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MBAChina
2017-08-20 10:51 浏览量: 2360

MBAChina网讯】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学习。当我们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时,你要做的,不是一味埋头于书海及知识的海洋之中随意遨游,而是如何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增值。这种增值,抑或是你自我价值的提升,抑或是生活某一方面趋向完美的体现,也可能是专业能力的增强。


新的经济形势,充满激烈的竞争市场,你不会有太充裕的时间去涉猎所有的知识。作为想要以知识或是专业能力赢取别人尊重的工作者,比拼的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你的学习能力。


如果你拥有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建立了一套深度获取知识的体系,你就拥有了将所有需要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同样也将仅仅知道的概念转变成了熟练掌握的知识,为你日后驰骋于职场奠定一生的基础。


其实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你可以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1. 利用一切机会与工具搜集知识


我们习惯了利用网络来搜集自己的知识。通过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的领域。事实上,搜集与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除了网络这个工具外,也可以去图书馆、书店。甚至利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来了解。


这种方式可以是你在相关的商店、商场所宣传的文案,也可以是你在看电视时获取的相关知识点。这种知识的获取需要你时刻提高警惕,将自己周遭感知到的一切加以利用,为你日后深度的学习与整合提供素材。


当然,这种搜寻一定是基于兴趣及好奇心驱使的,这样才会使你不会忽略所有与该知识点有关的东西。同时,无论你是通过他人的演讲、文章、网站还是其他的渠道获取的知识,一定要注意将别人忽略的东西整合起来,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相对完整的知识获取体系。


2. 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刻保持思考


你所要解决的,是你希望实现的结果与现实结果之间所出现的差距。也就是说,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别人关注的问题,可能不是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来说,A问题可能是他的问题,但是对于你来说,B问题可能才是你真正的问题。因此,找到你真正的问题是一件困难的事。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是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用忽略的办法来测试。当你将这个问题忽略掉时,你是否会感觉到具有相当的痛苦。

这就是说,如果你发现无法写一篇优质的文章来向老板交差时,那么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精炼语言、如何融会贯通知识、如何正确表达观点、如何巧妙体现你的思维都是你有可能是你所要真正面对的问题,也是你在当前所要解决的痛点。相反,如果忽略掉这些问题对你的生活与工作没有任何影响,那么他就不是你的真正问题。


这是由于这样的问题,你在吸收知识时会加以特殊的关注,使你的思维一直处于渴望解决问题的状态,进而会保持不间断的思考。


3. 追随内心,认知性理解


认知性理解就是你要依据自己的心智模式来思考。不要强迫自己去思考问题,你要依据自己的内心,要随心所欲。你可能会有自己的体会,当你越不想干一件事情时,你的思想抵触就越大,最终出现的结果也并不乐观。这就是说,当你在心智驱动的前提下,你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主动,你对自己的认识更为深刻。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知识相通,获取的知识越多,学习越容易


在获取知识时,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点,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进而成为自己知识地图。就是依靠这种知识的脉络,你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模式。这就像是游泳一样,当你学会游泳这项技能,不管是你在哪个游泳池,你游泳的技能是通用的,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


当你将散落于各个“角落”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就会对你想要学习的特定知识有帮助。也就是说,当你下意识的去获取广泛的相关的知识时,最终对你想要专研的领域是有帮助的,这会使你加深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的理解。当你知道的知识越多,你学习起特定知识就越容易。这就是知识相通的道理。


5. 亲身实践与体验,让你的感知更直观


当你想要学习一项新知识或是新技能时,亲手操作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比如你想要学习如何操作电脑时,电脑操作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表层的感知,如果想要真正学会操作电脑,一定要动手实践。这也像是学习滑雪技术一样,教练的指导只需要20分钟,接下的日子就需要你上滑雪场去不断训练。


