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周总理与海大——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海南大学旅游学系
2019-01-08 18:23 浏览量: 4083

今天,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3周年纪念日。

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周恩来一生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杰出楷模;他始终不忘初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他具有高超的谈判艺术,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也不忘读书与学习,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周总理参观“两院”“红专展览室”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瞬间。1960年2月9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也就是后来在海南家喻户晓、在中国热作科研事业上坐头把交椅的“两院”。

周总理视察“两院”,参观展览室;与“两院”师生、科研人员合影;品尝“两院”人自己做的木薯糕点;为“两院”题字。黑白相片不仅记录着周总理的风采,还记录着共和国的一段沧桑岁月:饥饿年代里,科研人员为了祖国建设需要、为了祖国战略物资储备的需要,忍饥挨饿却饱含激情地奋战在科研*。

“1960年,‘两院’人的生活相当艰苦,每人每月仅供应粮食19斤和1两食油,根本吃不饱。周总理的到来,给处于生活困境中的‘两院’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日前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被称为橡胶奇人的老教授郑学勤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周总理视察“两院”时,他以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陪同总理视察,得以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相片,而总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题字,则鼓舞着数代“两院”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攻克科研难关,为中国热作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01

争相与总理合影

1960年2月9日,周总理与“两院”师生合影

今年70余岁的刘康星老人,在周总理视察时,正上“两院”附小六年级,她幸运地参加了合影,而且就坐在总理的左前方。黑白相片上,小康星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穿着件单色的粗布衣服,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总理穿着很朴素,而且平易近人。”刘康星说,那时她年纪小,记得不多,但看到是周恩来总理时很高兴。

“当时老师叫我们去科研楼前和中央领导合影,我赶快和同学们一起跑过去。”刘康星回忆,她赶过去后,一眼就认出了周总理。“只是那时年纪小,别的记忆已不多了,只记得周总理笑着招呼大家一起来合影,人群就像潮水般争着拥过来,人太多了,有的人挤不过来,就站在楼上的窗口前观看,也一起照了下来。”

郑学勤今年已经90岁了,他仍然清晰记得他摁下快门时的激动。“我当时用的是从德国进口的禄来相机,120黑白胶卷,照了好几张,可惜因为是我拍照,就没能和周总理一起合影。”郑学勤说,合影结束后,他把底片交回院办冲洗,相片并没有留在他个人手中,而是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当年任所院办公室秘书和学术秘书室秘书的王永昌老人,也有幸随同时任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院长的何康陪同总理参观。他在回忆文章《亲切关怀巨大鼓舞》中回忆了一个细节:前来参加合影的人越来越多,周总理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便站到了一张折叠活动木椅上,挥手向大家致意。王永昌看见了,紧张得赶快抢前一步扶住木椅。“总理向前后左右、楼上楼下的人群频频挥手,并大声招呼周围群众前来合影,真是非常亲切,非常平易。”

周总理从椅子上下来后,王永昌又赶紧掏出手帕把椅子擦干净,总理见此立即向他微笑点头,并拍拍王永昌的肩膀,以示感谢。“总理还把工人研究员曾江拉在身边坐下,和他一起合影。”王永昌回忆,曾江激动得赶紧扣好中山装的纽扣,端坐总理身边,等待照相。

海南日报记者曾采访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退休后定居湛江的喻鸿飞,他告诉记者,和总理合影并没有特别安排,没有论资排辈,他当时很幸运地挤到了周总理左边的位置。喻鸿飞说,和周恩来总理合影,是他一生中最光荣最幸福的事情。

郑学勤的快门摁下,便有了这张经典的黑白相片。相片上,群众簇拥着心中敬爱的总理,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02

“木薯是地下粮仓!”

