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我们的未来

MBAChina
2012-07-10 10:44 浏览量: 6014
 
  2012年7月8日,由京津地区多家商学院院长提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参与倡导和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主办,蓝朗集团承办的"2012 京津地区商学院院长论坛"(FBSFBTR )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5所著名院校的商学院院长共同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商学院教育发展及变革,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如何做好MBA、EMBA项目等议题。以下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论坛发言全文。
 

 
  谢谢大家来参加今天这个会,我确实很高兴。高兴在哪里呢?就是我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首届,1996年开始担任首届管理科学部主任又连任了一届,那个时候很多老同志都下去了,退下去了,现在见了很多新面孔,也是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确实是我们管理学界也有不少新的院长、新的同志出来,我也觉得很高兴。

  另外刚刚一军同志说基金委的工作,我也很高兴。我当基金委主任的时候我们才5000万一年,现在7亿多,翻了14倍,说明国家对管理科学的重视,也说明我们管理科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确实得到不少发展,所以我挺高兴,这两件事我都非常高兴。

  那么我从人大退下来以后,我现在主要也是做研究,国家有关这个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因为当时陆永强同志就给我两个兼职任务,一个就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院长,另外一个专门成立这个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我在担任主任,也是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这个重心就放在研究生院了。

  我的一些观点大家可能在网上都看到,所以我今天简明扼要地把我几个想法跟同志们交换一下。

  我想大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确实应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我最近就讲过一次。我在中国政法大学60周年的时候我讲过,还有其他场合下讲,就是说自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口号以来已经100年了,这100多年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确实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不少的进步,但是离振兴中华的目标我们还差得很远,靠什么?有的人说靠经济、有的人说靠科技,我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育。

  前一段有一些国际组织,包括我们国内有一些学者,也在说包括我们2025年,或者2030年就能赶上美国,我说这个GDP赶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我们人均比人家要低得多,就算人均GDP赶上,也不能说明我们真正赶上,只有在我们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水平能够赶上了他们的平均水平。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的比例能够跟我们的人口相适应,这样我们才算真正的赶上。所以这样还是任重道远,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现在就对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教育的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水平;第二个就是培养有创新性的人才。所以首先我们就是要普及教育。

  我最近专门到芬兰考察了一下他们的教育和创新,另外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丹麦成立了中丹中心,白春里院长是中方主席,我是成员,所以我们就到都丹麦开会,我有很深的体会。像芬兰的教育占GDP的投资是7.8%,而且丹麦是对所有丹麦学生和欧盟学生都不收费,只有对中国亚洲学生收费,芬兰到现在为止,对亚洲学生都不收费,全部大学免费,所以在芬兰念书就是一年五万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当然他们教育部的人说我们正在修改我们的规定,因为亚洲学生来的太多了,不断地去。这说明他们确实对教育重视,所以我想这一点我们是应该看到的。

  再一个就是他们对创新的重视,芬兰的只有540万人口,他们说了我们没有别的资源,我们土地广阔,我们就是森林,原来就是靠砍树做木浆来发展的,后来就考虑必须要创新,所以芬兰在促进创新方面也下了相当大的力量。大家知道诺基亚就是芬兰的,当然现在诺基亚遇到了苹果的竞争。但是大家记得吗? Linux这个操作系统也是芬兰人搞出来的,所以从一个540万人口的国家能搞出很多创新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说教育就是要把这两个问题处理好,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比较强盛。所以我说过经济只能管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管我们的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所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我们的未来。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大家都担负着神圣而重要的责任,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意思。

  我讲的第二点意思就是管理学教育,我们应该是怎么做?我想这也同时给了我们,因为管理教育也是教育,但是管理教育有它的特殊性,我想管理教育首先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觉得管理学院从战略上来说,我们是要培养这个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有相当国际眼光和比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人,那么这些人的知识结构,我觉得就应该是一种四维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他专业的深度,又有他学科的广度,又有他哲学的高度,还要有远大的眼光,这是三维加一个T,叫四维的结构。

  我是一直主张读MBA的人一定得有实际工作经验,得有一个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当然你说管理的,我管个钢厂或者管个纺织厂,或者管一个铁路、管一个学校,共性的东西比较多,但是你也不可忽略它的特性的东西,如果你一点不懂也不行。

