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弦歌八十载 奋进新时代 | 我与师大的“镜花缘”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8-07-18 10:20 浏览量: 3239
<p>我与师大的“镜花缘”</p> <p></p> <p></p> <p>这座映照青春的镜子,有你,或者有我</p> <p>在二里半的马路边,在三千丈的红尘外</p> <p>八十年的底片,只有你才是无法复制的主教</p> <p>追风少年在你的镜头中,人来人往</p> <p>那个夜晚的立珊车呼啸而过</p> <p>我那些遗忘的单词,散了一地</p> <p>我的灵魂,早已跟不上肉身的风化</p> <p>在你的镜头中,渐次模糊</p> <p>我只好转身,用一江的春潮,将镜片再次打湿</p> <p>让木兰路上的地图,一一浮现</p> <p>在你的镜头内找回,那青春飞过的影子</p> <p>——《一座映照青春的镜子》</p> <p></p> <p></p> <p></p> <p>每天上班开车经过桃子湖,我都忍不住要远眺一下师大校园。有时候,阳光很好,碧空如洗,岳麓山掩映下的师大校园,映衬在桃子湖的水面上,“镜花缘”三个字时常跳在我的脑海,这个体验有点莫名其妙。于是,就有了我的那首发表在“二里半诗群”公众号上的小诗,叫《一座映照青春的镜子》。</p> <p>大学是一面充满魔力的镜子。师大于我而言,更是如此。里面不仅有我,也有你,甚至更多人如花的青春故事。大家都逃离不了这个“魔镜”的吸引 。</p> <p></p> <p></p> <p>我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在考入师大之前,我有过一次高考落榜的经历。那是1999年,我以几分之差与湖南师大失之交臂,被录取到了湖南大学衡阳分校的大专。不服输的我返校复读。在出租房的书桌前,我放了一枚大镜子,上面用水性笔写上“湖南师大”几个字,以示励志。对于当年我所在的乡村普通高中来说,考上师大,已经算是破天荒了,于我而言,也算是出人头地。</p> <p>第二年秋天,我终于如愿,以全省文科972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师大。考上大学,原本应该高兴,我却有些失望。首先是所学的经济学专业,何为“经济”,今后能干啥,我一头雾水。之所以填报这个专业,完全是父母之命。而爱好文学的我,更喜欢中文和新闻系,毕业了当个作家或者记者,成为“无冕之王”。其次是我拿着高出很多的分数,考入刚升格重点本科的大学,有些失落,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怪味豆”,时常咬啮着我的玻璃心。更何况,作为内地省属大学,是否有知名的大师,我更是无从知晓。只是当年高考落榜的经历,时常令自己夜半惊醒,又有了些暗自的庆幸:假如我连师大都没有考上,我又会是怎样?</p> <p></p> <p></p> <p>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让我暂时度过了初入大学的“危险期”。然而,我仍然不安分。先是计划投考中文基地班,尽管有高考语文单科135分的底子,校方却连报考资格也不给我;然后,我便有点消极怠工,课堂上心不在焉,甚至逃课去“堕落街”泡网吧,或者干脆躲在宿舍看当时热播的《流星花园》。当时大学扩招,教室不够用,我们便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断断续续“半放羊式”地学习度日。马伯均教授的《资本论》、唐未兵教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虽然精彩,但我也仅是蜻蜓点水、似懂非懂,后来又有了《会计学》《证券投资学》,我更是听得云里雾里,特别是《高等数学》,更是要了我的命,补考重修过几次。有同学说,我们毕业后大部分的人会去当会计,这令高考数学不及格、不会算账的我,更是感觉前途渺茫,我可不喜欢当一辈子蹩足的“账房先生”。</p> <p></p> <p><img src="/uploads/image/2018/20180717/111a2c5ff82d28d22995e3395c80f35c.jpg"></p> <p></p> <p></p> <p>既然专业无趣,何不搞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就在无比困惑时,我结识了一帮中文系、新闻系的朋友,他们把我带入了师大的“文学圈”,或到报社兼职,令我枯木逢春。细数了下,我当时加入的文学社团不下5个,名气比较大的有黑蚂蚁、学通社等,经常帮忙抬着一块叫“木兰诗行”的硕大黑板,在木兰路上招摇过市,甚至扛过摄像机协助校电视台拍外景。社团的大佬看到我非常活跃,以为有非凡的能量,纷纷拉拢我进入核心圈,并给了理事或部长之类的头衔,然后安排我以社团负责人的名头开展外联活动。很可惜的是,由于羞涩腼腆或是拉不下面子,又不擅长与商家搭讪,我自始至终都未能为社团募集到一分钱的赞助,这令他们一度极为恼火。