我们以4人一组分为两组,各持不同的观点进行了两场案例讨论的模拟,在热烈的讨论中得出下面这份经验手稿。

  目前,我们只能从11月在职同学的面试情况中大致猜测这次团队面试的新形式。除此之外,没有人有更多的具体线索。

  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团队面试,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必须掌握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绝非复试流程通知出台后的字面规则,而是要充分了解清华大学究竟要通过这个团队面试考查我们的什么素质,我们希望在团队面试中表现出自己怎样的优势,并使得考官因此而毫不犹豫地录取我们。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团队面试肯定需要考查团队里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分工和协调能力,个人只有在“团队”的基础上才有机会出彩!

  其次,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职业意识和商务意识、学习能力、分析解难能力等,也是新形式团队面试考查的重点。

  我们选择MBA,是为了将来从事商业工作,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因此我们认为,所谓的辩论只是表象,商务会谈才是实质。套用我们一位参加辩论赛经验丰富的同学的话来说就是:辩论赛是为了胜出,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常常要绕开问题的核心和漏洞;而清华团队的面试讨论,是为了分析问题、明晰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无论具体面试流程的细节如何变化万千,只有我们掌握了规则的实质,我们才真正掌握了面试的主动权!同时,由于这是一个随机抽取人员的团队面试,所以,只要越多的人了解这个规则,愿意按照这个规则的实质性部分去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数十分钟的团队面试中取得整个团队的成功 —— 从而个人也才能获得成功!下面是从我们模拟操练中一致得出的对“操作流程”和“角色设定”的认识。

  在团队面试正式开始前,8个人会有一段时间可以在场外交流(至少能够保证有7个人是可以在团队面试开始前碰面的 —— 此时会有1个人在场内进行个人面试)。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将一些基本规则传递给大家,规则如下所述。

   建议大家进行简单自我介绍。着重点:职务,公司及规模,所在行业,工作年限,特长与性格。要突出自己的这些资源能够为团队做什么贡献,自己能够承担怎样的角色。#p#分页标题#e#

   按照8个人进入考场后才抽签决定所持观点和发言顺序来说,我们在入场前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分工 —— 确定角色,但不确定人选。也就是说,大家必须达成一个基本共识:无论拿到什么题目,也无论安排到什么位置,两个小组中的1、2、3、4号角色大致应该承担一个怎样的基本职责。

   入场前最后强调和明确一点:我们是8个人的工作团队,必须形成8个人的默契!可以理解为:8个人来自同一公司不同的部门,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带着自己的观点来共同商讨一个需要得出一致意见的会议。总之,8个人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坐到一起,而绝非为了争论和辩论。

  关于自由讨论,我们原来有一个来自大专辩论赛的误解:认为双方必须轮流发言。实际上,我们通过实战得出这样的考虑:既然团队面试是一个模拟商务会议,那么自由讨论似乎并不会对此做太严格的限制。所以,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本组成员提出一个鲜明、有力的观点时,另一个组员及时跟进,表示赞同和进一步补充 —— 这种呼应的效果非常有力!立刻就把另一个小组置于紧张、危险的境地了。

  当然我们要切记:这是商务会议!所以这种呼应有两句就够了,绝对不要咄咄逼人。我们绝对不是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我们是要在和风细雨的讨论中,逐渐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同时,对对方小组积极的观点要予以肯定。我们需要的不是观点的对抗,而是说服力!

  1.角色分工

  角色分工对面试的成败至关重要,下面我着重谈一下角色任务分工问题。

  (1)A/B观点1号发言人 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角色。

   如果所讨论话题恰好是抽到这个角色的考友所熟悉的(行业领域、专业背景等有优势),你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为本观点其他3名成员的发言划定一个易于被他们所理解的框架。在发表自己的开篇观点后,可以运用一些提示性语言,比如:“对于其他方面,我们随后将进一步予以说明”“等会我们其他几位小组成员/同事还会从……等方面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阐述”。当然,你还必须考虑到,自己这样的提示是否能够被自己的组员所理解,也就是要注意表达方式。

   如果抽到该角色的考友对此话题不太熟悉,建议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晰就好。一定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更不要试图勉强地为本组划定一个阐述观点的总体框架(面可以广,核心观点重点突出,最好提供出一个思维框架),这样才能让其他组员在发言时帮助你进行补充和提升。