周总理品尝“两院”师生种植的热带水果和木薯糕点

喻鸿飞还回忆起周总理视察两院时,品尝木薯糕点的情景。“那时生活困难,条件艰苦,‘两院’也没有好的东西招待总理。”

接到周总理即将前来视察的通知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的领导专门开会研究如何接待周总理,除了精心安排组织好总理在“两院”视察参观的内容和路线外,还决定请周总理品尝热带粮食作物—————木薯制作的食品。

喻鸿飞笑道:“1960年,正是三年饥饿时期,是‘两院’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木薯是‘两院’师生员工的主粮,大家靠它度过了饥饿的3年。”

经过大家研究决定,制作木薯糕点的任务,交给了院党委副书记的吴修一身上。就此,记者曾电话采访过退休定居在广州的吴修一老先生。吴老在电话中激动地说,院党委开会研究决定,用最能反映热带特色和“两院”特色的、且由自己生产的东西,制作成食品招待周总理。

吴老回忆:“我母亲是潮洲人,善于做各种各样的糕点。她制作的木薯糕点,先将木薯磨成粉;然后像和面一样调好,作成木薯饼,再将绿豆等杂粮煮熟后捣烂,填进木薯饼里当馅,再上锅蒸熟。母亲还把香蕉切片放进木薯糕里做馅,吃起来香甜柔软,在那个食品极度匮乏的年代,真是一种美食。”

吴老说,接到为总理制作木薯糕点的任务后,出于保密需要,当时并没有告诉母亲木薯糕点是为总理做的。当晚,吴老的母亲连夜为周总理制作了10多个木薯糕点。第二天,总理来视察时,吴老将木薯糕点蒸热,由警卫员送到会客室请周总理品尝。

让吴修一兴奋和感动的是,周总理非常喜欢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木薯点心,连吃了几个,并连声说好吃好吃。总理的秘书怕总理吃坏了肚子,提醒周总理少吃点。周总理风趣地说:“这是好东西,多吃一块,没有关系嘛。”

吴老回忆这一细节时,竟然哽咽难语:“总理品尝木薯糕点时,我注意到总理太劳累了,嘴唇上起了好几个水泡。看了让人十分痛心!”

郑学勤还记得,总理品完木薯糕点后,便耐心询问身边的人木薯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当他了解到“两院”人靠木薯充饥,而且产量较高,立即高兴地说:“木薯是地下粮仓嘛,要多种植多发展。”  

总理离开海南后,吴修一才告诉母亲木薯糕点是为周总理做的,吴老70多岁的母亲听说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03

赶到儋州请总理题字

周总理的题字

如今走进儋州西联农场、走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还能看到两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周总理的题字:“儋州立业、宝岛生根”。

这8个字,激励着数代“两院”人和后来的热作科研工作者拼搏奋进,使我国的热作事业在60年里有了长足发展,并跃进到世界热作事业的前列,尤其是作为战略物资的橡胶,不仅打破了国外关于北纬17度以北为橡胶禁区的论断,而且60年里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技术也越来越高,橡胶单产从最初的亩产25公斤干胶提高到现在亩产100多公斤干胶。

“不过,当初由于太激动,竟然忘了请总理题字。”王永昌回忆,视察活动结束后,送走周恩来总理,他回到办公室才发现,原来准备请总理题字的题字簿还原封未动地摆在办公桌上。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惊,心想大事不好,立即向何康院长汇报此事,何康指示我立即坐车赶到儋州县委,请周总理题字。”王永昌回忆,当时条件艰苦,所谓的题字簿,其实就是平时用于做实验记录的16开本道林纸。

没有什么比忘了请周总理题字更为着急的了。王永昌立即乘车赶往那大,短短9公里路程,他却觉得非常遥远。

到了县委招待所,总理明白王永昌的来意后,便慈祥温和地问他:“你们要我题什么呢?”王永昌忙说:“请总理指示。”总理说:“你们刚从城市迁下来,迁所建院时间不长,目前生活条件还有许多困难;但是看来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大家的精神面貌很好嘛!你就把本子放在这里吧。”2月11日,也就是元宵节,大家欢天喜地过节,何康收到了从当时海南区党委送来的绝密、亲启信件,打开一看,正是总理的题字,“儋州立业宝岛生根”,题字簿里还夹着一张16开的白宣纸,是周总理题写的校名“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郑学勤回忆,周总理的8个题字应该是来源于当时何康院长家门上贴的春联。原来,总理视察时,曾到何康家看望。当时何康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儋州落户,宝岛生根。”总理看了就对何康说:“何康同志,这副对联你只写落户,光落户是不够的啊,还要立业啊!”

自此,“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在海南家喻户晓,也成了中国热作科研工作者追求创新、不断前进的动力。

来源:海南日报 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曾中笑 唐咪咪 杨木子

投稿邮箱丨hndxwx@hainu.edu.cn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