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10-10-80法则”挑战领导力

MBAChina
2010-06-18 14:23 浏览量: 9118

  “我们的学生中有10%,不管在何种情形下都会做正确的事;还有10%,在任何情形下都会做错误的事;另外80%,则需要说服。”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凯什·库拉纳说。


  库拉纳教授正在跟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话题是“领导力和价值观”。这是2010年6月11日,以“畅想领导力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哈佛商学院年度领导力论坛”的第二天。这一天除了库拉纳教授和另外两位哈佛学者,和我同小组的还有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莎莉·布劳恩特教授,以及沃顿商学院的迈克尔·尤瑟姆教授。


  库拉纳教授在谈论他教过的“最好”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样样顶尖。毕业时这位学生选择了华尔街一家公司,原因不用多说,自然是待遇好得难以拒绝。但是他一次次来找库拉纳教授讨论自己的选择,期待教授能够赞同,而这样的赞同能够驱散自己的疑惑。就是在这个时候,库拉纳教授谈到了他这个“10-10-80法则”。


  我问:“经过哈佛商学院两年教育,学生的这个10-10-80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吗?”库拉纳教授说不知道,转过头去问布劳恩特教授那里是否有数据。布劳恩特教授负责斯特恩商学院的本科教育已有6年之久,即将担任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布劳恩特教授说,关于商学院该怎么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还没有过很好的研究;而她很怀疑那是否能改变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库拉纳教授又谈了自己的体会,说很难在商学院传授价值观,因为学生会说我们是顾客,我们交钱上商学院不是来学这个的。


  我在想两个问题:一个在内心深处并不知道“我是谁”,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选择的学生,为什么会被库拉纳教授看做“最好”的学生?如果两年的MBA教育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否算是商学院的失败?


  在论坛的第一天,哈佛商学院的理查德·特德罗教授提出了相关的一个问题。他说自己加入哈佛商学院的时候,学院的使命是培养总经理,而现在学院网站上写着的使命是“培养对世界产生影响的领导者”。他当着所有人问尼廷·诺瑞亚教授:“这句话是不是应该改为‘培养对世界产生好的影响的领导者’?比如安然公司的前CEO杰夫·斯基林,也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MBA,在我看来显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但我不认为培养这样的领导者是哈佛商学院的使命。”


  诺瑞亚教授不仅是这次论坛的主要发起者,而且已经被任命为哈佛商学院下任院长,将在7月1日正式上任,所以特德罗教授把问题提给了他。尽管诺瑞亚没有当众回答,他心里应该是赞同的。2008年10月,他和库拉纳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联名发表文章,呼吁建立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守则,把管理发展为像医学、法律那样的专门职业(profESsion)。正是在这篇文章的激励下,哈佛商学院学生发起了“MBA誓言”活动:MBA学生在毕业之前,效仿医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把雇主和社会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往好了说,这个誓言最多是个象征,往坏了说也就是一个粉饰。医生在宣读完“希波克拉底誓言”之后,照样可以拿红包、开假药;这些新经理人在宣读完“MBA誓言”之后,会变得对社会、对顾客、对雇主更加负责任?我怀疑。在安然事件之后,绝大多数商学院在自己的课程表上增加了伦理课程。这些课程也只是象征或粉饰吗?或者说,商学院真的能够教商业伦理吗?


  我把这个问题从美国东海岸带到了西海岸。6月14日,在詹姆斯·马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办公室里,我向这位组织研究的大师,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商学院、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四个院系共同聘请的教授,请教这个问题。


  马奇教授说:商学院当然教伦理,而且是非常高深的伦理老师。商学院教伦理,主要靠的不是伦理课,而是商学院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这里很快学到了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伦理:如何穿着打扮、如何言谈举止、如何思考和行动。商学院教的伦理主要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经济学:自私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利益;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利益时市场是最为有效的。


  “那么您的意思是,”我迟疑了一下,“商学院在教伦理这件事情上做得不好?”马奇教授笑了:“在教这套伦理上,它们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可是做得相当好。不过从我的伦理观来看,它们做得不好。”商学院的伦理课教的是一套价值观,而商学院的整个体系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学会的是另一套价值观——在伦理这件事情上,关键不是商学院怎么说,而是怎么做。


  那么,商学院该怎么做呢?马奇教授发表过以商学院教育为主题的专门论文,不过在这里我更愿意引用他退休时发表的演讲。他说:“一所大学只是顺便是个市场。在更本质的意义上,它是一个寺庙。……学生不是顾客,而是信徒。教书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圣礼。”如果MBA学生继续把自己当顾客,如果商学院继续把自己当市场,那么双方都没有发现“我是谁”。商学院自成体系的“市场化实践”,会比那些起点缀作用的伦理课更能塑造MBA学生的价值观。


  那样的价值观,就是“产生影响”而非“产生好的影响”的价值观。怎样真正从“产生影响”到“产生好的影响”转变,而非只是粉饰性地修改使命的文字,怎样在商学院保留市场的成分但是打造寺庙的本质,是对诺瑞亚院长的巨大挑战。我希望他没有回答特德罗教授的问题,只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坐上那个位子,而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编辑: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