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启动仪式

MBAChina
2012-12-20 14:49 浏览量: 827

 


 

  第一部分 大赛的意义


  主持人张若澜: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视频访谈正式启动,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若澜,是《清华管理评论》杂志社商务评论总监。还有《清华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宋学宝老师,《管理学家》杂志社社长刘鑫先生,宜信公司总裁助理刘大伟。


  中国MBA案例大赛起源于2005年,前身是中国清华大学MBA案例企业大赛,关于大赛,我把问题抛给各位嘉宾,首先问一下在座旁边的宋学宝老师,案例大赛能锻炼学生哪里能力,对提升教育水平有什么意义?


  宋学宝: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访谈,我觉得MBA案例大赛这种形式,对我们教学来说是一个帮助,对于我来说,我既是《清华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也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我教营销,案例大赛模式是从1997年,在MBA教学过程当中,进行IMBA教学,最先从美国引进来,案例教学在美国搞了几十年,在中国1997年是一个开始,以前也用过案例教学,但是1997年跟麻省理工学院合作以后,我们正式把全部教学材料都用哈佛案例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很大问题,中国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当你提出问题的时候回答问题,当时用英文,回答问题更难了,中文就很难。这当中就想怎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我们就搞了这种形式,以小组方式,把案例先分析,做成PPT,让他们先讲,再由学生下面提问题,最后回答问题。可能有些时候他们学生分析非常透彻,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就分的不是那么透彻,通过这种方式,就建立了现在的这种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跟西方不一样。


  案例大赛有哪几种好处呢?非常多好处,第一个是激发学生真正深入了解一个案例,深入了解一个行业,深入了解一个企业以及了解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通过一个案例可以了解一个行业,了解一个企业,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那么通过这种方式,那么你就可以把你学的理论,理论的工具拿来用来分析,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案例大赛这种形式更多的培养我们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那么这一点又是非常重要,中国人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弱一点,但是通过过去经验来看,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激发我们学生最大的创造性。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展示风采的人,中国学生不愿意展示自己风采,我们学生只要给他一个舞台,只要让他展示,迫使他去展示,激发他的热情,我们学生风采不亚于任何一个国际商学院的学生风采,我们举办这个案例大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对MBA教学也是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张若澜:通过宋老师介绍,让我们了解案例大赛让MBA学生提升自信,实现表达自我的能力,问一下《管理学家》的社长刘鑫先生,本年度案例大赛有多少赛区,有多少支队伍参加,有多少人参加,案例大赛评委是怎么选择的?


  刘鑫:作为管理学家杂志,我们很高兴参与到中国MBA案例大赛过程当中来,这个活动从创办到现在发展规模和参赛的地区越来越大,仅从2012年来看,大陆参赛队伍我们会划分为6个赛区,将有国内外60多个MBA商学院,300多个代表队,将近1000个学生参加这个项目,大陆之外,还邀请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商学院,他们会派队伍参加这当中来,覆盖面非常广,MBA评委组成包括各个方面,首先有来自我们院校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来自于企业界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也有来自于社会上做一些管理咨询的咨询专家,同时有一些自身媒体人。


  这些评委组成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可以分享信息,带来理论界结合,通过这种形式更好促进MBA的交流。


  主持人张若澜:我们了解案例大赛从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也知道,案例大赛有了港澳台、新加坡的加入,说明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成为国际性大赛,我们大赛具有一个公信力的比赛,我想问一下宜信的总裁助理刘大伟先生,他是六年参加了,作为参加大赛的案例提供企业,您觉得参加这个案例大赛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何企业愿意提供参与这种活动?


  刘大伟:首先是非常感谢清华管理评论和管理学家组织这么好的大赛,这是宜信第四次参加这次大赛,过去四年我的体会是,大赛变得越来越好,这过程当中宜信也是取得越来越发展,我们关注财富管理,这个事业在中国也是刚刚起步,那么在过去四年,宜信创新实践也是在案例大赛中进行分享,第一点我们通过案例大赛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我们跟学生,跟老师去交流企业的创新实践,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哪些收获,与此同时我们老师、同学有很好的建议,包括很多专家评委也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很多建议在企业发展当中得以体现,这对我们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也是在整个中国金融财富管理当中,很多行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或者所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共同关注这样一个行业,关注这样一个业务发展,把他跟我们国际民生更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很多国际先进模式,怎么更好的跟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理论跟实践不断探讨,不断实践,不断在总结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能够把企业发展,企业实践可以和这种管理理论的提升共同结合在一起。而且最后一点,因为在过去六年宜信取得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团队建设上我们也有巨大需求,所以我们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管理案例大赛,我们发现更多优秀人才,让他们加入企业,加入这样一个创新事业当中,我想无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对于行业发展,都会非常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我们愿意积极参与和支持案例大赛的主要原因。


  案例教学


  主持人张若澜:宜信在参与案例大赛过程中,不仅收获同学的想法,合理化建议,还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就第二个问题再请教一下宋老师,在案例教学过程当中,案例教学是MBA的必经之路吗?请您分享一下?


