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帏:加强和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完善创业相关政策

MBAChina
2015-05-15 11:03 浏览量: 2087

MBAChina网讯】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2015年5月6日,国务院在清华大学召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座谈会,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主持,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和有关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出席。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兼清华x-空间(x-lab)学术主任张帏应邀做了专题报告。发言稿如下:


发言题目:加强和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业相关政策


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有效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其最终支撑靠什么?要靠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如何培育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这是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它意味着必须改变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关于这一点,我今天不在此展开谈。


主要谈的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直接相关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第一个大方面,加强和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建设必需的实践、实习环节及相应的空间和平台


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这很好!但是,如果大批大学生盲目和盲动地创业,直接“下海”,那后果和中长期影响又会如何呢?大家都知道,创业的失败率是比较高的,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则更高。全球创业教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Jerry Timmons教授有个经典的创业过程模型,指出了创业的三要素,即:机会、团队和资源。从这三要素来说,大学生总体上都相对缺乏。但是,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有闯劲,接受新事物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快,精力旺盛,并且没有太多成见和包袱,完全有可能做出重大的、革命性创新,并创建伟大的企业。


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克服或者补缺其短板呢?


很多人自然想到,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的确,要继续大力加强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包括MOOC课程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大赛等。目前高校创新创业领域的合格教师匮乏,要大力加强国内师资培训,同时通过引入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联合授课或者担任实践型教师(讲师)等方式弥补学术型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除了加强这些相对常规的措施外,我们还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更大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理工科大学都有“金工实习车间”、工科学生还通常需要去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需要实习和实践环节,才能激发其创业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不过,创新创业教育和金工实习又非常不同,我们不能闭门做“锤子”——更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让同学近距离观察和亲身体验社会的创业创新,我们才能实现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同学们了解创业创新中的艰辛、失败,更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理念和方法,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业创新,培养其团队精神,并形成相关的网络和资源。


具体的几点政策建议:


(1)政府引导、支持和资助重点高校或其它有条件的大学中创建教育公益性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空间。这个平台和企业、社会孵化平台不一样,其教育性和公益性大大优先于商业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包括从社会招聘全职专业工作人员的人工费用和人才引进政策。但政府目前常常只给予一些硬件和场地费用补助,不给人才费用和政策)。


(2)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分层次、分阶段:(a)一小部分有能力和意愿去创业创新的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创业;(b)一部分同学可以参与到创业企业的创业创新过程中;(c)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若干年,通过积累一定经验、能力和资源后再开始创业。


同时,要对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创新创业进行分层引导。要更多支持引导研究生、博士生开展创新创业,因为他们相对心智更为成熟、更有相关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他们创新创业更有条件,更有成长性,完全有可能更好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方面,国家目前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很不够。


(3)政府引导开展校企合作联盟,帮助大学生到有潜力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实习和实训。这对大学生和亟需合适人员的创新型创业企业双方都会有很多帮助。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公开选拔有资质的中介(包括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来开展具体对接工作。


在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大学、地方各级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市场的作用。


第二个大方面,完善创业创新相关政策,包括一般性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


1、现有创业创*策:要增加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透明性、信息可获取性,要让创业者够得着政策,这才能节省创业团队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进而最大限度发挥扶持政策的作用。


(1)建议对中央、各地方政府的创业就业政策整合梳理,统一平台发布,做到“出口”统一。很多团队反映,他们对创业扶持政策不清楚;大学生毕业生如果到异地创业,更是不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


(2)有些政府支持政策不透明、申请流程太复杂、或者由于评判的人不专业而失去了公平。中介经常在申请政府基金中起到很多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申请流程复杂,或者信息不透明。例如,很多政府的创业比赛或者创业资金支持,让一些外行人做评委,简单地强调博士数目和发明/专利数目而非项目真正质量,导致好的创业项目需要得到的扶持资金被一些临时拼凑的假项目拿去。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包括第三方)对创业扶持基金和政策加强管理及后续追踪、研究,并及时调整政策,以确保政府引导基金和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2、进一步对所有初创企业进行工商、税费制度改革,更加切实减少初创企业的负担(费用、时间和精力)。


尽管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采取了很积极的措施,但力度和落实效果还不够。


(1)初创创业相对于成熟企业的一个很大不同点,是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其注册地、注册资金和股东(包括创业团队人员的进出、创业股权融资导致的股东变更)等在创建之初的前几年常常会发生变化。但目前的相关变更手续比较费时、费力,建议尽可能简化手续。


例如,如何让新创企业在没有办公地址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启动起来,而不是把一笔钱花给中介购买虚假注册地注册(新创企业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不统一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真正服务于此的公司,如清华科技园启迪孵化器反映,他们办的大学生集中创业办公区,工商审批还很麻烦。建议: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研究一下,能否允许创业企业在公司成立的前3年可以不需要提供注册地(只需要落在某个区、县即可)。