通过这样的训练,你才慢慢掌握了滑雪的要领,最后实现操控自如的滑雪技能。也正是因为这种亲身实践与体验的感知,你的精力才会全身心的投入,你的收效才会明显。


6. 利用闲暇时间,不断尝试新事物


在平时的闲暇时间,你会做一些事情来消遣。这种消遣的方式可能是写生,可能是旅游,也可能是其他方式。当你通过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你会获取在固有生活模式下的不同体验,甚至是想法与思想。这就是利用闲暇的时间,在追寻可能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中,也有可能会构思出全新的东西,也有可能加深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7. 通过讲故事,赋予认知意义


其实故事是对原有真相的一种构筑。就是通过再复述的形式将事件描述,其实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当然,故事与真相对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真相是客观存在的,而故事需要你参与其中。通过你主观的阐述,知识才会为你所用。


讲故事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将你看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这么简单。即使是在心底墨讲一遍,也能加深你对该知识的理解。当你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阅读或是学习时,你只是接收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到底有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这就意味着,将一个知识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你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甚至是讨论。


8. 经过思维碰撞,产生更好的想法


对待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辩证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这就是说,你可以将一个知识点一分为二来认识。经过你思维的思辨,你会对产生更好的想法。


一般来说,你可以用怀疑的精神来面对问题。实际上,人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科学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你现在认识到的问题,在10年后可能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这就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利用这种精神,可以使你脑洞大开,对认识到的事物不断研究、追踪。


你也可以用批判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其实这是在你学习到的知识点中提出问题 。你可以在作者的观点之上找出更多的论据来支撑他的观点,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质疑。这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去质疑一个作者的观点时,你一定要有理论依据来支撑。千万不能毫无依据的否定一个观点,那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9. 以他人的智慧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征求他人的意见,与他人交换想法是你完善一个观点的重要方法。因为在你的认知里,可能出现观点的不全面、认识的不深刻的情况,通过与他人的知识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经过加工与整理,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可以将这些知识为自己所吸收。


10. 利用文字与图片,记录自己的思维


在任何地方,你都应该携带纸和笔,甚至是平板或是笔记本电脑。无论遇到任何问题时,你都可以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学习工具进行记录与创造。通过文字的力量,可以展现出知识的炫丽多彩。针对数据,你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更直观的展现出来,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11. 通过系统思维,让一切化繁为简


透过知识的系统,进行归纳与整理,把树的枝叶削去,只留下树干的过程,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系统无处不在,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电脑也是一种系统,汽车同样也是一种系统,系统无处不在。世界的万物是由单细胞的生物向系统更复杂的更高等级的生物进化。我们认识一类事物不需要一个一个去了解,而是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摸底,抽其精要,研习其精髓就可掌握。


想要简化一件事,你必须要了解这件事。你要秉承的观点是:再复杂的针织物,拆开了都是一丝一丝的毛线。因此,系统的思维是一种提纲挈领式的思维方式。就像赛车时,人人都会认为速度最快就会赢得比赛,但是当你用系统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时,赢取车赛的冠军需要纵观全局,知道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甚至在什么停车。只有这样的系统思维才是最终胜出的关键。


当然,系统思考是一个庞大的主题,你需要应用到以下这些内容:


a. 建立模型:

当我们想对一个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论证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模型。比如,新建一个楼盘,需要首先制作这个楼盘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比对现实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距,找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然后应用到实物上。


b. 动态思维:

就是事物如何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的情况。你要摸清一件事物的系统到底是如何保持稳定或是不稳定,为什么该系统不可预测,以及出现状况时如何进行控制。


c. 观察:

我们知道,相同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会不同。外表看似简单的事物,蕴含着复杂的内核;外表看似复杂的事物,内在可能很简单。


d. 综合效果:

一件事物的整体要远大于各个部件之和。这也就是说,你要研究透各个部件的关键要素,最终综合的系统的效能才会最大,才会发挥出令人惊异的效果。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系统,你只要以系统化的思维来看到这些系统,你的系统思维就会自然而然形成。


通过以上十一条学习要素,你就能构建一个自己的学习体系。将这套体系应用到你的实际工作与生活之中,持续五年之后,你会感受到自我学习的惊人力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灼见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