  宋学宝: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比赛这种方式跟国外不太一样,哈佛和MIT美国主流商学院,用的案例教学方式就是把案例发给他读,老师在上面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我们这种案例比赛方式,就是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分析,然后再展示,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比传统的哈佛的教学方式有一些进步,第一个就是针对我们中国学生。第二个是针对于中国的学生的弱点,激发他们的优点,团队合作,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等等。这种方式是不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看以前有一个人加拿大教授,专门写过一本书,专门写《管理者非MBA》,他批判我们所谓的案例教学,但是就他来说,他也没有提过真正有效的其它的方式,能够完全代替案例教学,目前来看,所有的教学方式中,案例教学是能够比较好的可以大规模复制的,现在有新的方式,举一个简单例子,模拟教学,实践的,就是我们清华也搞过实践类的咨询,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活动,还有其它的一些,这也是一种方式。每一种方式,包括企业导师制都是有效的,但是MBA的案例教学是最适合于大批量的,大规模的来进行教学,把教学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刚才两位刘总专门说过了,就是他们也参与很长时间,尤其是宜信参与这么多教学,参与案例大赛,他们其中体会很多东西,企业从案例教学中也得到需要的东西,也需要一种人才,实际上我们这种筛选机制就是说,案例比赛也是一种筛选机制,学校,美国一个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经说过,阿罗曾经说过,学校就是一种筛选机制,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我们教学方式是为我们中国的企业界提供大批量的职业经理人的筛选机制,既是培养,又是更多培养,筛选就是更优秀,培养就是哪些人,能力更强,通过我们这个案例教学也好,案例的比赛也好,他都能够使更优秀人脱颖而出,所以既是一种教学工具,也是一种筛选的工具。


  主持人张若澜:您觉得在案例教学中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弥补?


  宋学宝:案例教学有几个方面的不足,刚才说优点,但是有几个不足,第一个就是我们中国来说,现在相对来说比较慢一点,一堂课教一个案例,甚至这个案例中教完了以后,学生不一定很清楚,这是一个方面比较慢。第二个就是说,他相对来说要求我们非常大的耐心和细心,学生学起来,就是你学了,实际上你没有搞明白,这是哈佛的MBA,一般学两到三百个案例,中国现在案例教学几个方面,几个方面不完全很普遍。第二个就是案例生产过程也是需要很大量的企业支持,宜信这样企业支持,我们中国企业把自己的故事变成案例,这不是很积极,他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第三,就是说我们案例教学毕竟还是一个分析的东西,所以还是要跟实践更多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一定要和企业参与进来,我们讲案例过程中,最好是请企业人参与案例教学,这样案例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晚。所以这三个,任何一个东西有优点就有缺少,这三个缺点,通过教学系统安排是可以弥补的。


  主持人张若澜:我了解到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学生采访宜信的时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方向,同学不一定完全理解,我想问一下宜信公司的刘先生,学生如何通过案例提升自己学习能力?


  刘大伟:宜信过去几年积极参与建设,有一个深刻体会就是说,我们一方面是案例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整合知识,因为我们商学院系统学习很多财务、人力资源、金融方方面面知识,如何通过案例做知识整合,这可能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要学习很多新知识,知识包括一些常用的管理知识,包括一些行业知识,比如说宜信所在的金融财富管理行业,是刚刚兴起,这个行业背后的金融基础知识或者商学院的基础知识到底是什么,这个通过系统的学习一些既有知识,在此过程中又可以学习国际上相关领域有哪些最新实践,以及在这个行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有哪些相匹配的地方,这个地方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概念,那么在此过程中如何把既有的综合的知识以及新知识整合到一起,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理论学习的时候,如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一些简单的法则。那么用一些简单法则把现实世界能够抽取出来,这过程当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本身提升非常大,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复杂和简单相结合,这样一个过程,对学生更好培养商业思维,提升商业能力,更好支持企业商业发展,这个过程可能对于学生来讲收获更大,有些时候过程可能比结果更大一些。


  主持人张若澜:感谢刘先生给我们分享学生在案例大赛过程中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案例结合起来,也为自己在走入社会工作以后有更好的借鉴作用。问一下刘总,您既是企业家也是传媒界的知名人士,在案例大赛过程中,您觉得案例大赛对MBA教学有哪些推动作用,您怎么看待案例大赛的不足?


