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辉:在利益相关者框架下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MBAChina
2017-08-28 18:08 浏览量: 1723

MBAChina网讯】“中国企业要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要关爱员工,其次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把员工当成生产工具,转头去参加慈善捐赠晚会,这实际上只是一种作秀,是为了抓人眼球。”


指导专家:陈宏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岭南学院商务管理系主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副会长。



陈宏辉教授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不仅是国际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社会大众和企业界人士关心的话题。2009年7月6日经岭南学院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CCSR: Center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正式成立,由陈宏辉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CCSR)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性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其它领域的交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咨询、政府部门关于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政策。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承担国家级课题近10项,省部级课题5项,企业委托课题6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多篇。


Q&A

《新周刊》×陈宏辉


《新周刊》:“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全社会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陈宏辉:纵观整个国内学术界,大体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从学术界到全社会都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分水岭是2008年,标志性事件是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驱使很多企业投身慈善事业。


国际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进行讨论、研究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不同的学派纷纷争论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学派之间往往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曾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公开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如果说企业有社会责任的话,那么它有且只有的社会责任就是赚钱。如果企业都去承担社会责任,就会对自由市场理论产生威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西方开始出现石油危机和滞胀。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开始展现出恶的一面。当时西方也出现了很多不讲诚信的企业,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大肆发展破坏环境。西方企业在走过这一阶段之后,开始质疑弗里德曼的观点。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逐渐认识到,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套政治说辞,其次也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目前复杂社会对于企业的一大要求。


《新周刊》: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究竟会不会使它的经济效益变得更好?


陈宏辉:这是最重要但又最难琢磨的问题。比如说一款节能产品可能比不节能的产品价格要高,但是消费者出于环保的考虑,购买了他们的商品。这就导致企业资金回笼更快,也会更积极的去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个正循环。


但可怕的是,社会也会存在负循环。消费者不觉得环境污染跟他们息息相关,不愿意去购买价格更高的节能产品。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企业行为不买单,企业资金就不能回笼,形成一个负循环。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学术研究中是一个最经典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有学者不断地给出研究成果。做研究的人往往希望得到一个二者正相关的结果,然而直到今天为止,这方面研究的结果仍然是分散的,有很多文章表明二者正相关,也有文章表明二者存在一种负相关,还有一些文章研究表明二者根本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值得继续思考。


《新周刊》:股东、投资者、员工、顾客、商业合作伙伴、社区、自然环境、社会公共利益等对象,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


陈宏辉:一个企业需要把它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先辨识出来,核心利益相关者跟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我给一些高管上课时,会发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勾选出企业去年做了哪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事情。我们一共回收了五、六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70%到80%的人回答的都是慈善捐赠。


做慈善当然很好,但对企业本身来说,它是一件外部性的事情。企业最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内部性的事情,中国企业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按照经济学的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下端的是经济责任,最上面的塔尖才是慈善。


中国企业要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要关爱员工,其次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这二者有很大关联:如果企业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就会用心思去做产品,产品的质量也就会更高。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把员工当成生产工具,转头去参加慈善捐赠晚会,这实际上只是一种作秀,是为了抓人眼球。如果中国企业不把这一点弄清楚,就会走入歧途并且越陷越深。


《新周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每年都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这些报告能看出什么信息?


陈宏辉:上交所和深交所规定上市公司每年除了要公布其财务报告以外,还需要公布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尤其是国有企业。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出示的一份年度体检报告。


点开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网页,一定可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个栏目。中国500强企业虽然也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二者相差甚远。很多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初期阶段。一些企业对于这份报告首先是抱着被动的态度,是被迫要出示的;其次仅仅看重它的宣传功效,最多是站在品牌塑造的角度来看待。今天中国企业所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像是一个好人好事报告。尽管近年越来越多企业交出差强人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答卷,但仍与国际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一定的距离。


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有非常明细的规定,比如目前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之一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指南(G4)》。真正意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阅读主体是利益相关者,他们阅读这份报告是想知道企业除了赚钱之外,还做了哪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新周刊》:您认为怎样的企业能够荣膺“企业社会责任荣誉勋章”?


陈宏辉:这个企业一定是在某一个行业非常具有标杆性、引领行业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有细分一点的标准,就是这类企业一定是非常独特的,不一定做得最为完善,但是他们在做的很多事情一定是会让人眼前一亮。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