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做小老板”,魏江再发声:运动式“创业教育”该降降温了!

MBAChina
2017-07-24 14:37 浏览量: 1885

MBAChina网讯】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曾说:“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创投者应该目光长远,而不只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否则将是人类的悲哀。


与此相应的“创业教育”也是一样。在创新创业热潮带动下,一种运动式的“创业教育”逐渐在各大高校兴起。对于这种“火热趋势”,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魏江博士提出了质疑。近日,他撰文对当下创业教育的现状、中国的创业人才需求等进行了深入冷静的分析,并提出,小老板型创业教育要谨慎缓行!中国需要的是“SEI型”人才。


风起云涌的创业热潮似乎昭示了万众创业已经成为国民风尚,而运动式的“创业教育”也俨然成为每一所高校的时髦,真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问题是,梨花是盛开了,但梨子能否结下来?能否长大成熟?长出的果实真的好吃吗?


教育乃百年大计,如此运动式的创业教育对不对?似乎不能批评,因为批评就可能“政治不正确”。那好,我们就认为运动式创业教育是对的,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中国发展到今天,国家的经济重构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依赖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新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者?创业教育又应如何契合面向未来30年的战略需求?目前的创业教育是否真的应该降降温?未来究竟应何去何从?


中国最缺什么样的创业人才?


中国的发展起步于对发达国家单元技术的学习和模仿,但中国的腾飞则必须依赖于创新驱动的原始技术积累,需要一群有战略眼光,视国家崛起为己任的创业者共同努力。综观我国的创业者,65%以上热衷于在“互联网+传统服务业”领域扎堆,特别热衷于低技术含量的“O2O”版块。不是说中国的发展不需要这样的创业者,而是说,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更需要能够具有战略创新思维、核心技术导向,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改变产业结构的创业人才,这类人才就是所谓的“SEI型”人才。


所谓SEI型人才,首先是要有长远的创业战略视野(Strategy),我们需要战略导向的公司创业型人才,去改变现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摈弃当小老板的短视眼光,有志向通过高端创业来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次,要有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这个词愿意更应该是企业家精神,而不是狭义的就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它要求创业者既有把握市场机遇的眼光,又有风险承担的意识。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首要是有使命和情怀。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活动,创业者不能只去追求短期的快速利润,而是要有改变产业经济周期的勇气。


第三,要有颠覆性创新的追求(Innovation)。创业者需要有创新精神,要具备充分的科学素养,能够通过创新来颠覆传统的产业,来引领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的创新高地。




“SEI”型创业人才不同于小老板型创业者,他们将国家的命运同自己的创业活动融为一体,他们对创业的客观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实现创业目标的路径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注重团队作战,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更擅长把握外部的市场机会,他们也许短期并不赚钱,但是他们着眼的是未来的成功和整个中国经济的重构。


小老板型创业教育应该缓行!


既然中国的未来需要的是SEI型创业人才,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创业者却还在简单地复制“O2O”式互联网模式呢?这其实是和我国目前运动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的,看看我们高等学府的创业教育,培养的不是洋买办就是只会卖饼干、卖水的小老板,某种程度上讲,如今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OUT了。


首先,这种OUT表现在全社会对于创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草根层面”,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例外。有个新的idea,开个小公司就是创业,这样的过度鼓励,只能催生更多缺乏创新动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小老板。而且,赚取快钱的短视目标和有限的资源能力,使得这类创业者难以做出伟大的技术变革。


其次,今天的很多创业课程教的内容还是服务于80年代的生存型创业。仍然在讲怎么融资、怎么注册公司,怎么通过“互联网+”把东西卖出去。这些常规的课程内容只要你去开个公司走一遍流程就都会了,真的不应该让那些应该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型人才”为使命的高校去花时间和金钱去专门学习。




再次,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严重落后。创业的技能其实很大程度要靠在实践中积累和领悟,过度强调课堂教学往往带来的只是坐而论道,对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济于事。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与现实创业环境的深度融合。承担创业教学的教师几乎都缺少创业实践,对创业的本质和过程往往也领悟不够,导致创业教育纸上谈兵。


创业教育要走向创新为本!


步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创业4.0时代(创业1.0是八十年代的生存型创业,创业2.0是九十年代的低成本导向型创业,创业3.0是最近10多年的国际跟随型创业,创业4.0是创新引领型创业),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的创业活动也将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以原始技术能力为支撑的创新行为,企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以改造服务全人类为愿景,以社会责任为内在驱动力的创业行为。


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创业教育也要转向新的4.0版本,这样才能使得盛开的梨花能够结出香甜的果实,而且这个果实栽培需要教育界与实业界共同的努力:


首先,我们要坚持“使命导向”,要对创业的学生讲人文精神,要讲文化、讲哲学、讲中国的社会历史责任。通过倡导学生胸怀天下,来鼓励创业者肩负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


其次,创业教育要走向“创新为本”。要培养学生形成引领性的科学素养,树立不断探索新知的意识,提倡通过创业活动来寻求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同时,我们还要给当前过度鼓励的急功近利性创业教育“降降温”,鼓励学生静下心来,积累扎实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宽厚的科学技术基础。让他们看到创业不必急于一时,打好基础,就算10年后再创业也不迟。




再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情怀为魂”。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来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探索转变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融入真实的创业实践来全方位提升创业者的综合创业素质。


最后,整个教育界要加强“产学团结”,使企业与学校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的泛共同体,相互协同,相互联动,要鼓励那些优秀的学生到在位企业去,到创新型企业去,到国际化企业去,运用自己的扎实的科学知识,让接受过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学生,去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为“SEI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EMBA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