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揭秘浙大管院人气老师邢以群的“混合式教学”魔法...

MBAChina
2017-11-03 10:49 浏览量: 3266

MBAChina网讯】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有这样一位超人气教授,他的课总是被学生争相选择,课堂爆满,课程反馈好评如潮。


他是浙大管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邢以群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立志要与管院老师们共同致力于“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响应国家“双一流”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SOM“教学讲师”




讲师简介:邢以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管理学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自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的“管理学”教学,并于1995年开始进一步承担MBA的“管理学”教学,以及非管理类研究生全校公共选修课《管理概论》的教学和EMBA的管理专题教学工作,近几年又参与了通识课“现代管理基础”的教学,并在爱课程网站的“中国大学MOOC”频道上开设了“管理概论”课程,负责主持开放互动平台——管理学课程网和每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


在理论研究和咨询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授课深受学员欢迎,历次教学质量评估均为优良,曾被评为浙江大学首批“良师益友”、多次获得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心平教学贡献奖提名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今年9月,凭借在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混合式教学实践方面的突出表现,浙大管院邢以群教授获得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授予的“2017年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奖牌。




很多人都在为邢老师在教学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在学生中的“人气”望洋兴叹,却很少有人看到:这位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管理学”教学创新上的“讲师”,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在他看来,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不过是走出“舒适区”。


“专访现场”




“其实混合式教学我们一直在做,只是这次刚好教育部要评选试点单位,我们刚好符合要求,就进行了申请。”


对于此次获评“2017年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邢以群教授感到备受鼓舞,他说:“很高兴看到教育部越来越重视与肯定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实践,这给了我和我的团队更大的勇气去探索教学上的创新。”


随后,邢以群教授围绕“为什么重视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什么”以及“高校教师如何做好教学与科研”等话题,分享了他获奖背后的故事及其教学“秘诀”。


Q1.为何如此重视教学?


邢以群:事实上,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学和科研应该并重。因为科研是为了更好的教学,而教学也可为科研提供研究议题。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大学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最大的使命应该是“育人”——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正如竺可桢老校长193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开学典礼上所说的那样,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正是“育人”。


因此,我认为大学老师不能为了科研做科研,为了发Paper升职称做科研,而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做科研,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进而为国家“育人”。这也是我重视教学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1997年刚升为教授后,我就始终在思考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要“舒适”的做一位普普通通的教授,还是走出“舒适区”,创新中国管理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参与了很多研讨会,和“高人”们交流、探讨等,最后在1999年看到中国本科生教育所存在的教学问题时,便下定决心要在教学上下功夫,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出版合适的教材等,为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特别是在2010年后,我更加感受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于是趁学院重新组建《管理学》课程组之际,团结课程组老师,通过不断摸索与研讨,开展了对组织化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的探索。这两项教研后来都获得了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在2014年开始尝试互联网教学,有了之后备受公众欢迎的《管理概论》慕课(MOOC)和后来的混合式教学(SPOC)。


Q2.什么是混合式教学?


邢以群:混合式教学(SPOC)是指小规模封闭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即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理论、线下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


它不像线上慕课(MOOC)那样的“开放”、”大规模”,由于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因此可取得比单纯的MOOC或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Q3.怎么想到要尝试混合式教学?推行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


邢以群:其实早前并没有想到要做混合式教学,可以说是时代和教学实践的推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线上MOOC成为可能。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调研与实验,我发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非常好,也广受学生喜爱。于是便一直思考如何将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更好地在本科生教育中加以运用。由于体验式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单纯地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很多的体验活动。于是,在2014年推出的《管理概论》MOOC素材基础上,我开始着手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2015年冬季,我和我的团队开始小范围的尝试《现代管理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同时结合学生反馈,课后我们不断展开研讨与分析,最后取得了成功。经调研发现,学生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接受度还不错。


于是在2016年,我们开始全面推行《现代管理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且在2017年下半年开展了13个班的《管理学》课程。


当然,创新往往都伴随着风险。在刚开始推广时,确实会遇到学生抱怨“课程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太多”,老师担心“会不会导致教学评价变差”等阻碍,但我总跟团队的老师们说,不能因为一时得失就放弃创新实践。


为此,我们团队也总在课后一起分析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互相鼓励、反复锤炼,后来混合式教学的“甜头”逐渐凸显后,选课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师们也越来越有信心。


Q4.混合式教学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它的优势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邢以群:当然,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管理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理论来自于实践,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


同时,管理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无论是脱离理论谈实践,还是脱离实践空谈理论,都无法让学生真正习得管理的能力。而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同时完成深入透彻的理论讲解和真实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根本不可能。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无疑是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投入和学生的学习投入,效果自然会更好,也更利于培养出时代所需的管理人才。


