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说 | 龙朝晖:消费券发放的经济拉动效应与政策建议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23-01-28 12:05 浏览量: 7508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总体方向是逐步放松管控,引导社会经济恢复常态。去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居民消费修复有望成为2023年经济恢复发展的主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稳步提升。近期,多地密集发放消费券,涵盖餐饮、家电、文旅、百货等多个领域,抓住春节前后重要消费时点,激发消费热情,加快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发放消费券的经济解释

早在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号),文件指出“通过发放消费券,恢复发展被压制的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能”。消费券是政府定向发放的消费补贴,通过当地政务服务应用软件(APP)、腾讯、阿里等互联网支付平台发放,为零售、餐饮等行业带来客流量,提振消费。随着全国疫情形势整体向好,社会经济复苏回暖迫在眉睫,各地政府陆续发放消费券,以期提振消费信心,重振疫情影响下的线下消费,同时拉动生产。根据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消费券背后的经济解释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微观层面的消费者预算约束变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等。

(一)宏观层面的乘数效应

首先,消费券作为政府财政支出,发放消费券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当政府公共支出扩大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其次,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发放消费券可激发居民潜在的消费意愿,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增加消费。同时,还可以扩大消费乘数,拉动生产投资,促进厂商边际投资倾向的提高,进一步放大消费乘数,提升国民收入。最后,扩大内需,可以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经济活力加速释放,推动经济短期提振。

(二)宏观层面的挤出效应

发放消费券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还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减少,形成挤出效应。根据宏观经济IS-LM模型,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相应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用于投机的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上升,最终挤出私人消费和投资。因此,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有可能会挤出必须消费支出,而节省金额则相应地转成储蓄。

(三)微观层面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

消费者收到消费券后,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消费增加。获得某特定行业的消费券后,形成了该行业消费的补贴,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需求量和消费量增加,形成替代效应。除了不同消费项目间的替代效应外,还有不同时期的消费替代,发放消费券导致现有可支配收入增加,将消费支出提前化,扩大当期需求,用现在的消费替代未来的消费。同时,由于综合消费能力增强,消费者也可能增加现在的消费,形成收入效应。

发放消费券的经济拉动与政企共治

(一)促进消费市场回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最近,各地密集发放消费券,覆盖大型商超、餐饮、家电、百货等领域,采取满减的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价格促销手段,有利于缓解疫情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冲击。春节前后是居民消费的重要节点,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激发消费热情,扩大内需。通过直接拉动即期消费,加快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助力释放消费潜力,通过着力提振内需来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对比发放传统消费券,数字化消费券可以避免现金发放转化为储蓄,进而更大程度刺激消费,稳定消费增长。

(二)联动电商培育新消费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下,“线上消费”“宅经济”成为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政府牵头通过互联网支付平台发放的数字消费券,联动电商企业,配套开展打折促销、优惠叠加活动,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和丰富的消费场景,整合品牌资源,更精准触达消费人群,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加速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联动电商平台的线上促销活动,有利于推动企业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打造“线上+线下”双线驱动的消费氛围,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例如,唯品会在与广州政府携手开展消费券活动时,推出品牌超级大牌日、会员特卖日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政府补贴叠加唯品会平台及品牌优惠,消费券活动与平台大促“双向发力、同频共振”,进一步放大消费券效用。促销活动将传统消费券聚焦的旅游、购物等传统消费领域扩展到餐饮、文旅、健康、购车、百货、超市、图书等多元化消费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三)政企合作实现高效能治理

各地方政府携手互联网企业开展数字消费券活动,结合平台资源和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推出活动优惠政策,“一城一策”成为消费券发放政策的重要特征。不同城市实行不同的消费券政策,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优化市场供给、营造消费生态、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形成合力。政府牵头、企业让利、政企联动,借助电商平台用户规模大、覆盖面广、触达人群多的特点,在平台助力下实施差异化使用方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精准发放消费券触达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保证消费券发放到最需要的对象手中并转化成消费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数字消费券活动为探索多元化的政企合作模式带来了新的视角,有助于建立政企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通过市场化平台、运用市场力量实现刺激消费、重振经济的目标,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政企联合+数字化手段”成为政府高效能治理的新推手。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消费券发放现状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消费券发放金额从百万至百亿元不等,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拉动数倍的消费恢复甚至增长。

2022年,香港于8月和10月发放两轮消费券,规模总计280亿港元,合资格市民可通过已登记支付平台领取3000港元消费券,适用于零售交易、餐饮、服务业等行业。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消费券在刺激消费市道及提振经济方面效用显著,尽管受到环球局势多变、地缘政治紧张、海外主要央行连番大幅加息等外围因素和本地多波疫情影响,消费券对于表现疲弱的香港零售市场也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

