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部规范下 寻找MBA招生突破口

MBAChina
2016-06-04 11:36 浏览量: 2231

MBAChina网讯】5月27日,第五届中国MBA暨管理类专业学位招生经验分享论坛在四川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由MBAChina网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承办,淘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以“创新思维 实现招生新跨越”为主题,,诚邀业界精英、专家出席,一同交流观点,共享经验,与不同专业招生负责人共商当下招生热点问题。本届论坛共设三大主题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主题论坛二“如何在教育部规范下 寻找招生突破口”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以下是主题对话: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讨论环节,有的学校是讲怎么活得好,有的学校是讲怎么活得了,我们根据情况有一些讨论。


李红权:前面的全是985的,我们虽然是211,但属于地方院校,客观讲我没有任何招生压力,因为我没有招生指标,学校给我100个照样招得了。


主持人:你们一年招生指标到底是多少?


李红权:我跟学校要100个指标他不给我,不到100,这几年在下降。


主持人:假定50-80,有的学校也面临这个问题,他很幸福,指标超额完成。下面你们可以向上面老师提问。刚才微信里已经在提问,你的学校遇到什么困难,请他们出出主意。


提问:邵老师你刚刚讲背靠大树特别好,我是西北大学,带西安,我们学校1902年成立,是百年的院校,又是经管类,学校校友资源很丰富,我不知道你们跟其他院系是怎么对接的?您这块儿能不能具体谈一下,就比如我回去之后我就可以找我们学校最牛的地质系,地质系基本把中国石油行业都垄断了,就看能不能在这方面有一些具体的做法?特别实在的做法?


邵景波:其他学校的资源,不是靠个人关系或怎么样,因为我们学校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哈工大的项目都会整成成果列表,甚至挂在网上。我们去年把这个事情作为重点来做,因为我们哈工大有一个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这个公司下面有七十多家企业,都有哈工大背书的,哈工大在那里面都是有股份的,这些股份他们手里就有一些项目,还有一些项目在老师手里,哈工大的项目是让人非常振奋的,而且有一些项目在老师手里过了很多年,就缺一个市场化的环节。2014年底资产公司人给我们讲,说2014年底浙江企业家组团来买走了哈工大10几个项目,听了之后有一点心里冰凉的感觉。


为什么?因为黑龙江也有企业家,但跟浙江企业家的分量不能比,浙江企业家都是几十亿资产,我们黑龙江的企业家跟他们玩不到一起,比如有的项目一投至少几亿才可以参与当中,所以他们就会退出。但后来我了解到事实并不是这样,浙江企业家他们来哈工大选项目的时候也不会说我一头几个亿都砸在一个项目上,他们十几、二十个人来,选项目时每个项目投得不多,而且是抱团取暖,黑龙江企业家缺少这样的意识。如果找到学校项目和所在区域生源的特点,如果不擅长抱团取暖,那EMBA这个课堂,同学之间的交流,你要去改变他,你要帮助他去成长。


黑龙江的企业家活得很快乐,截止到2013年底,陆昊省长来到黑龙江之前,黑龙江连续七年没有上市公司,哈尔滨连续九年没有上市公司,哈尔滨的EMBA怎么去招生呢?如果我们定位是高大上的企业老总,那你肯定活不下去了,所以目标要定低一点,帮助企业成长。现在我们的学员当中有一些在考虑上市,有的在考虑挂牌新三板。有的企业家很无奈,你跟他说为什么不上市呢,为什么还要上市呢?我赚的钱还要给别人花,他这样的思路,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花,这就是观念的转变,要结合当地学员的特点看你学校能为这些学员做什么,一方面通过你的教学改变你认为不是特别好的观念,另一方面根据学员特点搭建相应的平台,能够得着的事情去做,未来才能实现的就有一点来不及。


现在有一点,学生到访打电话的时候,你承诺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说。因为你在招生的时候接触学员,接触完之后开学了,我会经常见到学员,在各种活动上,我可以很自信的跟每一个学生讲,我说邵老师在你们咨询的时候有没有欺骗你们,有没有说假话。他们都说你没有说假话,但是你没有说完。应该让他来了以后你说的东西不够,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这样他得到了口碑,这种口碑传播意愿更强。


提问:我问一下周老师。我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北京我们还有一个兄弟单位是华东的,我们背靠行业觉得有优势,但是我们一直想要改变靠行业,我们要招普通生源更多一点,而且我们现在基本上达到一半多的是普通生源,而不是行业的。现在就是这个变革很多人不赞成,还是希望抓住核心的不能放弃。