  刘鑫:为什么案例教学是MBA教学的环节,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门类,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一些课堂上的经典理论学习不足,另外一个从案例本身设计来看,书本知识经过系统化的筛选之后,一般会滞后于企业实践,很多鲜活案例,企业案例来自于实践,并且跟现在发展帖得非常近,弥补一些知识不足和信息不足。最重要的MBA学生在做案例过程当中,不但是学习知识,更重要是训练他们管理技能训练,把他作为一种训练工具训练大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是训练表达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是MBA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持人张若澜:您前面间接地把这个问题都介绍了。


  刘鑫:MBA教学可以弥补不足,同时训练学生管理技能训练,开拓视野,训练自己都有很大帮助,这正是中国学生的欠缺,应该大力发展MBA案例教学。


  主持人张若澜:感谢刘总,我也在清华上一个培训班,法国商学院老师跟我们做交流,他每次提问的时候,中国学生就比较羞涩或者是就很恐慌这种提问,其实法国老师非常期待,哪怕你回答的跟这个没有关系,只要你跟他互动,老师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我下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可能共同探讨中国MBA教育的问题,案例大赛在这些年过程当中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也刚才各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提升的建议,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对于在读MBA学生,他们在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宋学宝:在读的MBA学生来说,你在分析案例的时候,我以前很多人都在咨询我,我怎么参加这个比赛,我觉得第一点如果你要利用好案例,最重要是调研,当案例出来以后,我们刚才说了,首先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那么他是过去怎么做的,来龙去脉,这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个人来说,你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善于发现问题的核心,作为我们来说,一个企业最终是干什么的,最终是抓住顾客,为顾客创造价值,最终带来利润,这是很重要的,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别的东西很好说,无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是扩大市场等等,都是为这种目的服务的。最后一点,特别要强调团队合作,案例里面无论在学习过程当中还是比赛过程当中,成败不重要,重要是参与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我以前指导过很多团队,他们中间有很多冲突,那么这个冲突有时候危害到这个团队的纯度,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了很多,无论冲突成功化解或者没有化解,他们学到怎么和人沟通,怎么利用一个,最后次要的是理论管理概念,来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刚好是课本上、书本上或者是老师教的东西,但是我们在用的过程中怎么有的恰当,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说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是案例教学的基本,但是要在比赛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其它一些方面。这是我的看法。


  刘鑫:如果给这些正在读MBA的学子一点建议,首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读MBA,具体做一个MBA课程,对案例分析,首先要弄清楚案例本身,他是在训练你哪方面知识,跟课本知识学习,哪方面结合,很有可能把课本知识和案例互相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这种案例学习和训练,把自己的知识升华,用于实践。同时把实践知识再反过来去促进你对这些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未来就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一块是给学生加强案例训练,加强案例分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张若澜: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你们给了很多建议,在读MBA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建议,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从大伟先生开始,你觉得读MBA是国内读还是国外读好?因为现在每个人诉求不一样,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好像中国的商学院并不能满足他现在的需求,就你个人而言,您觉得是在国内读MBA好,还是国外读好?


  刘大伟:就是在国内读还是国外读是因人而异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商学院发展还是整个商业发展,实际上一些欧美国家,他们在整个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商业教育是走在前列的,他们拥有很多优秀企业,有很多优秀企业家,这也是国外商业得以快速发展,那么商学院得以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那么以此为基础,国外商学院,包括一些案例教育,他们可能是走在前列,但我们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特别出现很多优秀企业、企业家,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下,一个企业能够快*长起来,如何具有一种创新商业模式,有一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我想这种中国的本土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可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看我们想去MBA的辛勤者,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或者我们想在哪里发展很有关系。像清华经管学院的院校,根植中国,放眼世界,我们跟中国本土情况相结合,这是最佳之路,这可能对于学生本人发展,以及未来所从事企业、行业发展应该更有帮助。


  主持人张若澜:还有一个问题,从三位老师不同的角度,我们解读一下读MBA,你们觉得读了MBA学生都有哪些收获?很多人都慕名读MBA,从大伟先生开始说,我了解大您也读过MBA,读MBA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大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发展,一个方向是往专方向发展,一个是综合方向发展,读MBA最大收获来讲,可以更加综合了解一个商业运作,不仅包括一些商业模式,也包括一些管理模式,当然在此过程中海有很多,包括很多团队合作,如何成为一个伟大公司,一个伟大企业,如果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可能并不一定很了解,通过一些商学院学习,我觉得对我们更好的了解、组织,了解企业发展非常有帮助,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想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可以结识很多优秀企业家、很多优秀校友,这对提升自己事业很有帮助。与此同时,很多优秀企业现在越来越面向MBA,提供很多优秀发展机会,这个我想对于大家长期的发展也会非常有帮助,所以我觉得MBA还是非常好,非常值得大家花时间学习的项目。


