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About memary"--谢舒逸副教授分享欧洲八年的学习与游历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9-10-12 23:57 浏览量: 3549

MBA中国网讯】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舒逸副教授分享欧洲八年的学习与游历

讲座回顾

2019年10月11日晚,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谢舒逸教授做客建筑讲坛,作了题为“About memary"--欧洲八年的学习与游历的讲座。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薛佳薇教授和两百多讲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讲座由薛佳薇院长主持。

讲座内容

讲座开始,谢老师用路易斯·康的生平故事做引入,结合路易斯·康设计的建筑提出建筑内部精彩与震撼比华而不实的外观更为重要的观点,同时是否令外行也能感受到愉悦成为了一种新的鉴定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随后,谢老师进一步介绍了自己的游学之旅中印象最深的巴西贫民窟,借以这段经历和案例阐述设计应针对社会问题、改善社会问题,建筑设计不能只谈空间不谈意义与情怀。同时借案例巴西利亚的规划设计来说明过于理性的规划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生机的街道空间、过于生硬的功能分区并不是市民所喜爱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场所。

接着谢老师提出主题词:“memory”。对于“memory”,中西方有着不同认识,西方国家重视物理形成、尺度与细节,而中国(东亚国家)重视功能与精神价值、重意境而非写实。谢老师用诸多中外理论与实例阐述与证实这个观点,米兰的街角建筑、伊势神宫的重建等。对于“记忆”与“建筑”的关系,谢教授用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话语以及约翰·罗斯金的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中的话概括为:“Memory could be recorded by cities.”

谈及“collective memory”,谢教授用阿尔多·罗西的设计思维和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城市建筑历史性与艺术性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时介绍了Trauma创伤与城市建筑的三个小例子:大屠杀纪念碑、柏林国会大厦和柏林墙,提出用构筑物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这一观点。最后,谢老师用一个视频引发大家对建筑记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讲座结束后,谢老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并总结自己从国内学习到国外求学逻辑思维的改变:更加深入思考设计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过程最有意义,做设计不应过多重视结果的艺术性而忽略设计推导过程,不可本末倒置。讲座期间师生们掌声不断,受益匪浅!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