  另外你这个管理它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学科的,你必须要有学科的广度,另外看问题要有一定的高度,哲学的高度。再有一个要有一个比较远大的眼光,我想我们培养这种帅才,因为管理说穿了就是管人,那么将才他可以在一个方面率兵打仗,但是整个的战略布局必须是帅才才能做的到,所以我们要培养管理中的帅才,真正能够把握全局,协调各方这样的人才。当然这个不是光靠学校可以做到的,还要靠学校的教育,靠他本人的努力再靠实践还有机遇等等方面才能做到。但是我想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上,应该不单单是学一点管理技术,他们对哲学、对战略这些方面都应该有所了解,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来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学科,这个方面我想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希望的,因为大家知道管理跟国情、跟行业的情况甚至跟企业的情况都是密切相连的,其中国情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看看美国的管理、日本的管理和欧洲的管理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中国的现代管理科学来说,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就是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这个钱学森、许国志他们写了这个系统科学、组织管理的科学开始,我们才真正慢慢地来引进国外的管理科学,所以这个时间还是不长的。但是中国的管理实践是非常丰富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企业,有这么多商学院,我们应该说是一个很广阔的土壤。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也探索了不少东西,当然现在离形成中国特色管理学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我的想法就是说,我们是不是这个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我想应该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就是一方面首先就是要坚持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管理哲学,管理哲学是指导我们整个管理学发展的更高的指导思想。大家知道西方习惯是还原论的做法,中国古代的哲学多半是系统论的思想,当然西方后来也有系统的发展。我想举个例子,最明显的就是西医和中医,西医它可以把人解剖得很细,把每一条神经、每一块肌肉都给你命名,反正你哪儿不行我就把你哪儿切掉,哪儿有问题我就给你擦上相应的药、吃上相应的药,你哪有皮肤病给你擦哪儿。中医呢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说得挺悬,你的肾亏,什么肾虚、脾虚等等。但是你别看,当然动手术是西医,肯定得靠西医,但是你看这个有些人重病,西医看觉得没希望了,中医看反而好了,所以我说这个西医可以让你明明白白地死去,但是中医可以让你糊里糊涂的活下去,这里头就说明还原论和系统各有它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忽视细节,当然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更重要的也不能忽视整体,不能忽视系统,不能忽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它们的相互影响,这就是现代复杂性科学。我认为应该把它提高到这样一个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高度上来去发展21世纪的科学发展局势,所以我想这个是一个。

  第二个呢,就是要消化吸收西方的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这个也是重要的,因为从现代管理科学来说,你还必须是向西方来学习。因为这些方面我们原来没有基础,现在管理科学从泰勒开始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去认真学习,但是要消化吸收,学习是重要的。现在我们也有一些觉得金融危机以后,我们中国模式自己有自己的做法,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不够全面。是,中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不能说西方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就一无是处,这个恐怕也是片面的。

  当然我们学了以后是要消化,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创造我们自己的理论,但是首先得学,现在有些学者是自己都没学好,他就去批判,他批判的对方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昨天我刚碰见北大的肖春教授,他翻译了萨米尔逊的经济学。我给我的博士生讲课,去年讲了一年都是用第18版,现在第19版出来的。我说萨米尔逊说得很清楚,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都是混合经济,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批判就是西方就讲市场,不讲政府作用,其实并非如此,有的人甚至说是叫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些我觉得都是给人家扣帽子,实际上人家并不完全是这样。

  另外现在我们批判就是说西方的经济人的概念,就是搞经济的,宏观经济的经济,是损人利己的概念,我觉得不能这样说。因为经济学里讲的,就是说如何能够达到帕倍特效应,就是说能够在不损害别人前提下,不伤害别人的效用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这是帕倍特效应。在数学上专门有证明,所以就是说利己不一定是损人的,不一定要损人才利己,你像你发明一个创造、一个革新,那你得到了回报,但不一定要损人,就对社会的贡献。

  所以对经济人的概念也不是说,就是说利己一定损人,而且在目前来看,你说从目前的群众的水平来看,都像雷锋一样我们就不用学雷锋了,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没有达到雷锋那样的高度,所以我们才要学雷锋对不对?我们才要像小平同志说的,要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认真消化吸收西方的这个理论,当然不是说他都对,有很多地方是要批判的,但是你要搞懂了他,你才能批判。你没搞懂他你批判,本身我觉得就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第三,就是我们要认真总结中国企业的实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如果中国的管理乏善可陈,那怎么解释对不对?因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这么好,中国企业管理都不好,这可能吗?所以这个我们必须,当然中国企业这么多,确实有管得差的,但是也确实有管得好的,我们一定要去挖掘这些好的企业,一定要把这些企业的经验总结出来再上升成理论,西方的管理科学理论,有很多都是这样出来的。像这个业务流程重塑,就是这样出来的。

