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暨南学堂走出的华人教育慈善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019-06-06 13:03 浏览量: 4615

【暨南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指出暨南大学人才济济、名不虚传、作用独特、前程远大。

113年来,暨南大学矢志不渝,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皆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火种”。

【暨南传奇】栏目,将通过一个个故事重现鲜活历史,回溯暨南传承的脉络,呈现暨南群星璀璨的精神感召。传奇是时间的拓片,它是故事在岁月的层层夹缝中沉淀的结晶,印刻着历史的脉络和时代精神的剖面。暨南大学走过的113年岁月,同样一层层拓下了暨南人的风貌。百年暨南的年轮当中,正藏着许多被历史淘洗得熠熠生辉的传奇人,传奇事。

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李光前在新加坡大学校长就职典礼的演讲

人物简介

李光前(1893-1967年),原名李玉昆,福建省泉州南安梅山镇人。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 、慈善家、教育家。1909—1911年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少年漂泊,求学暨南

李光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时家境贫寒,十岁时随父亲出洋,迁往新加坡谋生。

父亲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在新加坡,李光前进入当地学费低廉的英印学堂接受英文教育,而为了不忘记母语,周末坚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课余时间更是大量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对祖国充满着深刻的感情。

1906年,在清末*的影响下,清政府创立了专供华侨读书的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前身)。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进南京暨南学堂就读

在暨南学堂学习时,李光前一如既往的勤奋努力。当时从南洋来的侨生,其年龄与程度均参差不齐,入学时经考试编班,李光前读的是中甲班,这是最高的班级,读两年便是中学毕业,所开课程有经学(四书、五经)、外文(主要是英文)、数学、博物、绘画、体育等科,据与他同班的老校友凌应征所作的《暨南谈往》中写道:“无论学年或学期考试放榜时,中甲第一名铁定是李应征,第二名是李光前,总平均超过100分,好像是105分,这是因为记功加上去的5分。”另一位老同学陈维龙在《李光前博士传》中也说过:“中甲毕业考试,先生(指李光前)成绩冠全班。”

可见,青年时期的李光前聪明好学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他写的《试论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多篇优秀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刊印给学生仿效借鉴。正是凭借着这份聪慧努力,两年后,李光前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暨南学堂毕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毕业后,先后进入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也停办了。

李光前乘轮船回到新加坡,在道南学校及崇正学校任教,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3年后,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以谋生计。从他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天道酬勤,青年学子应该珍惜学习机会。

事业有成,捐资助教

李光前回到新加坡后,因为精通中英文的关系,经友人介绍进入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开始进入商界。办事干练精明,业务能力强的李光前很快就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这时的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贵人陈嘉庚。

陈嘉庚与李光前

1916年,陈嘉庚的谦益公司急需一位精通英文的职员来拓展橡胶业务。陈嘉庚赏识李光前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就礼聘他到谦益公司。

李光前自1916年至1927年,在谦益公司供职11年。这期间,他协助陈嘉庚和陈敬贤昆仲将谦益公司的事业做到顶峰,仅1925年一年树胶厂就盈利400余万元之多。在谦益,李光前不仅在陈嘉庚的指导下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他也在陈嘉庚的关照下收获了人生的爱侣。1920年,27岁的李光前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相爱结婚,婚后两人恩爱不移,携手走过了风雨一生。李光前在谦益工作的11年,为其日后独立开办南益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0年,李光前与陈爱礼结婚。

1927年,李光前离开谦益,开始独立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次年,南益公司正式开工营业。

李光前目光长远,格局广大,后来进军金融业,与人投资合办华商银行,后将其与本地两大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时至今日,新加坡华侨银行仍是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设有分行。李光前一跃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被人尊称为“华侨银行之父”。

1962年,李光前为中华总商会大厦奠下基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光前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深知教育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加上受陈嘉庚先生身体力行捐资办学的举动感染,他在开创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回馈社会。

李光前投入大量财力、精力,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积极捐助文教及社会公益事业。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基金会依然遵照他“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项科技文教活动。2000年9月,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向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捐赠一百万港币,以此表达海外炎黄子孙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李光前在新华楼前同国光中学领导亲切交谈

李光前对科教事业的无私付出,博得了海内外一致高度称赞。1964年他获得了马来西亚丹斯里(PMN)高级勋衔,是少有获得该勋衔的新加坡人。

无私奉献 心系祖国

不管身处何方,李光前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

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光前因为出席世界树胶大会滞留在美国无法回来。他便利用参加世界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发动海外侨胞为祖国筹资捐款,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在自己的产业遭受战争重创,无法拿出钱来继续支持家乡学校时,他甚至靠典卖家中物品来为学校筹资,他说,“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这一份赤子心,这一份爱国情让人感动。

李光前先生被新加坡元首任命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李光前,在创办或资助学校时,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分种族,一律平等看待。例如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学的校舍就是李光前捐建的;二是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例如新加坡福建会馆为华侨华人子女建设的光华学校,因为受到了李光前先生经济上的支持,便想取名为“光前学校”。李光前在知道此事后,坚持把“前”从校名中取下来,换上“华”,意为光耀华文,光耀祖国。

1965年,李光前因患肝癌回国治病。在此期间,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赞扬他的拳拳爱国心,并对他在教育和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生活上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7年6月2日,因医治无效,李光前在新加坡逝世。

周恩来总理接见李光前

子承父业,善举相传。李光前先生生前育有6名子女,三位儿子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受父亲慈善精神的影响,一同主持以家族名义运作的“李氏基金”。

李氏三兄弟弘扬先辈“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奉献精神,仁义慷慨,慈善济世,大有父风;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抚恤救难等慈善福利事业无不尽心尽力。李氏基金自建立以来,不仅让新加坡人受惠,还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受惠,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慈善基金组织。

从左至右为: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

“以公立世,以毅处世”。作为一代侨商,李光前毕生爱国爱乡,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早一辈的暨南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中国华侨华人在世界舞台上的风采。他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怀,也已成为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他,是祖国的荣光。

李光前先生在暨南学堂的学习仅有短短的两年,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商界的拼搏精神却影响着一代代的暨南儿女,他的传奇人生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