  (2)A/B观点2号发言人 该角色应该在支持1号观点的前提下,再有所创新。可以考虑从另一个角度来支持1号观点、完善本组观点。

   如果思路比较清晰,同时也有新的观点,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陈述。

   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则可以吸收1号的观点,去细化、具体分析其观点中某些你认为可以进一步引申的部分。

   切记:务必要表明统一立场!即使在1号有重大失误的情况下,我们也建议,尽量不要否定本组1号的陈述,也不要对其陈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去表述不同的观点!只能在他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

  (3)A/B观点3号发言人 该角色应对前两个组员的发言做一个适当的补充。

   如果前两位组员发言非常清晰、有逻辑性,3号就可以在表示对他们的观点赞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细节性问题(如案例中明显支持性的细节描述)。

   如果前两位发言中虽然有切中要害的地方,但表达时不甚明确,3号就可以在赞同的基础上稍为整理一下本小组发言的结构。

   总之,大家务必要承上启下,不否定前者,且尽量给后者提示和发言的空间。

  (4)A/B观点4号发言人 这是一个担负着总结本小组观点重任的角色,在前三位组员发言的过程中,他是最应该注意记录的人。

   如果对该话题有优势的人放在这个位置,那就再合适不过了。你只要运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或行业知识,将前三位组员的发言做一个理论上的提升,立刻就能为全组观点立下一个鲜明、扼要的标杆。同时给本小组成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在等会儿的自由发言时间中,我们小组就要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观点来谈!#p#分页标题#e#

   如果没有这样的优势,就必须非常注意对前三位组员的发言做记录和进行思路整理,要在理解和吸纳了他们观点的前提下,把本小组观点总结成一个一致的观点,指向同一个出拳的方向。

  2.细节取胜

  不要忘了细节取胜,以下是我切实感悟:

   眼神的交流!包括和同组成员的交流,以及和对方小组的交流!

   微笑!风度在忘我的时刻也要保持住。

   倾听非常重要!尤其在个人陈述时,不要只顾着埋头思考自己的发言,而忘了倾听!

   和本组成员观点的相互呼应非常重要!当组员提出一个有力的观点时,宁可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也要先呼应他的观点!

   结构化思路对个人陈述非常重要。

   一定要尊重对方!

  这是一篇很好的团队面试准备经验介绍,相当于授之以渔,不管今后的面试规则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够从中借鉴一些备考思路:如何去准备面试,如何去面对不断变化的规则。新的MBA考试加重了面试的比重,目的旨在让那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具备管理潜质的人能够比较容易过关。从这点来看,面试的成分中,考查工作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和信念的东西会比较多,这些东西都是一个人是否定型的重要标志。所以要想有个比较高的面试分数,就必须考虑从符合商业经营及管理的角度出发,每种类型的人,都可能在商界及管理界成功。但是你不能在每个问题中,回答的答案让人感觉你可能是无数类型的人,应该每个答案所折射出来的特点都是同一种类型的,并且能够用你这种类型的人所擅长的特长来解决商业及管理上的难题,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理想。总之一句话,让考官明白你是一个一切都想的很明白的人,不是没有理由的。而且所有的答案都必须用同一个信念来引出就可以了。“信念→态度→行动→结果”。

  2004年的初春,北京干燥的空气,嘴唇已经裂了一个星期了,但大家都在坚持着,演练着即将到来的面试。我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清华MBA的学习将会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界最优秀的一批人。

  因此,激烈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找到比你强的,也可以找到比你弱的,人们比拼的已不再是学识和经历,而是积淀这些之后的天分和性格。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但更让人兴奋的是能够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进步。几轮模拟面试之后,我已经感觉得到,许多年纪比我大,工龄比我长的人被我超越了,因为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我已经成为了群体中的强者。

  3月21日,终于迎来了清华正式的面试。在个人面试阶段,考官先是问了我下围棋有什么感悟,随后便开始问我所在公司和部门的情况,在这一块问了好多问题,几乎占了我面试时间的3/4,而对一个工龄三年的考生,这里本不应是面试重点,让人奇怪。随后问了我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看法和毕业后的打算,我回答得都还不错。小组面试阶段,我们进行辩论,论题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方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可惜的是我抽的签是我方四人中最后一个发言,这个位置意味着我的发言不能重复前几个人说过那些最容易想到的观点,而必须要另辟蹊径、推陈出新。我做到了,举出了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强国的例子。随后我越战越勇,批驳了对方“成为世界工厂将在技术上受制于外商”的观点,指出“成为世界工厂将壮大中国的经济实力,从而自行开发先进技术”。我的这一观点让对方无力反击,最终使我方在辩论中占了上风。面试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虽然称不上完美,但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晚上的英文口语面试,我遇见了一个汉语拼音式的面试搭档,和他一起面试就把我发音好的优点显出来了,这下分数肯定要高了。带着喜悦,我走出了清华。

