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长江商学院BCI数据点评

MBAChina
2018-01-23 17:34 浏览量: 4027


MBAChina网2018年1月的“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CKGSB 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下称BCI)为55.5,与上月62.8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本月BCI系列指数出现了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就是所有的指数都在下滑,只不过幅度有所不同。目前尚无法知道这是一个趋势的开始,还是只是一次偶然的数据扰动,但出现如此极端的现象值得我们的重视。



针对本月的数据,笔者有以下两点评论:


第一,中国政府整顿金融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最近有两个金融领域的数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是社会融资规模新增量。与2017年11月相比,2017年12月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量大幅下滑。2017年11月的该数值为16196亿元人民币,12月其降至了11398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12月的社会融资规模新增量相比,2017年12月的数据也有约30%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数据的下滑主要来自新增人民币*量的下滑,与2017年11月相比,12月的数据近乎腰斩,从11428亿元人民币降至5769亿元人民币。相对于信托*、委托*和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人民币信贷更容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的大幅下滑也明显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根据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计,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信贷量估计在人民币9650亿元左右。


二是货币增速的大幅下滑。2017年12月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3.1个百分点。对于这个数据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根据Wind的数据,8.2%是1986年以来最低值,也是有数据记载以来的最低值;第二,从2017年5月开始,M2同比增速在历史上首次跌破10%,此后逐步下滑


实际上,金融领域的变革早已展开。根据新华社2017年11月9日的报道,“日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会的首任主任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早在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到了201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又公开表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未来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银监会成立,中国金融监管领域自此形成了“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的架构,这是一种分业监管的体制。此后中国金融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上升。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例,2003年时这一数据为接近28万亿元人民币,到了2017年11月时,该数据已升至244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高达18%。


二是结构变化。根据央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已经形成了可以与传统信贷分庭抗礼的格局,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增速惊人。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而在2005年时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余额仅有数千亿元人民币。


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发展使得金融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强的混业经营色彩,这与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投资者,很多都是过去的储户,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例如银行理财产品中广泛存在的资产池运作模式、存在不透明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刚性兑付的打破则显得遥遥无期。这些问题假如不能及时解决,那么势必造成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目前在国务院层面上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由一名副总理来做主任,很明显就是要打破“一行三会”之间的部际接线。这里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就是这个委员会的名字叫做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稳定放在了发展前面,这应该不是一个无心之举。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除了融资领域外,政府也在投资领域开始着手降低金融风险,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包头市紧急叫停了当地的地铁建设项目。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5月21日,包头地铁项目开工,一期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是当地历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但当地财政并不宽裕,该项目将形成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这一方面远远超出地方财政的还款能力,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债务风险。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央的关注,最终导致该项目开工仅半年就下马。


除了叫停包头地铁建设之外,目前中央已采取了诸多措施为地方基建项目降温,这对于防控金融风险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地方政府不会倒闭,所以它们敢于不计成本的借贷。假如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仅在金融领域调整加强监管就会事倍功半,这有点像给一个水池蓄水,一方面打开龙头放水,另一方面又没有去堵住跑冒滴漏。


第二,在房地产方面的调控方面,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值得我们关注。在对房地产的争论中,各方经常出现对立的观点,例如房价是否会继续上涨等,但有一个问题是存在共识的,即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观点甚至表示假如加上钢铁、水泥和家具、家电等上下游产业,那么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将占到GDP的20%左右。


除此以外,房地产对政府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目前已是各地政府的通行操作模式,这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收入,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金去投资和加快本地的经济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土地被抵押给银行以获取*,很多还款的来源也是未来的土地出让金,因此一旦房价和地价出现下跌,那么这很可能会马上把风险传导入银行。更严重的是,目前房地产行业还从影子银行中获取了大量的资金,这就更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由于这些原因,因此以往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经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形,结果导致房价越调越高,人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也日益上升。进入2016年之后,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放松,房价进入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结果新增居民中长期*额(主要是按揭*)随之飙升,其占新增人民币信贷总额的比例也一路上升,2016年该数值超过40%的时间为9个月,其顶峰时占比曾高达103%(其他部门的*存在减少的情况,因此会出现超过100%的现象)。


进入2017年后情况有所缓和,但数值超过40%的时间还是长达6个月,所有月份的数值都超过了30%,最高达56%,2017年12月该数值为53%。根据Wind的数据,这样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按揭*快速增长的结果就是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迅速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在2015年末,居民以及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Households and Non-Profit Institutions Serving Households,简称居民和NPISHs)所持有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为38.8%,到了2017年6月末,其为46.8%,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在同一时间段内,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该数值(加总)上升了5.7个百分点,所有上报数据国家的该数值上升了3.2个百分点。


自从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后,各地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均未松懈,但目前新增按揭*在新增银行信贷中依然占据着很大比例。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杠杆率上升很快,但居民部门的状况一直相对较好,但从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来看,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同样出现了快速增加,例如在2006年3月末,居民和NPISHs所持有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为11.5%,这与2017年6月末的46.8%之间相差35.3个百分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居民部门加杠杆实际上是在为其他部门降杠杆,但这样一来我们也把居民部门更深的拖上了保房价的战车,因为房价一跌,不只开放商和地方政府受不了,持有按揭*的居民可能也受不了,这反过来又加大了金融和财政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的房地产调控至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因一时之需而放松,不然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到时候“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会变得困难了。


版权声明:

本文为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李伟所写,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友情提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全国2018年MBA调剂最新信息,MBAChina网特别为考生增设MBA调剂指导MBA调剂攻略MBA调剂问答MBA调剂活动MBA调剂资讯等热门MBA调剂专题页面:


立即申请调剂请登2018全国专业学位调剂服务中心:http://tiaoji.mbachina.com/


MBA调剂指导:http://tiaoji.mbachina.com/mba/raiders#tjlc

MBA调剂攻略:http://tiaoji.mbachina.com/mba/raiders

MBA调剂问答:http://wenda.mbachina.com/

MBA调剂活动:http://tiaoji.mbachina.com/activity

MBA调剂资讯:http://tiaoji.mbachina.com/account/register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