周毕文:坚持自我学校的行业特色,在转型的时候不能综合性转,也要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以专业方向和行业方向为突破口。可以设计专业方向,可以选择能源、房地产行业方向,但是因为你的人数有限,所以你只能是着力打造一两个就行了,不能泛泛去转,不能丢掉自我。北京地区的MBA市场从来都不是竞争关系,都是合作关系,每年我们几家院校联合召集北京地区MBA市场交流会,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参加学校达到90以上,人数有七八十人,我们是共同交流、共同把市场做好,每个地区、每个批次应该建立协作机制,跨地区交流,比如说我很想和西北的院校建立一对一的合作交流,否则我生源想推荐,找不着人,在群里呼应没人理我,也很难受,但是我推荐的学生肯定是高大上的,去了能捐助奖学金的。


提问:我是华东石油大学的。招生肯定要做事,做事肯定要花钱,我想问台上几位嘉宾,我想请问你们招生预算的比例,还有就是花在哪些地方你们觉得投入和产出比最有效。


周毕文:这个问题要密谈,不能公开谈。第二,笼统说你投入资金有限,但是你作为主任和招生干事,把你自我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转化为投入是无限的,所以为什么主任们三五年一换,就是把无形资产投完了,被学校榨干了,要不然升上去,要不然掉下来,呆在原地上下多难受啊。在座各位做招生工作都要为自己鼓鼓掌,我们是有一批奉献精神的人,学校投入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化自己为投入,要说具体比例,每个地区不一样,花的钱不在于多少,在于你花的是否有效。张总说了你该移动互联端去投入的时候就不要在网站投了,该电脑投的时候就不要在平面媒体投,因时而变化,跟钱没太多的关系,在于你选的方向对不对。有时候一分钱广告不做,一年能做30场宣讲能做到的话就把自己变成钱去投,当然没有人给你换成价值,也是非常有效的。回答完毕。


提问:华南理工大学。现在大家讨论的好像都是如何扩大生源,但是我有一个最基层的问题,这些生源和考生备考能力非常弱,考上的比例非常低。关于考生备考方面有没有经验,在政策或者实际操作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谢谢大家!


冯承才:这也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每年都在考虑怎么提高上线率,现在因为报考这个,有老师讲年轻化时,年轻化不是年龄小,而是心智小,90后的个性有时都能把握到,上线率的确有问题。我们华东理工会做一些讲座,我们会请当地辅导机构的老师,6月份开始办,一直办到10月份,大概十来次,两个小时的时间不一定能提高上线率,但是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报考我们机构,他来到我们学校觉得占一点小便宜,听一听这个课可能有所长进,但是他来了之后可能感觉他水平的确太差,听也听不懂。


可能有两个方向,有的学生觉得听不懂就不考了,另外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因为自己水平真的有限,他可能抓紧时间要开始备考,所以有这样一个促进作用,现在上海好多学校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大约9月份、10月份会对预约的学生逐一打电话,问他们备考情况怎样,有没有开始学习,计划是怎样的,其实作为一个提醒,其实这就是兜底。可能这么大的电话量,很多学校可能不会做,但是我们会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去学习。还有就是张总他们去年搞的模考,我们学校也参加了,一模考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原来是这么一个水平,那么接下来他可能也会做这些事情。一个跟踪,多多关心他们备考的情况。


张诗华:现在各学校整个备考基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刚才冯承才老师讲的不花钱的,反正你们这个地方肯定有各大辅导班,他也愿意到你们这里来做一点广告,讲讲就能获得很多学生,所以你叫他讲,他肯定很愿意,最大的问题是支离破碎,讲一点东西对学生可能并不有太大的帮助,各辅导班讲不冲突。第二就是学校花钱,每年北京有一些学校都会做,自己找比较好的辅导老师给通过提前面试的学生给他们上大概十天左右的课,这是学校自己掏钱给老师的。第三个形式,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深度免费的活动,比如导学、强化、模考给到学校,学校只要建一个公益教室,你学生过来上课就好了。


提问:我想问同济大学的徐老师。我是做国际项目的,你们现在两个国际项目,中外学生比例大概多少?两个项目都是全脱产学习吗?你刚刚说国际项目脱离普通大学毕业进行专场宣传,这个专场,比如一个招生季各有多少次,每次规模多大?