  所以我听说我们的管理学院原来是做案例不算工作量,现在我不知道算不算,现在算了吧,以前不算工作量,那就没人去搞企业案例。没人去搞企业案例,那我们怎么能有鲜活的管理科学的材料。所以我说这三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我也一直在努力推动这三者的结合。

  我现在做两个事,一个就是做复旦科学奖评委会的主任,因为是李岚清同志提倡的,设立是因为国家奖励里头没有了这个软科学奖,能不能管理先放在软科学,所以李岚清专门捐出他的200万稿费开始设立这个复旦管理科学奖。现在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基金已经到了差不多一个亿了,但是我们基金是不能动用,本金不能动用,就是动用它的这个利息。

  我们也搞了六年了,今年是第七年,我是按照在管理科学部的时候的做法,就是分三个方面,跟管理科学部当年学科结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与政策,三个方面每年评一个方面,每年大概评三到五个人,但现在一般都是三个人,有一年是两个人。

  我们在座的也有得过管理科学奖,那么这个奖金的额度也不算低了,大概一个人50万。现在在国内算管理类的奖应该也是算比较高的。这个我当时提出来奖励的时候,我们叫三性,就是要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三性结合来评这个奖。我们评的过程也是按照管理科学部原来我们的做法,先是同行评议,然后预评,最后是终评,今年的终评是7月21日在上海,我去主持。每年都搞一次,我想对管理科学来说也是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另外我们搞了中国管理模式奖,中国管理模式奖是由企业发起组织的,现在我们也搞了四年了。这个重点就是总结中国企业管理好的经验,而且我强调的是不求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说他管理各方面都好,只要有一方面好,大家肯定那就是好。

  比如说我们评海底捞,这个当时意见很大,因为当时揭露海底捞一个事,就是它的酸梅汤不是原汁的,是勾兑的。当时有很多人不同意,我说这件事上他做的不对,但是海底捞确实做了一个很好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去吃过没有,我是没去过,没法去,大家可能去过。据说他的服务很好,就是在一楼你去吃饭等位的时候,他可以给你有各种的服务,然后你吃不完可以退等等。

  所以这个我觉得我们就是肯定一个方面,没有一个企业说管理十全十美,但是只要他一个方面好,我们就肯定他这一个方面,这个我想也是很值得我们去考虑的。我知道北大好几个学校都参与了我们这个中国管理模式奖的调研和评审。我们是先由专家去调研,调研完以后先推出这个候选企业,然后再通过评审,再最后确定,每年大概五个企业左右,所以我想这三方面的结合可能是我们共同需要努力的。

  那么第三呢,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想在世界管理科学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是我在管理科学部提出的,叫做提高水平走向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说自己。而且现在由于我们和国际的交往越来越多,我们更需要跟国际上的各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更多地吸收人家的管理经验。在我们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能够很好地研究,我们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里出现了管理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文化冲突往往就是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文化冲突,我们的管理者和当地职工之间的文化不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所以我想我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够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里研究他的管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管理学院和国际管理学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个方面我是很有体会,因为我现在每年大概都至少有五六次到国外去演讲。人家就问了,说你有没有著作?我说有啊中文的。中文,对不起我们看不懂,所以我最近是去年到今年出了四本英文的书,当然是我原来的著作,因为你没有英文著作人家就看不懂。你应该承认,英文现在学界用得最广泛的语言,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下功夫,应该尽量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另外我们出版英文的学术著作,这个我也希望大家尽量在这方面努力。

  现在我们实际上我们现在在国外也有一些我们自己的出版集团,大家如果有学术著作的话,通过可以国家新闻办,国家新闻总署,还有有关部门也可以推荐在国外出版。

  所以我想今天我就想讲这么三点意思:

  第一点,就是教育是我们的未来;

  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创设中国的管理科学,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第三点,就是提高水平,走向世界。

  当然我现在是叫老生常谈,主要还是靠大家去。,但是我想这样一个形式,大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换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这种会议能够不断地每年能坚持下去。我看我倒是建议,这次我们开个头,以后大家轮流做庄,我们可以在北京开,也可以在天津开。大家轮流做庄只要大家愿意,大家有机会集中在一起交换意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