  主持人张若澜:这个问题请教一下刘总,您作为媒体界的朋友,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鑫:读MBA有两个方面好处,一个是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之后,会感觉知识的不足或者是欠缺,如果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回到商学院,集中时间学习和补充知识,无疑对后续发展很有帮助,另外一方面,在MBA跟其它专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同学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各个企业界甚至媒体界,甚至是学界,这么一个思想激荡,各个方面人才汇聚的地方,又是很好的建立人脉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为未来发展打通关系的平台,至少这两方面,值得你花时间和花钱去学。


  主持人张若澜:宋学宝老师,您作为经管学院的老师,您觉得MBA的学生在就读过程中,最应该收获的是什么?


  宋学宝:我在清华当老师20多年,这20多年来,我一来就教MBA,所以我体会非常深刻,我特别同意刘总的观点,实际上结合上一个问题谈,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从大趋势来看,假如有能力应该读国外MBA,全球化是我们最缺的人才,根植本土,面向世界,为什么需要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马上就涉及到,我们到清华来,或者到其它学校来读MBA,我们真正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很多企业犯的最重要的错误,往往是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弥补自己某一个领域的常识性,尤其是商业方面,这一点我们看所有企业错误,都是从过去历史中找到影子,可以找到理论根据,这一点希望现在读MBA或者未来读MBA同学,不同领域的常识的,主要是要把各个领域那些,不要搞尖端研究,尖端研究由专业人士研究,你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不要在任何一个领导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第二,扩大自己的心胸,我们做专业人员,做时间长了心胸很窄,当我们有更多知识,更广阔视野的时候,我们心胸就会扩张,就这个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刚才讲的团队合作,你有心胸以后,团队很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融合的社会,不仅要融合我们一个小团队的,要融合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背景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创造一些未来的企业价值或者是企业价值,现在最牛的产品都是全球性产品,最有价值的产品,为企业带来最多利润的产品,往往是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价值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举办的案例大赛,现在至少是亚洲领域算是国际性大赛,这个大赛我相信不仅仅为我们的MBA的同学,也会为我们业界的相关人士早出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这次案例大赛取得更大成功。


  主持人张若澜:读MBA不仅可以学到管理技能,拓展人脉,还有人生哲学,把自己心胸扩大,所以这个也非常感谢宋老师。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许多国内外媒体都把MBA的排行榜,最重要一个评价标准就是把薪酬作为评价标准,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那么MBA教育价值真的是靠薪酬评价体系来深入的吗?来作为一个投资回报的评价体系吗?我想首先请我们刘老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刘鑫:MBA是舶来品,这些人经过训练以后,对自己事业发展有不断的台阶往上走,薪酬是很重要的指标,判别MBA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国内也借鉴这个,也竞相用薪酬排名,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教育角度,培训角度,薪酬不完全是唯一标志,因为从MBA学习和锻炼中得到的东西,不是用金钱能够完全衡量的,所以你知识积累,你人脉关系积累,包括各种技能训练,这种东西可能对你一生职业发展更加重要。


  主持人张若澜:对于薪酬是不是考核上MBA商学院唯一标准,刘大伟先生怎么看?


  刘大伟:现在从事信用行业,我们也会提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货币资本,还有一些社会资本,刚才刘总提到很多读MBA,收获社会资本更多一些,这对MBA长期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更长期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薪酬可能是作为MBA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但是把比重看得过重并不是适合,更多还是看MBA在毕业以后之后的长期发展,所以说如果能够建立一种长期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可能对于评价一个MBA同学或者是商学院更有帮助。


  主持人张若澜:那么2012年第八届MBA企业案例大赛即将开始,现在各个商学院特约赛已经开始了,12月1日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将进行决赛,节目最后嘉宾用一句话来展示一下。


  宋学宝:我希望大赛不仅能够展示MBA同学的风采,更重要是能够展示我们中国企业发展的风采,也能够让我们企业家看到我们中国的后继人才,所以说我们预祝案例大赛成功。


  刘鑫:2012宜信MBA全球案例大赛将会是一个精彩的舞台,那么来自海内外学子在这个舞台展示他们的风采,来自各个方面专家,也会在这个舞台与大家分享实践经验,所以我们期待着案例大赛的到来。


  刘大伟: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视频访谈启动仪式将是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很多优秀同学能够在这届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分析与实践一些优秀企业案例,期待他们加入一些优秀企业,预祝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圆满成功。


  主持人张若澜:宜信2012(第八届)中国MBA企业案例大赛开始在即,希望同学老师,社会各界朋友关注,谢谢。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