徐勤:国际项目是小众品牌,感兴趣的同行业不会太多。我觉得我有必要讲一下国际项目的重要性,同济今年拿到了两个5年期的认证,也成为了在大陆7所之一拿前三个国际认证的,如果按照我们之前上任院长的说法,如果少了国际项目会,我们对国际项目的重视度,无论从预算和投入来说都是很高的,目前两个项目是以中国学生为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两个都是在职的,我们现在英文班以IMBA为主。如果拿去年作为例子来说的话,宣传批次的密度或投入其实也是随时在调整的,我们国际项目在去年开始的时候,招生势头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它的学费涨到28万8、涨到34万8,冲击很大。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大概10月份以后,加强了很多宣传密度和场次,包括投入。我们人手也很有限,一个项目就是项目经理跟进,然后配学术主任。至于刚才有些同行提到的投入金额、人力,我想更多的就是随着市场随机应变,谢谢。


提问:东北师范大学荣立敏,师范类院校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学生都会问你们有商学院吗?你们还有MBA啊?而且其实东北师大是师范类的第三批,但是在MBA中是第八批了,我们办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我们走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晓得怎么凝聚自己的特色,师范类比较尴尬,因为不是出身,我们没有管理工程、理科生的思维,更多是依托我们学校文科的东西,所以更多只能强调深厚的人文底蕴。李老师你们是怎么凝练自己特色的,如何推广,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李红权:这个问题是师范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我们学校为什么没有招生压力?一方面是指标少,另外是很多人很认可我们学校,现在的招生都是指市场,不可能说面向全球全国。对地方院校,先满足地方需求,地方的需求其实是很强劲的,比如我们没有教育部新规之前不存在招生的问题,因为都是移动班、地税局先交班,考上一个就扣钱,钱就放在学校,反正考上再说,最后搞了半天才三五十人,单位全考。为什么会认你这个学校呢?因为我们学校历史比较长,在湖南省培养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包括政府机构的市长、省长,认可这个学校,所以你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来做市场宣传。比如我们侧重湖湘文化、湘商精神,我们周边两个985,跟我们学校连在一块,我们学校也没有围墙,我们压力也很大,我们是三个学校连在一块的,没有任何围墙,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但是别人很认我们这块地方,所以要挖掘自己的亮点和自己的校友关系,招生的问题我给你讲绝对不是招生办的事情,如果招生办强力推这个事情那就搞不成气候,因为要真的办起一个班,几百万打过来,那老总肯定要做决策,很多就是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靠钱,靠钱这个是违法的,你要提成,你以后要小心提成的问题,这是很严苛的。要广泛发动学校老师,甚至校友,招生工作没有那么难做,我接触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我看了刚才各位的发言非常精彩,上午我非常忐忑,因为张总很有意思,他往这儿一座说我们开始讨论怎么样面对突破口。我说你上午都把活儿干了,我下午还干啥,而且下午给我一个帽子,如何在教育部规范下寻找突破口,这让我更紧张了。我们各位老师在这里谈了怎么弄,我感觉很成功,你们要问的问题各位老师都回答得比较清楚。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


要找突破口,我认为我们应该团结作战,像周老师讲的我们作为MBA分子,应该把中国MBA的品牌打出去,清华、北大、上海交大这一类学校你们喊痛我们理解,但是我们不可怜你们,你们应该是走出去,包括同济,你们就跟洋鬼子去战,突破,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夺生源,不要跟我们这一类学校争夺生源,这应该是突破。国际化部分让他们走出去,需要提供子弹我们来提供。后面稍微一点的,各学校要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或者说自身校友资源,寻找特色化。比如电子科大我就非常感谢李总理,李总理说“互联网+”,一想电子科大,李总理喊我就跟什么。还有的学校讲区域化突破,还有湖南示范就是区域化的,除了你们两个985,我在那儿也活得很好。还有其他的思路,我们通过这个一点点突破,经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就要考虑怎么跟欧美抗衡,不是探讨突破了。突破的意思就是因为我们禁锢在里面,我们要脱离这个藩篱才能突破,突破有两种,一种是毁灭性创新,自己灭了再出一个,互联网就是这样的。第二就是渐进式创新,我们慢慢一点点突破,我们可能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是渐进式创新,不是毁灭性的。估计十年以后在座很多都是院长了,参加院长论坛探讨怎么跟国外对抗和争夺国际市场了。


这个环节到这里结束。


更多教授观点推荐:


清华MBA刘玲玲教授详解“宏观经济与供给侧改革”


浙大管院高尚全:华为的创新为什么可以如此成功?


精彩推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MBA项目招生专题


全国各院校2017MBA提前面试时间汇总


第五届中国MBA暨管理类专业学位招生论坛


欲了解更多教授观点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jsgd/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