由于有些文字功底,我开始尝试写些诗歌和散文,在校报乃至《湖南作家》《三湘都市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一些风月文章,大有“徐志摩再世”的感觉。只是那些婉约的文章,加上我名字的女性化,引得不少“登徒子”跑到樟园打听“余春晖”是中文系哪个班的才女,成为笑谈。</p> <p></p> <p></p> <p>按照传统的观念,我在大学应该算是一个“另类”:学经济,玩文学,办杂志,出入各类社团,不务正业。在数门功课“亮红灯”之后,连我自己都感觉有了某种恐慌。如果专业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恐怕连“账房先生”都当不了。</p> <p>而对我触动很大的,则是我作为院报主编对尹世杰教授的一次专访。当时的尹老年近八旬,住在校内的教工宿舍,虽然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还带研究生,而他早在50年代就是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80年代初更是成了我国消费经济学科的创始人。结束采访时,尹老听说我学经济学专业,便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桂冠上的“明珠”,社会急需懂经济的专门人才,学经济大有可为,大学时要珍惜基础专业的学习,厚积薄发,做一个“经世致用”的人。当时我就震撼了,想不到学院居然还有这样的泰斗人物,同时也为自己看轻专业、浪费青春而汗颜。而其时经管学院确实是讲师荟萃、藏龙卧虎,如最初的院长蔡德容,后来的院长刘茂松,还有易培强、谷兴荣等老教授等,都是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甚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只是如我等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心高气傲又妄自菲薄,差点断送了卿卿前程。</p> <p></p> <p>这个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当年我出版文集、加入作协时,院报对我有过采访。我说: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有“经世致用”的精神,先学好经济学专业,解决未来的安身立命问题,闲时也可以爱好文学,或者做点其他有益的事情,未来用它来安放浮躁的灵魂。我必须在这个中间搞好平衡,才能“不负如来不负卿”。尽管当时我的心态还是飘忽不定,但还是笃定了这个信念。大学的后半场,我从“活动家”蜕变成了“修行者”,这是我自己也未曾料想到的。到了大三,我开始频繁出入自习室和图书馆,以研究者的心态加强专业学习,学着分析GDP、看股票K线图,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学年论文和调研报告,还先后获得了“杨树达学术奖”以及学院学生论文大赛一等奖。这些论文后来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并成为我大学毕业后进入证券公司投行的一个重要“加分项”。</p> <p></p> <p></p> <p></p> <p>毕业十多年后,我再回头看,大学真是一面镜子。镜子是最真实无欺的,也是最为包容的,它可以照见作为花蕾的我们的浅陋无知,也可以折射出知识将带给我们的光明前程,让我们知止、有定、能静、得安、无虑、能得,让我们消除内心的浮躁、知耻而后勇。正如《大学》所言:“<strong>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strong>” 只是当时的我懵懂而无知,走了很多的弯路,幸好没有走上邪路,才有了今天的安身立命和安定的灵魂。</p> <p>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我的大学,感谢这段“镜花缘”!</p> <p></p> <p></p> <p></p> <p><strong>作者简介:</strong></p> <p>余春晖,男,1980年生,湖南桃源人,2004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曾在方正证券(SH601901)总部任职,现为湖南省股权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暗香初袭人》、诗集《左手上的月亮》等作品,在《经济日报》《上海证券报》《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p> <p></p>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