  大战过后,人觉得很放松,能够体会到一种极度兴奋过后的极度平静。在回家的火车上,更能够感到这样的一种平静,平静得不愿说话,不愿思考,不愿入睡。
  1.中文面试

  (1)面试前20分钟,进行资格审查(在MBA办公室),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面试通知书、报名登记表,同等学历报考者需提供大学四级英语证书(要求原件)。#p#分页标题#e#

  (2)审查合格后,到大教室填写登记表,包括姓名、考号、报考类别、经费来源等,并填写两个信封:邮寄录取通知书及政审通知。

  (3)填写完毕后,统一看案例10分钟,案例为3页A4纸,字数约为3000~3500字。


  (4)工作人员点名分组,每组6~7人,由工作人员带到相应面试教室


  (5)面试官一般由4人组成,但也有6人的。由面试官宣布面试流程:每人1~2分钟个人自述,然后计时案例讨论,时间为30分钟,最后进行英语口语面试。

  (6)个人自述时,如遇有人超时,但考官没有打断,说明考官比较随和。

  (7)小组讨论结束后,不一定要进行总结。

  (8)讨论结束后,考官有可能就案例询问问题,并指定某人回答。每组6~7人。

  2.英文面试

  (1)中文面试结束后,由一位考官对每位同学问一个问题。

  (2)问题内容多涉及:来自哪里?工作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毕业院校?专业?公司介绍?

  (3)问题较简单,且考官有时在你听不懂时,再用中文问一次,态度随和。

  5.2.2 经验手稿

  (1)同一个时间段的考友被集中到一个大教室,约60人左右,按照事先随机分到的号组成10个6人小组。老师发给面试材料,10分钟内浏览完毕。

  (2)老师带领一个面试小组进入面试教室。由于浏览案例的大教室到面试教室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路上还有2分钟左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进入面试教室之前,需要确定各自的角色。

  (3)进入面试教室,问好后就座。依次向面试老师做每人1分钟左右的面试陈述。从入座到介绍完毕共6~10分钟。

  (4)开始讨论案例。前15分钟自由发言;到15~20分钟的时候,Leader要帮助大家的讨论聚焦在一个方向上;大家就这个方向进行讨论,分析原因,阐述现象等等,提出数个解决方案,约10~15分钟;Leader总结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讨论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约5~10分钟;整个讨论的过程控制在40~45分钟。达成一致后,由Reporter进行总结陈述,约3~5分钟。随后征询大家是否还有补充,完毕后老师提问。这个过程大约10~15分钟。

  (5)讨论结束之后老师也许会问问题,也许不会。老师示意面试结束之后,整理桌面和椅子等物品,礼貌向老师致谢,退出考场。

  注意事项:

  (1)在大教室阶段,不能带入规定以外的随身物品。有同学曾提问是否可以打印出面试的注意事项带入大教室,在浏览案例之后发给同组的同学,以便减少面试时候的风险。但这是不可行的。一来很可能带不进去;二来带进去万一被老师发现了结果不堪设想;三来这会涣散同学们对案例的注意力,打断对案例的思考。因此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当然,在本组内的成员都浏览完案例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大致了解一下大家的情况,初步确定一下角色的分配,也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人物。

  (2)走向考场的路上这2分钟相当重要。如果在大教室没有来得及分出角色的,在这两分钟内就必须确定下来。因此,大家一定要尽量主动争取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有冲突,你又认为对方不大能胜任,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对你产生信任,一定要自己来担任这个角色。这既是救你自己,更是救大家,救这个小组。如果由于角色的分配产生冲突和意见,一定要当场说出来,大家协商。以免产生不满,对面试产生负面影响。

