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宇‖风头正盛的“独角兽”,可能只是基金炮制的宠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18-08-08 09:26 浏览量: 3186

MBAChina网讯】据说内地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令人费解的是,“神兽”身价虽在一级市场估值迭创新高,及至上市后登陆二级市场,却迅速跌落神坛。由此,独角兽热开始触发越来越多的“冷思考”。

■本文节选《香港文汇报》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刘明宇副教授的采访

2018年,中国投资圈“爆款”当属“独角兽”无疑,据说内地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惟令人费解的是,“神兽”身价虽在一级市场估值迭创新高,及至上市后登陆二级市场,却迅速跌落神坛,连连破发。由此,独角兽热开始触发越来越多的“冷思考”。

有学者直言,若严格以年复合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其实并无任何一间企业符合独角兽定义,当下满地跑的独角兽中,不少是基金与投资机构共同炮制的宠物,若将独角兽的身份作为快速上市的“敲门砖”,于资本市场十分危险

数目全球次多 仅次美国

目前中国内地究竟有多少独角兽公司?数据可谓五花八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称,截至2018年3月31日,未在境内外上市,有获得外部融资且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有151家;而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称,至去年末中国的独角兽企业达到164家;美国著名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去年也曾发布《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企业占到55席。

普华永道上月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独角兽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提出。Lee将范围框定于创业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暂未上市的创业公司。最终,他从6万多家初创公司中,挑选出39家出类拔萃者,定义其为“独角兽”。

真正独角兽 千中无一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刘明宇长期关注新经济,他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Lee的‘录用’比例,在所有初创公司中,独角兽约占千分之0.65,意味着1,000家企业中,尚且挑不出一家。”

“独角兽之所以如此稀有,是因为绝大多数初创公司,很难获得可持续性的快速增长,早期的高成长率已经不易,持续性更是难上加难,他援引CBInsights的计算方法,初创公司成长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平均约耗时6年,至少需要9,500万美元融资助力,照此得出的年复合增长率应高达48%。”

蚂蚁金服增长率仅39%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独角兽企业中估值最高的是蚂蚁金服,巴克莱银行认为其估值达到了1,500亿美元。

蚂蚁金服2017年的营业收入是89亿美元,据巴克莱预测,至2021年,其营业收入将达335亿美元。即便如此,蚂蚁金服在这四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也仅为39%。“可见如果严格按照高增长、可持续的标准,中国市场上并没有一间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公司。”刘明宇说。

“独角兽应该是稀有祥瑞,如果遍地跑,那不就成宠物了吗?”刘明宇续说,其实中国不少独角兽,根本就是基金和投资机构共同炮制的“宠物”,“投资总盘子里回报不高,但大家总要有投资绩效装点,所以各自推出明星企业,将之包装成独角兽,冒牌独角兽们经过二级市场洗刷,卸了妆现了形,原来就是些化了妆的宠物。”

高估值纯为募资造势

“宠物”*法,即是爆炒估值,内地独角兽企业的高估值,早前已有诸多业内人士直斥荒诞离谱。对此,刘明宇认为,内地有些独角兽企业的所谓估值,确实不是投资界根据科学模型计算所得,而是企业、投资者、关联方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口头估值,纯粹是为了募资造势,采用粗糙方法,简单类比,致估值越估越高

“其实是估值怎么可能只涨不跌?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成长、高风险,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一间企业上半年的估值可以跻身独角兽,下半年则很可能因宏观环境或自身经营问题,致估值大幅下调,被踢除出独角兽名单。”

小心变成“毒角兽”

中国证监会为独角兽企业IPO开辟绿色通道,不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刘明宇对此直言,若将独角兽的身份作为快速上市的“敲门砖”,对资本市场而言将是危险的。

估值波动大 散户易触礁

“单单为独角兽企业IPO开绿灯,暂且不论这是否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关键在于是否被判定为独角兽,并不是由政府来认定,而应取决于市场真实估值。”刘明宇认为,其实政府未必有识别独角兽的能力,新经济企业通常估值波动很大,这些企业可能一段时间是独角兽,一段时间又不是,“而且谁又能保证,所谓估值并不是关联方为了上市而联手推高?若这样的假独角兽也混迹于资本市场,被识破后岂不是要将市场砸得一塌糊涂?”

他续称,因新经济特性使然,对于还处于成长早期的独角兽企业,未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投资这些企业本身就伴随高风险,他们可能只适合机构投资者,而不是散户,“将这些高风险的企业,投入主板市场是否合适?”他补充,即便是伴随高成长属性,亦不代表它值得投资,若估值太高,投资当然是不划算的。

据相关报道,早在2016年,美国Shares Post就曾发布报告预言,美国将有近三分之一科技独角兽会跌落神坛。Shares Post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Greg Brogger认为,哪怕独角兽公司的估值继续上升,也并不意味着都走对了路。2017年,包括Buzz Feed、Vice Media和Credit Karma等在内的独角兽公司,都未能达到收入目标。甚至还有多个财务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多达80%的独角兽公司或将在两年内失败。据称,在美国,许多由风投支持的公司正走向倒闭,裁员越来越频繁。

多层级资本市场助减风险

以美国为鉴,刘明宇强调,一些风头正劲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也非常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他建议,若要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那么中国一定要加速建构多层级资本市场,可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经济企业,对号入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交易市场等,这样才可最大程度平抑市场风险。

编辑: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