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广外模范共产党员!(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07-16 12:51 浏览量: 380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校评出艾河旭、陈伟光、杨可、杨韶刚四位党员教师为“模范共产党员”。官微拟推出“模范党员”专题推送,陆续展现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与风采,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模范党员杨可、杨韶刚,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模范党员】杨可:

为党培育优秀外语人才是我的教育初心

杨可,现任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我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欧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教37年来,她始终在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培养出一批批胸怀“国之大者”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作为学院负责人,她带领俄语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2000年)、省级重点专业(2018),国家级一流专业(2019);主持参与20项教改项目,主持省级教学团队2个,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2部,翻译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杨可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杨可与所译作品《总统之猫》作者格鲁吉亚作家

古拉姆.奥吉沙里亚合影

“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就是我的教育初心”

“没有国家的全面发展,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不会有今日之繁荣,没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我所从事的专业就不可能有用武之地”。在前苏联的留学经历让她更加珍惜如今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杨可坦言,自己教育的初心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外语人才。在学生的栽培上,杨可表示:“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每多一种语言就多一种世界观,多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杨可希望学生们能领悟外语学习的魅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她认为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有这样一个使命: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主动地、积极地回应社会需求与国家需要。

杨可特别注重学生双向互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外语人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同时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使命。为此,她鼓励学生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各类比赛等,在国际国内交流中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信心。杨可指导学生参赛时会进行各种细节的把关:讲演稿的修改,演讲时语音、语调、断句、停顿的处理,台风的把控与着装等等。“教师是一个示范性很强的职业。平常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不经意影响学生。我在课上也会经常和他们强调责任心,无论什么行业都离不开这三个字。”杨可常常以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来勉励自己,也以此来感染学生,润泽学生的心灵。

杨可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

“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前提”

杨可喜欢挑战自己,经常主动承担一些新课和难度大的课程。在她眼中,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应该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给学生教授新课程。杨可近年来开始着重探索新兴交叉学科——俄罗斯现代政治语言学,“作为一名党员专业学科带头人,拥有党员的身份意味着需要更加优秀、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必定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都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前提。除了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杨可还会倾力培养硕博士生和年轻教师,替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关。“青年教师的成长是西语学院未来发展的保障。”杨可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通过进青年教师课堂听课等环节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后反馈听课意见,鼓励青年教师,同时指出教案中还需优化之处和课堂教学中尚可改进之处。从青年教师抓起,让教师们尽展其才,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育,为培养优秀人才把好课堂讲学这重要的一关。

杨可(右一)指导的学生在第十三届全国高校俄语大赛获佳绩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外语人的使命”

作为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杨可带领学院打造一流专业建设群。全院7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创办“一带一路”急需专业5个,填补了省内开设相关语种专业的空白,这些专业正在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省与对象国及地区的交流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杨可还带领学院坚持学科建设的核心地位,加强学院3个博士点、4个学术型硕士点的建设;新增了3个MTI专业硕士点和1个学术型硕士点。

在创办新专业过程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进行市场调研,解决师资、教材奇缺的问题,寻找对象国合作伙伴,探索特色化人才培养的路径等等。“我所秉承的信念是: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急需沿线国家的语言人才,我们外语类高校有责任主动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完成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杨可还带领学院为全校国际化办学目标贡献了西语力量:在学校与秘鲁、俄罗斯、佛得角、葡萄牙高校共建的孔子学院创办和建设中,杨可带领学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直接参与乌拉尔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和与俄语中心(我校与俄语世界基金会共建)的创办和建设,直接参与“湾区校园”和“欧亚校园”项目等。“我们始终把‘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从而助力完成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院负责人,每个身份都让杨可谨记自己作为党员的担当和责任,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严格把关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优秀外语人才服务社会;打造一流专业建设群,发挥学科优势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共振。她希望以20个字与党员后辈共勉:“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模范党员】杨韶刚:

