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明:明辨境外流行规则利弊得失,着力建设本土会计理论学说

MBAChina
2016-12-30 11:23 浏览量: 1791

MBAChina网讯】2016年11月16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戴德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面向国际趋同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优化路径研究”选题入选,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首次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学院宣传办公室对戴德明教授进行了专访,交流了项目相关情况及意义。戴老师在采访中谈到,这一重大项目是学院长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本土学术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阶段成果,“北美主流会计理论已使本土会计实务工作者产生困惑,本土会计学派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提出一套本土原创的理论体系,这是人大会计学科发展的新起点。”


戴老师还对青年学者提出期望,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做到“内外结合、远近兼顾、问题导向、贡献至上”,重点关注会计学科以内的研究主题,着眼于自身和会计学科的长远发展,针对真实的问题开展真正的研究,追求真正的贡献。


1

Q:这次选题入选,对于人大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前身是1950年建校时设立的财政会计专业(簿记教研室),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人大会计学科对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


人大会计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理论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人大会计系阎达五先生与财政部杨纪琬先生共同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指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服务。这次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拟在前辈的学术积累的基础上,着力建设面向国际趋同的、体现本土原创贡献的会计理论学说。在会计教育教学方面,人大会计学科前辈主编的《工业会计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教材曾在全国培育了大量会计师资。1993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累计发行1000多万册,被全国数百所院校选用,并且先后于2004年、2014年两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是唯一两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系列教材。人大会计学科对会计立法和会计实践的支持更是业界人所共知的,先后于2001年、2007年两次评估中均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这一重大项目是学院长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持本土学术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阶段成果。学院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工作条件,并在项目团队最艰苦的那几年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实践证明,注重重大理论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于学科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发现北美主流会计理论已经跑偏,本土会计学派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提出一套本土原创的理论体系,这是人大会计学科发展的新起点。我们人大会计学科会与兄弟院校继续通力合作,集中攻关,争取拿出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2

Q:这次获选立项的选题,可以说是一项跨学科、跨院校、跨系统的研究课题。在立项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组建这样的交叉学科团队?


项目团队这种交叉学科、跨院校、跨系统的特点,是通过过去十几年的合作、实践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会计学学科特点的体现。


本世纪初我们基于会计理论和会计史、法学理论和法制史、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的研究成果,界定了会计制度的性质,即“会计制度在性质上是民商法、经济法和会计技术融合生成的企业收益分享规则”(见《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研究》,周华、戴德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新世纪以来,人大法学院、经济学院、信息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学者对本项目的早期论证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法学家刘俊海教授很早就对会计法、公司法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也陆续发表了一批合作成果。事实上,会计规则是民商法、经济法的实施基础,会计理论研究必须秉持开放、共享的态度,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汲取相邻学科、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来解决会计实践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在形成论文和著作初稿之后,通常会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这些项目团队成员大多也直接参与会计立法,他们都本着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立法质量的目的,期望本土学者能够明辨境外流行规则的利弊得失,着力建设本土原创学说。大家互相鼓励、相互支持、通力合作,期望能够共同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


3

Q: 会计理论主流提出的很多理论主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热议。“公允价值”理念被许多论著认为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会计理念,但课题团队提出“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理论主张却指出,境外流行的“决策有用观”下的公允价值理念是按证券分析思路构建会计规则的一种理念,具有误导性。这两种会计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吗?您认为未来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会是哪一种?会不会有新的创新点?


这个问题提的好,很专业、很到位。的确,会计理论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境外理论界提出了很多脱离管理需要的新概念,这些概念被引入国际会计准则,令实务工作者相当困惑。正如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赵西卜教授所指出的,“研究了三十多年会计,终于不知道什么是会计了”。我国过去引进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但也有很多理论学说和规则值得反思。会计学术研究脱离会计实践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知行合一的会计理论学说。报和税后利润的分配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财税法、公司法、统计法的运行亦可能陷入困境。