而说起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我认为是能够让学生有参与和体验感,最大程度的习得管理学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对教师们来说,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优化教学效果。


当然,混合式教学在开始推行阶段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因为相比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让学生除了上课外,课前还要进行线上理论学习。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大多数课程仍釆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背景下,难免会有所抱怨。而对老师来说,混合式教学要求老师们摒弃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设计更多的与时代相结合的“实践体验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大答疑、指导、总结反思的力度,课堂的不可控性增加。


Q5.您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或者说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


邢以群:关于如何做好教学,我认为有这样几点:一是在理论上下功夫,扎实打好科研基础。一位好的大学老师,不是在课堂上念书本,而是结合时代变化,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自我消化”后,再将知识深入浅出的教授给学生。


因为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课本知识也会“过时”,如果脱离实践变化,或者老师自己对理论研究还不够透彻,都无法让学生真正习得管理。同时,理论来自于实践,我建议老师们多深入企业调研、长期跟踪几家企业的发展,通过研究与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好科研,进而“上好课”。


二是跟“高人”学习。要多看看那些领域内的“高人”如何教学,通过观摩与交流探讨、参与教学研讨会等,开阔眼界,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并不断尝试创新;


三是重视团队合作。要多运用团队资源,课后联合其他老师们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如何解决,并将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等。


事实上,我们教学团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主要靠团队的努力。像鲁柏祥、陈学军、周亚庆、黄浏英、章重远、刘景江等老师,他们的课也颇受学生欢迎。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以及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每个学期考试周,我们教研中心都会召开全体主讲教师会议,一起对这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分享交流,给出下个学期的教学建议与指导。


此外,团队合作也能让青年教师们在有限时间内更好的平衡科研与教学。青年教师们可以借鉴团队里老教师们的经验,通过学习交流与资源整合,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赢。


四是实现“育人”的转化。高校老师们要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启迪智慧的转化,摒弃“说教”式的教学,通过先“自我消化”后“启迪智慧”的方式,结合体验式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


五是严格按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组织课程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方法等,都要清晰明确,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按照课程组统一的教学大纲遵照执行,切勿“水课”。


Q6.您认为目前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邢以群: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培训,这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任课老师们都缺少有效的指导。希望管院以后在师资培训这块能有所突破。


第二,缺乏课程的创新。目前很多大学所上的课程并不是时代所需要的课程,而时代真正所需要的课程却没有人上,或者说没有人去开创。


第三,需要更多的老师“走出舒适区”。其实教学并不是“舒适”的念念PPT,如果用心钻研,你会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有下不完的功夫,并不存在什么“舒适区”。因为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商学院教育正在面临颠覆,一些社会大学如湖畔大学、华为大学等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应该让每一位高校老师们反思:大学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未来世界还需要我们吗?


总之,希望更多的高校老师们可以走出“舒适区”,通过潜心科研与教学创新,在大变革时代培养一批批改变世界、引领世界的“健康力量”,让人类社会可以持续美好进步。


『部分学生课堂反馈』


邢老师既能把管理学理论“讲出书本来”,也能把企业家案例“讲进书中去”。他的《管理学》课程每周一个专题,同时通过设置“每周一论”、灵活穿插课程演讲的位置、引入动画视频等,使得每堂课的结构都能“静中有动”,饶有趣味。同时,他还时常不耻下问,走到同学中间提问、互动,让我非常钦佩。——陈可鉴


我喜欢邢老师课堂的“每周一论”环节,因为沟通效果很棒,我下课后依然能清晰的回忆起来。这个环节的内容大多是时新话题或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精选课外内容,这一点就能看出邢老师真的很用心。虽然我对混合式教学要花费我更多的时间复习预习也会偶尔怨念,但我又切实感觉到它的好处,痛并快乐着,我觉得这真的是很不错的教学模式。——李腾霄


在邢老师的《管理学》课堂上,我能够学到的不只是书上的内容,更有实践的,因为邢老师不会只讲书本上的内容,而是更多地用生活中的事例让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以至于我从不会觉得课堂无聊,因为内容丰富到让我觉得特别充实。——胡雅琴


邢老师的《管理学》课程是我单调数学证明生活的调味剂。虽然平时作业很多,但很有趣,也贴近生活很实用,让人愿意去主动学习。此外,吸引我的还有邢老师渊博的管理学知识,以及《管理学》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每一次都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赵文清


在邢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欣喜地发现管理学是一门可理论可实践的多面课程。课堂上,他将繁复的管理学知识潜移默化的教授我们,并且独创性的加入了每周一论、小组章讲这两个环节,让我不仅可以增加课内专业知识,还能习得课外的做人做事之道。此外,邢老师还时常给我们传播“健康力量”理念,让我们在人生路上积极向上、且行且思。——张超麟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MBA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