追求奋斗不止的人生

杨韶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他自1982年2月开始任教,2006年来我校工作,2018年远赴埃及担任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中方院长,2021年4月正式退休,仍申请在我校知识城心理咨询处担任辅导老师。杨韶刚从事道德教育心理学研究20余年,目前担任亚太地区道德教育学会理事;他于2015年和2017年两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已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40多部学术专著和译著,多次获学校科研成果奖。作为一名拥有45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专注于高等教育、潜心于学术研究、致力于文化传播,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杨韶刚

回望初心:

“入党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

杨韶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是在1975年12月25日,在上山下乡的大队党支部会议上被批准入党。谈及入党初心,杨韶刚向记者介绍道,他是在英语课上受到启发,萌生入党想法,一路走来,他真切地感受到,入党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杨韶刚表示,他最大的感悟就是:接受前辈的指导,启迪后生的进步,这是教育的传承,也是党员精神的薪火相传。从群众到党员,这一路走来,杨韶刚始终坚持初心,矢志不渝地践行使命。2021年他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他谦虚地说,虽然自己一直努力以“优秀”和“模范”作为自己追求的动力和目标,但也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他表示,坚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要始终不渝地做下去。杨韶刚将自己的“奋斗不止”的精神落实到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和退而不休的教育实践中。

2020年疫情期间杨韶刚与孔院师生为中国抗疫加油

迎难而上:

远赴埃及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杨韶刚于2018年10月担任了我校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合作的孔子课堂的中方院长,而当时的他已年过六旬。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是从无到有慢慢建成的,这个过程十分艰辛,杨韶刚作为首任院长更是深有体会。由于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等因素,整个团队在创办孔子课堂之初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较长时间购置完整的办公设备以及在疫情期间出现的诸多不便,都给这支远赴埃及的团队从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杨韶刚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想尽办法解决一道道难题。办公设备不完整,就用自己的电脑备课,花钱去外面请人复印教学材料;项目经费紧张,就用自己的钱先垫支;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做好单独招生和教学的工作准备;疫情期间组织老师们采用网课形式教学。短短两年,艾大孔子学院不仅摆脱了原来的困境,还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杨韶刚等人的努力下,2018年12月申请通过了在艾因夏姆斯大学开设汉语水平考试海外考点为艾因夏姆斯大学和住在附近的学汉语的埃及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考试平台。在2020年初的疫情刚开始时,杨韶刚等在海外艰苦工作的老师们仍不忘以拍摄抗疫视频、撰写相关新闻稿等形式进行支援活动,展现了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师生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孔子课堂培养出的优秀孔子学院学子曾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奖,为促进中埃友谊在贡献力量。

杨韶刚与埃及师生孔院参加春节联欢会

退而不休:

“工作就是幸福,科研就是享受”

杨韶刚不仅积极对待文化传播,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事业心强烈、热爱学术研究的教授,他年逾六十,但退而不休,依然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在他看来,“工作就是幸福,科研就是享受”。

杨韶刚在2021年4月正式退休,但他强烈的事业心使他不愿意就此停住奋进的脚步,总想力所能及地为党、为国、为我们的学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了解到我校知识城校区心理咨询处缺老师时,便主动提出前往知识城校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杨韶刚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身先士卒,把“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杨韶刚在教学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尽力结合自己几十年在高校工作和学习的经历,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之余,做好学术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并尽可能在学术方面给予帮助。他时常努力告诫年轻教师,尽快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而他带领的博士生当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是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杨韶刚微笑着说。

矢志立德一心永向党,铁肩担道文化远流传。作为一名学者,杨韶刚始终怀着谦逊而务实的态度潜心于学术研究,积极而热情地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师者,他矢志立德,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极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杨韶刚表示,他希望党员师生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在退而不休的道路上也希望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 来源 | 广外新闻网

  • 编辑 | 冯希昀

  • 初审 | 潘家祺

  • 复审 | 杨欣 颜梁柱

  • 终审 | 胡文涛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