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观点 | 丁远:中国的“双创”增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MBAChina
2017-07-01 10:39 浏览量: 1260

MBAChina网讯】2017年6月27日至29日,为期3天的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昨天在大连闭幕。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2000余人,就经济全球化挑战、共享经济、新技术应用等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在本届论坛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参加了“全球化新途径”主题会议,并在“用大数据重新思考经济学”会议中担任主持,他还参加了凤凰财经早餐会。在此期间,他接受了来自新华社、CCTV、东方卫视、凤凰财经、央广网、英国金融时报、德国商报等全球主流媒体的采访,传递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全球化研究重要智库的声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丁远教授


新华社:《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中国经济发展哪些重要信号?》


丁远教授表示:中国的“双创”不仅让中国企业家们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极大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信心。


央广网:《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到底有何影响》


丁远介绍说,“现在欧洲许多国家都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都将中国作为他们发展的第一或者第二大市场,很多企业还将中国作为创新中心。”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虽有回所暖,但复苏的动力不足的迹象,丁远认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比增长更重要。


“过去我们过度的强调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认为增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在英国、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低的情形下,反而出现反全球化的问题。”丁远说,这让我们意识到,真正反全球化的人都是与全球化没有关系的人,所以未来中国的发展不是看深圳、看上海,而是真正将东三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发展起来。


《东方卫视》


摘要:今天李克强总理超过半个小时的致辞让与会嘉宾印象深刻,大家普遍认为致辞打消了国际疑虑,传递出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信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也是为了打消目前对世界上的一些顾虑的一些解读,尤其是对中国的负债,包括一些中国的信用等级,最近被下调了等等。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说,这次讲话是非常正面的,也会大大增强外国企业和中国的一些企业加入,对外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信心。


《中央二台财经频道》


丁远教授:最重要的是后面对于全世界做出的这些承诺,就包括中国在推动自由贸易,推动全球化还有对经济持续消费升级改革的那种决心,和控制中国的一些风险。


《凤凰财经》专题报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在早餐会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制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互联网的能不能接上去,而是制造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最底层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是一次完美的风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成本的持续的上升已经倒逼企业去发展。


"德国、奥地利、日本这些国家,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制造业继续在GDP中占很高的比重是有可能的。"丁远反复强调制造业很重要。


关于下一步中国制造如何发展,丁远风趣指出,政府需要要做三件非常无聊的事,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第一个是要有产权,有"恒产才有恒心"。第二个是监管制度以及监管制度预期的稳定性,不能发生太多的变化,也不能用开小船的心态来开万吨轮,但也要记住,把大船管的那么精准,这是不可能的事。第三个是由政府出面来做好制造业生态圈的建设,要关注基础研究,并借鉴德国经验做好基础学徒技工和工程师的培养。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主持人:首先我们有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给我们做一个发言。


丁远:我想讲三点。可能讲的不是很具体,我觉得我们中国制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互联网的能不能接上去,而是制造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最底层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这是一次完美的风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成本的持续的上升已经倒逼我们去发展。同时中国自己的经济模式也面临着原来投资拉动转向消费,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低收入向高收入转移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工业4.0和智能制造,在其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像德国和瑞士也面临这样的转型。我们现在是把三种东西合在一起做。一些比较乐观的业内人士,希望我们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是中国要完成这个更复杂的转型,挑战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二,关于制造业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反复强调,在世界上很多制造业大国都在二战以后,尤其是七八十年代,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后的结果已经摆在那里,所以中国不要试(这些不同的道路),因为制造业很重要。举一个例子来说,三年前我写了塔塔汽车收购捷豹路虎的案例,去了捷豹路虎的英国总部,有几个事情让我触动很大。当时他们厂子外面在招聘学徒工的广告,(他们的)CEO提到现在的英国也开始想振兴制造业,也开始学德国的学徒工的做法,捷豹路虎是在英国本土最大制造业中心,热闹得不得了。然而听起来很辛酸,英国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制造业的国家。他还提到一个更辛酸的事情,他说现在再在英国推制造业已经有点晚了,因为没有更多的制造业让他们学东西,大部分补贴的学徒都是在超市里搬东西,学徒期满之后就失业,因为没有学到什么工作能力。后来我采访了捷豹路虎的工会和员工,问起被收购了以后, 是什么心态?他们说他们很高兴,因为英国政府和当地政府都不想管我们,如果塔塔不来,企业早就破产了。这个问题在美国和法国也同样面临制造业的困难。


德语区的德国、瑞士,奥地利这些国家,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包括日本,在高成本之下,制造做制造业,制造业继续在GDP中占很高的比重是有可能的。我一直在考虑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政府最不应该是对一些产业直接的干涉或者提供一些所谓的激励措施,因为这只会造成行业的扭曲,造成浪费,产能过剩以及寻租的机会。


政府要做三件非常无聊的事,但是正是因为无聊,中国没有人做,但是只有做了这些,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第一个是就是有产权保护,有恒产才有恒心。 我举个例子,马克吐温时代,马克吐温要跑到加拿大去混一个身份,因为不然他的书在加拿大拿不到版税,原因是美国不给在美国出版外国作者的书版税。当时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很差,曾经遭到英国的诟病。 后来美国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产权后,有就开始加强保护,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中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第二个是中国的监管制度和监管制度预期的稳定性,不能有太多的变化,不能用开小船的心态来开我们的远洋轮,(监管层)不能把大船管的那么精准,这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个是由政府出面来做好我们的生态圈的建设。不是去投应用型的研究,那是企业和学校的事情,更不要搞产业发展补贴。政府要出面来做好制造业生态圈的建设,关注基础研究,并借鉴德国经验做好基础学徒技工和工程师的培养。


2011年的时候,我应中欧的同学的邀请,协助他收购了一家德国的企业,(这个同学)在常州做了一个投资, 是世界最顶级的一个机床的流水线。他想在中国把德国的工厂搬过来,第一个就是工人的问题,一般的技术工人不行,他要去技术学院招了学生,之后送他们去德国培训,等于他自己做了一个技术的生态圈,但是做好了之后, 隔壁的汽车配件加工厂就来挖人了,这是一个要命的事情。我曾经问过德国CEO,我说你们培养的学徒工出来以后是不是在公司工作?他说,我们这里没有任何限制,他出来去哪里工作都可以,我们只给他一个文凭。所以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由全体企业参与的整体培养生态圈,而不是一个公司自己做,这样的一些无聊的生态圈的建设需要政府来做,但是我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