  (3)进入考场之后,问好,就座。老师也许会指定一个人从他开始进行陈述,也许不会。如果没有指定,可以从U形桌的一端开始按照顺序进行个人陈述。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1分钟,不要超出太多。七到八句话足够揭示你的闪光点。要考虑到老师这一天已经听过很多人的陈述了,如果你的陈述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将会令他多么乏味。在这里指给大家一个练习的方法:找一位你的朋友或者同事来听你的个人陈述,听完之后询问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些方面,并请他对你的陈述提出意见。如此修改几次之后,你的陈述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废话,还会相当出彩。

  (4)由于面试进行的是无领导的小组讨论,因此进场之后切记不要向老师介绍:某某是Leader,某某是Reporter等等。这些角色都是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自然产生,老师自然能看出来。但是大家心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并在面试过程中自然地起作用。其中Leader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己的言行中,对这个领导人的身份不能痕迹太重。比如“大家都说了这么多,我现在来确定一个方向,大家就围绕这个方向进行讨论吧”等这种话要少说。并且在面试开始的讨论中,第一轮的讨论可以指定一下发言的顺序,第二轮或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必要了。#p#分页标题#e#

  (5)Leader除了发表自己的看法、掌握大家发言的方向外,还要控制大家讨论的节奏。也就是说,Leader要控制现场,控制时间。比如到了20分钟还没有统一讨论的问题和方向,大家的发言还是很散乱的时候,Leader就必须往回拢一拢,尽快得出一个统一的讨论方向。比如有人老是抢断别人的发言,Leader就需要委婉地压一压;有人老是不发言,Leader也要特别提请。

  (6)Reporter除了发言之外,还要在最后做总结陈述。这个总结陈述非常重要,大家辛苦备考、准备面试的成果,不能在Reporter这里打折扣。因此Reporter的发言要注意条理性、层次感以及逻辑性,你们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最后大家选择了什么方案等等,要让老师听得非常清楚。

  (7)Members的积极参与精神非常重要,要踊跃发言,一定要踊跃发言。Leader和Reporter的表现机会相对是比较多的,因而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不过这样其实风险也很大。因此,Member相对是比较稳妥的角色。虽然稳妥,但只要表现得体,一样能优秀过关。2004年的面试就不乏有Member脱颖而出获得面试优秀的。

  (8)在面试中,大家一定要摆正心态。这个小组里的成员不是你竞争的对象,你要竞争的,是别的组。大家Just in the same boat. 切记,不要窝里斗,Leader尤其要注意,不要一个人试图掌控全组的行为和方向,这会直接导致其他人一致针对你。大家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Leader和Reporter严格说来是一个为Members服务的角色。

  大家看了这么多的实际面试过程,从中得到的经验可以浓缩为几个词:不紧张,只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面试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做到不紧张,因为大家是有备而来,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之一。有方向,不管主考官如何问,自有主见,知道自己的大体方向就不怕答错。多练习,看书后还要自己练习一下才能熟悉各个步骤,可以提前几天到校,找一些考友互相面试,互相点评。有的小组后来全部入学,有的全军覆没,这与提前练习不无关系。

  我想北大面试还是侧重于考查个人能力的,如思维的逻辑性、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等,并不完全看你的经历。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那么完全不必害怕。

  一是笔试成绩要优秀,至少不要给你拉分。既然在经历上不占优势,那么就要在学习上占优势。

  二是面试前的认真准备。不要矫揉造作或无中生有地吹嘘自己,面试老师是有经验的,别想唬住他们;也不要害怕,要充分相信面试老师会公正地判断你的能力的。

  面试过程是比较让人紧张的,但是一定要稳住,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程序主要是先从很多题中抽2道题回答,答完后,老师会再随机问你一些工作中的情况。题目一般不难,关键要想好、表达好。时间一般是25分钟(真正开始后,觉得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

  分数是基础,不但能得到面试机会,好的笔试成绩在面试时也能给你减轻不少心理负担。最后的综合成绩里,也会具有一定优势,所以一定要争取一个好的笔试成绩。在面试材料准备上要多下功夫,多表现适合读MBA的亮点。如果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最后只能在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了,除了前几十年积攒的个人表现能力外也就是靠运气了。

  1.中文面试

  (1)面试前一天领取面试时间表,面试分为中、英文面试,上、下午交叉进行。

  (2)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人左右。

  (3)采取抽题回答的形式,每人大约20分钟。题目大多为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你认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企业薪酬体系的理解”等等。

