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观点|仅凭智慧真的能致富吗?

MBAChina
2017-04-19 11:58 浏览量: 1238

MBAChina网讯】人们仅凭一己之智慧,便能够获取足够财富,实现财务自由吗?这个话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金融从业人员。在我准备罗嗦之前,让我们首先定义一下,什么叫做仅凭智慧而致富。


在古龙的武侠小说陆小凤系列中,有一个极聪明而极懒惰的大胖子,叫做朱停。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该胖子尽量不做任何事情,在被迫无奈需要做事情之前,也必先停下来仔细想想事情该怎么做才最省事?但朱停太聪明,天下各种建筑、迷宫、机关无不精通,能工巧匠到比鲁班还厉害的程度。所以他虽然超懒,但天下求他办事的人要带着金银排长队。据说朱停胖子还拥有一个极其美丽的太太。


但这个可能还不是当代人所梦想的仅凭智慧致富,因为朱停既需要科学家的大脑,还需要工程师的巧手。朱停真的要做成一件事情,估计还是会吃不少苦头。人们热议的,是仅依赖聪明大脑而致富。也许人们在梦想自己成为巴菲特、芒格那样的伟大投资人,凭借智慧,敲击键盘,不需要和这个社会发生太多复杂的纠葛,财富滚滚而来。这样的梦想有些可怕却在悄悄滋长。




从概率来说,成为马云或巴菲特,是极其罕见的事情。也许这种概率,比购买彩票获得巨额财富的可能性更小。如果巴菲特不能战胜人性的弱点,他无以成为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论简单朴素,但遵循价值投资大获成功者十分罕见。成为英雄的马云可能还够不上仅凭致富的样板,他创业经历坎坷,浮沉转折。恶毒地说,巴菲特的武功秘籍就摆在那儿,人们将自己修炼成巴菲特的机会,却比出门被车撞死的机会还小。


但仅凭智慧而致富的共鸣,毕竟折射了些什么潜台词。也许至少有三重。


一是大学生群体的好逸恶劳倾向。其实包括我在内,几乎人人都有这种倾向。只是这个群体,近年来更不愿意进入企业*、科研院所,而是涌向公务员岗位或白领群体。科研、生产和商贸人才求贤若渴,但依托政府或者大企业,在有空调的办公楼里敲敲键盘,却成为许多大学生期待的工作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仅凭智慧而温饱甚或致富,竟成为职业选择的主流。这使得大学生求职群体日益庞大,职业前景却越发狭窄。很自然地,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薪酬,都赶不上心灵手巧、日益操劳的快递员。


二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日益脱节。据说金融体系有各种功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看起来,以金融为主要载体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创新转型日益脱节。看起来金融体系大大压缩了资本流动的时间和空间,加速了财富集中和转移。这才使得仅凭智慧、冒险或下注,依赖键盘就能迅速敛财致富。而商业资本也罢,金融资本也罢,从本质上它们都仅仅是在瓜分产业资本所创造的利润。在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着是华尔街还是实业主街缔造美国经济基础的争论。在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失衡,实体经济创新不足日益虚弱,却需供养很可能同样产能过剩的金融体系。这个社会虽然高度有序化、智能化,却似还未曾进展到大多数精英靠敲敲键盘就能致富的程度。


三是焦躁的社会情绪。寻找投资的下一个风口、创业半年缔造了市值200亿的公司、屌丝*等各种传奇故事不断刷爆朋友圈。企业家也同样如此,有创新和战略的企业稀少,活在当下的企业众多。很有可能,所谓仅凭智慧而致富,在一些人看来,似乎等同于懒惰暴富术,即在尽量懒惰的前提下,幻想自己是天才,可以轻松或侥幸暴富。


克鲁格曼曾经批评东亚经济,过分依赖汗水,而不是依赖智慧,推动经济增长和民主富裕需要智慧。中国古人也说过,做大事情,需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看起来,仅凭智慧而致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不行的。人们还是需要将其智慧,反复付之于探索未知世界,创新产品和服务,最终逐步形成商业模式。越过实业,以所谓智慧直接交换货币,并不能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粒米、一两钢或者一段旋律。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宏观经济评论,作者钟伟,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编辑:

(本文转载自宏观经济评论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