国际会计趋同最终反映的是证券行业的利益,国际准则反映了证券行业试图统一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的迫切意愿。如此形成的国际会计准则着眼于为证券投资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导致会计理论主流误入歧途。公允价值理念是一部分证券监管当局、证券投资者的信息诉求的体现,但这种信息诉求可以用补充披露的方式予以满足,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它纳入会计程序去干扰正常的会计管理流程。在这个意义上,公允价值并不属于会计的范畴,它只是一种证券分析理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阎达五先生与杨纪琬先生共同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就把会计的本质界定为一种管理活动。这一观点与1985年制定的《会计法》的立法理念是一致的。新世纪以来,本项目团队成员以发展会计管理活动论、巩固和提升本土会计理论品牌为研究主线,进一步提出,企业会计应当坚持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的基本原则,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具有法律证明力的财产权利和业绩信息。例如,如果企业购买股票的历史成本是100万元(此为可以查验的法律事实),而在年底,股票的市值是900万元(此为根据别人的交易价格即其他事实匡算的价值),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在会计报表中根据法律事实列报历史成本100万元,可以另行补充披露证券市价900万元。也就是说,公允价值信息只能用于补充披露,不得用于会计记账。否则,利润表将难以用来考核管理层的业绩,其功能会被大幅削弱,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和税后利润的分配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财税法、公司法、统计法的运行亦可能陷入困境。


我认为,会计信息应当首先满足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然后再去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如证券投资者)的需要。会计处理流程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不应当把不可验证的信息纳入会计程序。我们项目团队秉持会计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服务的立场,明确提出了根据法律事实记账的基本原则,记账必须具备原始凭证,这样才能提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法律证明力的信息。因此,资产的市价波动只能用于补充披露而不能用于会计记账。作为对比,主流的决策有用观则主张会计要为证券投资者提供对其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它不要求记账必须具备原始凭证,主张把资产的市价波动记到报表上。这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分歧。未来的会计理论建构应当尽可能区分法律事实和金融预期,避免将两者混合列入会计报表中,否则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都可能会受到冲击。


4

Q:项目团队一贯主张要开展促进会计立法、会计教育和会计实践的理论研究,今后将会如何坚持这种理念、保持这种特色?


人大会计学科60多年来的鲜明特色就是长期坚持用原创理论促进会计立法、会计教育和会计实践,包括把科研和教学直接对接,把教学和实践直接对接,把科研和立法直接对接。我们准备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争议性规则进行全景式的理论剖析,论证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的同步优化方案,支持立法机关建设和完善既面向国际趋同、又符合中国经济法律环境和实践需要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项目团队积累了《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研究》、《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关于会计理论的反思》、《会计规则的由来——对美国经验的辩证分析》等著作,这些著作将于近期出齐。项目团队成员提交了一批资政成果,学术观点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国家高端智库报告》。项目团队成员还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为提高我国会计教育质量做出了一些贡献。


我们会继续坚持这一特色,在现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稳步保质保量地创作著作、论文和译著,为立法决策提交资政成果,为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企业管理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人大会计学科特别重视将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结合起来,用理论研究促进立法实践。正如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子课题负责人徐经长教授所说,“阎达五先生等前辈凝练的人大会计学科传统特色,我们一定不能忘、不能丢,要坚持以学术研究支持立法实践”。


5

Q:选题入选对您本人今后的科研或者说教学有什么意义?


我从事会计科研和教学多年,财务会计、会计准则是我一直关注的领域。近些年喜欢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经常会有一些想法,慢慢酝酿,使之成熟。在与学生、同僚的交流过程中会将想法具体化,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这是我近些年比较习惯的模式。现在选题入选,肩膀上也多了一份责任,目标也会相应调整,不能再只是停留在思想交流碰撞层面,而是要有相应的成果,把思想、想法、灵感记录下来。这个完整的过程也会帮助我更系统化、结构化地思考我从事的科研和教学领域,这对我自身也是很有意义的。


6

Q:商学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继续秉承怎样的理念?学院在科研上要保持怎样的方向和动力?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要避免把理论和实践对立起来。社会科学的理论归根结底是要投入社会实践的。会计学科是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基本上所有会计研究的问题均来源于社会实践。


