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走国际化道路

MBAChina
2012-07-10 15:39 浏览量: 920

 
  2012年7月8日,由京津地区多家商学院院长提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参与倡导和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蓝朗集团承办的"2012 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论坛"(FBSFBTR )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5所著名院校的商学院院长共同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商学院教育发展及变革,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如何做好MBA、EMBA项目等议题。以下为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梁樑主题演讲全文。
 

 

  谢谢汪院长的邀请,使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在这里学习很多东西,同时也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工作。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中国科技大学不属于京津地区,属于中部,在安徽,属于发展中的省份。参与这个论坛之前,我就在想,我们现在就是作为我来考虑,我们这个管理学院,现在国际化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想来想去,想不出来一个很好的说法,我就想到了什么呢?就是我们整个学院在走这个国际化的程度过程中,我就比喻像我们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早期我们派了很多人出去,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到城里去打工去了。打工完了回来创办一个企业,然后慢慢发展,发展得还不错,然后开始要认证了。什么认证呢?对产品ISO认证,等等这样的,主要是为了做品牌。所以说,在这里面我在想通过我的一些体会,我就把这个题目利用本土资源,走国际化的道路。我成不了国际化,但是我走这个路总还是可以让我走吧,所以我听了这样一个题目。

  关于国际化我们的一个理解,体现一个学院的国际化,我想可能外在的东西更多表现在学生,比如说国际学生、成果,我的成果国际化,这样一个师资国际化,这是外在的一个表现形式。但是从我们包括,我们因为现在我们也在做ASSB认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体会到什么呢?真正的一个商学院的国际化内涵,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念方面,那么他的核心刚才张维主任也讲了。

  那么核心我在想还是我们人的这种国际化,那么这种人的国际化就体现在他的内涵上面。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现在是这样的,有三个一级学科,一个是管理工程,一个是统计学,一个是工商管理。目前我们也在做这个认证,认证的话我们首先就要定义从使命开始了。目前我们管理学院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把我们的使命定位在不是像哈佛要培养世界的领导者,也不像清华我们要培养领导者进行知识创新,为人类的知识做出贡献。我们的定位非常适合我们自身的一些特点,我们的使命就是创一流成果服务中国,与一流人才建设中国。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落在我们本土的这一块,这个理念也得到了ASSB相关委员会的认可,关键就是看我们怎么做。

  在这里面我们又同时对这个使命做了两点诠释。一个诠释就是人才培养,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培养的是全球视野。我们不能说我们全球化,但让我们看看总可以吧,所以我们说视野,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在科学研究方面什么叫做一流成果,我们把它定义为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就是知识创新,我们说知识创新就是要国际水平。

  那么第二个是中国特有的一些管理问题,我们称之为中国情景。这个中国情景可能西方没有,是中国特有的,我们认为如果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同样是一流的成果。

  第三个就是国际、国家需求,这个东西别人可能已经做出来了。比如说有一些大型软件里面的一些算法,他主要是靠卖算法,通过软件的形式,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所以软件很高,费用很高,所以我在想就是说这个东西可能不是一个知识创新。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研究因此如果研究出来这个东西,尽管不是知识创新,但是我们说也是一流的成果,只要能为中国做出贡献就是一流的成果,所以说我们把它分成三个这样的一个定义。

  另外我想讲就是说作为我们一个中部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青年老师,怎么能够让它稳定,怎么能够让他深入投入地工作。把国际化通过这样的运行我们发现,就是通过国际化这样的手段,我们把教师这样的岗位逐步逐步地把它变成一个平台,使我们的老师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他会感觉到,在管理学院的这样一个平台上,他也是一个主人,这样的话把岗位转换为一个平台,使他提高他的成就感。我们知道双因素理论里面,就是说我们的待遇等等这些东西,只能是总体上来说是消除不满意的东西,无法给他带来一些满意的东西,那么更多的满意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成就感,他的认可,他能出一些很好的成果。我们想通过以国际化为手段,能够把这样的一个岗位变成平台,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能够配置一些资源。所以我们的青年老师他是可以动用管理学院的一些资源来进行国际化交流,国际合作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

  另外第三点只有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才可持续,那么这个观点是我们长期的过程中,邀请大批国内外的学者来到我们这边进行合作。但是从合作的成果来看,只有是以我们自身不断地努力,以我们自身为主提出的一些看法,提出一些研究的课题,这样的话反而倒可以进行可持续的合作,如果说我们仅仅是在点上,或者是更多在泛泛的层面上,我们很难得到一个很直接的,可能来一次两次就完了。

  第三个第四个方面呢,我们说长期的合作,是取得有价值成果的一个基础,所以说呢这是我们这一点体会。另外一点体会呢,我们说这个题目叫做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国际化的途径,那么我们说这个本土资源有很多,那么特别是我们地处在安徽这个阶段,我们说出了学术资源,刚才张维主任讲的,各种各样双边的基金,各种各样项目的合作都很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就是政府资源。

  作为我们中部地区来说,安徽是发展中的省份,我们也有很多作为政府来说也有很多国际交流,那么这一交流国外很多大企业,包括政府机关甚至是一些学术机构他的话,他们也清楚跟政府的交流,跟学校的合作交流有很大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充分利用我们当地政府的一些资源,包括我们的外事和办公厅,他们给我们输送了很多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因为有很多东西政府就可以直接买单了,不需要我们来做了。当然还有企业,同时我们在港台这一块也有很多合作。比如说我们和台湾的成功大学是长期的双边交流,和香港的城市大学是长期联合博士生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同时在我们的MBA根据我们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我们的MBA也是以我为主的,比如说我们可能更多的RMBA里面,就是国际MBA里面,我们更多的不是海外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本地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往往可能是在合资企业、独资企业里面,我们从外面请人来,全英文教学。所以我们说利用本土这样的资源。

  第三就是说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打造教学平台,这也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确实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比如说我们建立远程教学中心。就是说海外的专家可以在他的家里面,在他的办公室可以直接面对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课堂做短课程的讲座,或者是跟我们的学生进行讨论。第二个是远程会议系统,我们采用答辩国际化。因为我们有很多的这个博士生是在联合培养,所以说在答辩的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欧洲的北美的,还有香港的或者是还有我们本地的,那么通过会议系统能够进行答辩,这个我们已经实践了很多次,应该讲这个效果很好的。另外建立一个教学支撑系统,那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这种软件平台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等等来进行交流。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那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我们发现确实以国际化为手段这样的一种做法,确实是我们青年老师成长得非常快。同时我们的科研成果增长的也比较快,国际合作呈现良性的循环。刚才很多院长都讲到,中国现在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迅速提升,很多西方和海外的这些专家他是愿意主动地来跟我们进行合作。因为他跟我们合作的时候,实际上对他是共双赢的,不是说单赢的。因为他研究中国问题,或者说跟我们合作,某种程度上也在提升他的水平,也在提升他的成果,所以说是良性的循环。同时我们的教学这块,也在不断地摸索探索,也在这样提高。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非常迅速地介绍我们的想法,谢谢各位。
编辑:

(本文转载自未知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