(2)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初创企业营业税采取阶梯式费率,取消初创企业的部分税费项目。同时,在工商税务常规费用对初创企业减免后,税务软件升级收费、社保平台数字证书、国税数字证书等各种每年都要缴纳的费用还是不少,建议对此类费用进行审核,形成统一标准。


(3)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创建企业的员工社保,能否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进一步进行减免?例如,减免时限为1-3年。


3、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政策问题:


(1)应届大学生毕业创业的落户问题:他们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户口/居住证/暂住证问题。


例如,非北京籍的清华应届毕业生创业,其户口立马被打回原籍。在校/应届毕业生创业者的户口问题:毕业后无法留在北京,对于创业很不利。建议:能否在学校冻结一段时间?或能否通过对创业者及其创建的创新型创业公司的客观评价体系获得相应的资格。这一点,上海按照打分的方式,达到什么条件就可以办理相应的手续。但北京这方面没有具体措施。

另外,北京还有一个政策:本科毕业生超过24,硕士超过27,博士35以上的,就不能落户北京。这个政策本来是针对就业者的,而不是针对创业者的。能否对创业的应届生有所调整?例如,有个2-3年的宽限期。


(2)大学生创业创新,有的会面临成果界定问题(职务和非职务成果),这方面需要有明确的规范,但不易过于严格。


(3)目前中国高校有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其中一些人毕业后希望留在中国创业或者作为共同创始人参与创业,但目前我国政策几乎完全限制了外国留学生在华创业的通道。各级政府都说,要学习硅谷。我在斯坦福商学院做过访问学者,我知道,“硅谷”本质上是全世界最有效的人才在那里创新创业啊!建议:政府认真组织进行调研和研究这方面政策。


4、完善其它相关创业政策和服务


(1)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扶持措施和政策,例如创业前期缺项目、缺能力、缺经验(分享更多项目资源和创业信息);创业中期缺场地、缺资金(提供专门的孵化基地,和小额担保*);创业后期缺服务(应当有持续的跟踪服务)等。


(2)如何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于创新创业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银行不愿意接纳新创企业开户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清华x-空间通过与2家银行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对大部分创业者来说,这仍然是个非常耽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此外,虽然银行都有相关政策表示支持小额*,但是在实际申请*的时候非常困难,银行信贷可能缺乏非常可行的评估措施。


对于那些专注于投资早期阶段的创业企业的专业创业投资机构,政府应当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等于政策优惠。毕竟投资这阶段投资的风险很大,应当给予鼓励,支持其对冲投资风险。


(3)社会职称评定一般来说与创业者/创业企业完全没关系。但目前政府的一些申请又与创业企业拥有多少工程师等挂钩。建议政府给创业者一个相关通道。


附件材料:


1、用新型教育模式培育创意创新创业人才——记清华x-空间(“三创空间”)创办两周年


2013年4月25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清华14个院系联合创办“清华x-空间”(全称: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简称“三创空间”;英文:x-lab),至今已经成功运营两年。两年来,这个“三创空间”探索培育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成效初显,其中一些经验可为国内高校培育创造性人才以及在高校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示范。


2、实际毕业生创业典型案例:落户问题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陈家轲同学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典型,他开发出来了一种创新的重金属水污染处理技术,在清华x-空间(x-lab)的帮助下,创建了弱水无极公司。目前该公司每天处理约8000吨废水,每个月减排重金属约3吨,目前累计共处理近20万吨重金属废水、减排80吨左右的重金属,是目前电镀废水达到《GB21900-2008电镀废水排放标准》最顶尖的技术服务商。


陈家轲同学反映如下:


“我想去上海创业,上海落户的要求是5月31号前在上海注册公司,在12月底前办理手续即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5月份是论文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从北京去上海注册公司不太现实,其次清华的规定是创业者一毕业户口就打回原籍,那么意味即使5月前在上海注册了公司,毕业后户口还是要回原籍,再从原籍去申请办上海户口。


而以其他的方式毕业的同学要么户口去对应的单位,要么可以在学校冻结一段时间,但是创业者没有这么待遇。比如在北京创业的同学也面临户口的问题,因为他们放弃了工作,意味有一部分人放弃了户口,但是创业做得好的,解决了社会就业的问题,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总体来说是有贡献的。虽然户口不好给,但是能不能给个居住证什么的,让其享有一部分权利。”


更多教授观点推荐:


田轩:用标杆性项目引导国内MBA教育行业乱象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院长:大量中国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国


精彩专题推荐:


共享招生成果 共对招生形势


欲了解更多关于MBA杂志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html/mbazz/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