我们人大商学院的愿景是“做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这个定位很鲜明、很独特。学院和学校长期对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寄予厚望,要求会计学科持续重视基础理论积累,这是学院战略定位的体现,项目研究团队也是学院科研文化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常常强调这么一种思想,即学术研究的价值并非取决于方法论,而在于研究选题是否有意义。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人大商学院这种将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学院的这种办学特色应予以保持和发展。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往往具备其鲜明特色,中国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可以而且应当把实现学术成果的外译输出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推动外向型国际化的科研导向,主动输出本土原创成果,把知识创造作为学术研究的首要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从而以本土原创成果引领学科发展,为国内外经济管理教育共同面临的困境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7

Q:您能用自身的经历或者经验,为商学院致力于会计学术研究的同学提出一些建议吗?


《会计研究》杂志、《光明日报》等刊物在最近十年刊登有一些针对经济管理领域“只出论文,不出学问”问题的反思性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会计界同仁反复指出,不少会计论文跟本学科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教科书里面少有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


之前一位博士生邀请我给一个会计学术交流平台的青年学子们写几句寄语,我想了很久,家里书桌上摆满了各种版本,因为觉得要对大家负责任。最后选了十六个字送给青年学子们:“内外结合、远近兼顾、问题导向、贡献至上”。


当今学术界,浮躁之风颇为盛行,急功近利似成常态,年轻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会计学者在此环境下从事学术研究实属不易。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在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衡量标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被视为学术成就的最高境界,而对于论文的实际贡献却不够重视。但我坚信,学术评价机制的矫正与优化,只是时间问题。


“内外结合”是说既要适当关注专业外相邻学科的最新进展,更要关注专业内部即会计专业本身的核心问题、基础理论问题,专业内外的关系要界定清楚,不能总是在专业外面打转转。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而且学者人数众多,本学科权威期刊很少,因此会计学者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相当困难,而要在经济学、管理学的权威期刊上发表会计理论文章更加困难。受制于现有的学术评价机制,承受着拿学位、找工作、评职称的巨大压力,一些会计学者不得不转向非会计主题的研究,寻求在经济学、管理学的权威期刊上发表非会计主题的论文。这种迫不得已的应对之策,完全可以理解。但也应充分认识到,如果我们长期将研究主题聚焦于专业之外围,将研究目的定位于眼前之近利,可能会妨碍我们学术水平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增强,容易导致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会计学者理应重点关注会计学科以内的研究主题,着眼于自身和会计学科的长远发展,针对真实的问题,开展真正的研究,追求真正的贡献。


“远近兼顾”是希望各位同学既要关注眼下的问题,关注自身眼前的发展,也要有长远眼光,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长远目标。


“问题导向”是希望同学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外围转、面上漂”,由于会计学科的独特性,要多与实践结合,不要脱离实际,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导向。


“贡献至上”是希望青年学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深入且透彻的认识,明白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意义,意义何在,要有思想,要深度思考所做研究是否能指导实践,是否对学科发展或者说对实践有贡献。


实际上,项目团队成员也长期面临原创成果发表困难的问题。目前流行的是跟班式、追随式的研究,呈现出细碎化、套路化的倾向,而基础理论研究却往往被视为非主流研究。承蒙《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优秀刊物抬爱,团队成员的一些见解,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和具体规则仍有待完善”、“根据法律事实记账是会计保持其行业价值的底线”,得以在次贷危机到达顶峰之前与广大业界同仁见面。现在,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和反思会计理论的导向问题,本项目团队将在这方面做一些基础工作。


可以说,前面的寄语是希望与青年学子共勉的。本土会计理论学说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业界需要共同努力,唯如此,方能建设形成与域外主流学说并驾齐驱的会计理论学说。


版权声明:

图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MPAcc,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MBA China观点。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更多商学院教授观点推荐:


【MBA教授观点】陈春花:重拾经营之本质


大学的意义:管理学教授可以贡献什么


精彩推荐:


独家发布2017管理类联考真题及答案


34所自主划线院校MBA管理类联考复试分数线汇总


专家预测2017MBA管理类联考分数线基本在165左右


欲了解更多商学院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友情提示:2018管理类联考(MBA/MEM/EMBA)备考群459353097,2018MPAcc备考交流群214136678,欢迎各位备考生入群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MBAChina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