  (4)老师会针对某些回答提出质疑,采用追问的方式。

  (5)面试的所有细节会如实记录在案,包括换题目的次数等。


  2
.英文面试

  (1)题目相对简单,主要提问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教师会根据考生所回答问题进一步深入提问。时间大约每人5~8分钟。

  (2)一名英语专业的老师进行面试(个别小组的老师为外籍英文教师),另一名记录助手一般为在读研究生。

  (3)一般不会提到涉及管理理论方面的问题。

  5.3.2 经验手稿

  笔试通过以后,复试也是重要的一关,复试有淘汰率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像人大2004年的复试有笔试,内容为管理理论与实务,中文面试为综合素质和专业,还有英文复试共3部分。#p#分页标题#e#

  我是等到成绩出来后,估计自己的分数已超过人大的面试线后才开始准备的。真正准备的时间约有半个月左右,其中包括请假一周。先到网上下了不少关于MBA面试的资料。并和一些考友联系上,收集了很多题目,每人分几道去找答案。参加模拟面试辅导,还将机工版的管理教材翻出来,好好看了两遍。英语专门找了个伙伴每天练习1~2个小时。

  2004年3月31日是复试的日子。上午是笔试,是两道大题,分别为:

   温家宝总理提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用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

   随着企业的改革,为何要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这种题目较大,答全不易。我发觉,大家和我一样,盯着题目看了10分钟,很少有人动笔。我考前曾看过一些“两会”的内容,好像与之有点关系。还感觉政治考试的内容和其也有些关系。我稍微打下草稿,将自己所能写的都写上。尽量字迹清晰,条理清楚,共写了满满四版才交卷。

  下午是中文面试,分了很多组,每组约10个人。老师先让我们签到,我一看,顺序已经排好。我居然是我们那组的第一个,真倒霉。我还没有一点状态,硬着头皮走进教室。面试我的老师是一男一女,相当和蔼而又极富修养。一位老师主问,另一位老师主要记录。我站稳后,鞠了一躬,说“老师好”,老师示意我坐下,我从一大堆题中抽了两道:

   怎样管理企业信息化人才?

   小而全、大而全企业的改制有何意义,怎样着手?

  老师可能也没完全进入状态,非常和气,要我准备几分钟,甚至说我可以拿笔写一些提纲。我想,要写其实我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便故作自信地说不需要。第一题我先讲了一下什么是信息化人才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人才。后来随着和老师的互动交流,谈到了激励,我顺手将管理教材中的内容说了出来。第二题我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老师问了几个问题,谈到减员增效时,老师问:大而全的企业负担重,需要减员增效,企业又拿不出资金安置那些减员的人员,怎么办?我回答可先向国家借贷一部分资金,企业减员增效后,能轻装上阵,通过创新、变革,得到发展,再将借贷的钱还上。老师没说什么,笑了笑,点点头。我也不知道这样回答是否答到要点。最后一两分钟,两位老师都和我聊了两句,便示意我可以退下。我站好,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出来同学纷纷围住我,问考了什么题目。我暂时不想离开,到处转了转,发现好多同学都说答得不好,有的甚至连ERP都不清楚,我心里略为踏实一点。晚上的英语面试我又是第一个。不过我口语向来较强,一位女老师主问,另一位学生模样的做一些记录。我站稳,鞠了一躬,说“Good Evening,Madam,Sir”,老师问了一些诸如“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Do you like your job,why?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work?Do you think MBA is successful in China?”的问题,我和老师较为轻松地聊着。约5分钟,老师示意我可以走了。我站好,鞠了一躬,说“Thank You,Madam,Sir”。

  面试是如此之快,自己精心准备的许多东西都没有机会用上便结束了。后来和同学一交流,发现有不少趣文。有些同学英语极差,不能和老师交流,最后老师都急了,忍不住说起中文来。

  总的感觉,人大的英文面试也只是一些常规的东西,在于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内容的对错相对要求低,能够开口“说”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般考生来说,一个星期的口语练习对应付这种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笔试,这次主要是和“两会”的内容有关。这种题较大,紧扣时事、经济热点,要注意多和同学交流,到网上收集信息。

  人大的中文面试,内容涉及到一些基本的专业性知识,需要花费的准备时间多。和同学共享信息,多交流。我这次参加了面试辅导班,觉得有些收获。尽管后来面试抽的题没考到这些,但为了这种考到的可能性不得不做100%的准备。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