澳门推出第三轮抗疫电子消费优惠计划,澳门居民每人可获8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使用范围扩大到自来水、电力、燃料、电讯服务费用等。澳门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预计,电子消费券计划连同生活补贴计划,可为澳门带动超过100亿澳门元的消费额,除了惠及居民,亦起到提振澳门内需、带动经济复苏等作用。

珠三角多地也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以达到“稳经济、促消费”的效果。优化防疫“新十条”公布之后,广州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2023年1月8日,内地与香港正式实施首阶段免检疫“通关”,深圳各区也纷纷推出餐饮零售等购物消费券,充分结合“通关”契机促进消费;中山市线上线下开展2023年名品线上年货乐购会,发放“中山乐购迎春”消费券,线上线下共派发超100万元;佛山市推出“福利聚集惠满佛山”消费券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与汽车消费补贴,提质民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惠州市政府推出2022年惠州惠民乐购政府消费券活动,政府部门投入100万元消费补贴,发放商超、餐饮等消费券,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餐饮商超商户,促进消费市场回暖。

港澳地区的消费券发放基本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优惠力度大、覆盖人群广泛。珠三角地区消费券发放基本遵循“政府补贴+商家让利+电商平台支持”原则,既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有利于调动商家、平台和消费者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通知,今年1月8日起,实施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首阶段“通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经济联系,带动跨境旅游、餐饮零售业发展。正值农历新年前夕,节日气氛浓厚,通过配合各地消费券政策可以刺激消费提速,全面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稳步提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

消费券发放的几点政策建议

消费券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消费欲望、提振经济的积极作用,但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会导致一定的悲观预期,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当期消费需求减少。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消费券的作用,尽可能最大化释放政策红利,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消费券发放的人群选择上,应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高,收入基本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可以起到纾困和救济民生的作用,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商品消费量越低,商品的边际效用越高,收入越低,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因此,相对于高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消费券刺激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欲望并转化成有效消费行为更为明显,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定向发放消费券更有利于增加消费行为,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带动社会零售总额和经济增长。

(二)在消费券发放的行业选择上,应选择非耐用型、替代效应较低的行业

一方面,引导居民向非刚性需求和生产剩余的产业进行消费,如餐饮、健身、文旅等。由于消费券存在挤出效应,居民可能将消费券用于原有的正常消费支出,用现在的消费替代未来的消费,节省的金额转化为储蓄,导致消费券的消费乘数效应减弱。因此,可尽量选择消费弹性大的商品和服务,这些领域的消费不会减少消费者原有的消费开支,产生的乘数较大,挤出效应影响小,能更有效发挥消费的杠杆作用,并且改善消费群体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向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倾斜。中小微企业在经济总量上贡献巨大,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更严重的经营困境。针对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推出专项消费券,可刺激本地消费,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激发市场活力。

(三)在消费券发放的形式上,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

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放多平台通用型消费券,可以刺激消费积极性。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发放消费券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精准定位行业与人群,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触达能力,解决低收入人群不易准确识别、企业得不到扶持资源等问题;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平台与移动支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消费券,丰富消费场景,覆盖更多消费人群,进一步放大消费券效用,充分撬动市场潜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设置一定的消费券获得门槛能更好发挥出消费券拉动经济的作用。例如,引入摇号抽奖、限时抢券等机制,提高消费券的获得成本,进而提高消费券的边际效用,减少浪费。

(四)在消费券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兼顾效率与公平

地方政府是否发放消费券以及发放多少消费券必须考虑自身的财力,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财政风险。要设计好投放方式,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于消费券数量有限,难以做到人人持有,对个人消费券核销额度设置上限不失为一种体现活动公平性的策略。在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保证公平、透明,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确保商家在后台直接核销,避免数字化消费券在发放和流通过程中被“套现”,杜绝利用消费券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五)进一步发挥消费券的社会保障功能

在线上发券时,常需下载安装特定APP、注册个人信息等多个环节,流程较为烦琐复杂。老年人对线上领取方式不熟悉,“抢券”难度较大,有可能成为“数字贫民”,无法共享消费券带来的优惠。应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发放老年消费的定向消费券,充分发挥消费券的社会保障功能。此外,消费券适用商家大多为连锁企业,覆盖店面较少、消费金额门槛高,无法惠及众多小微商户。应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及行业商户推出专项消费券,帮助其摆脱困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第一作者龙朝晖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