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关注:不安分爱折腾,斜杠青年的告白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18-06-21 09:52 浏览量: 4233

  【MBAChina网讯】“如果我现在不折腾,等老了以后肯定会后悔。”

  刚刚重新找了一份工作的Daisy 在一般人的眼里,的确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她刚刚结束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志愿者项目,在日本用打工交换签证。

  一向喜爱旅游的她在得知了这个项目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申请成功后在周围人的震惊中光速辞去了工作,去日本乡间的民宿做三个月的志愿者帮工,体验“另一种生活”。

  然而这也并不是Daisy身上唯一的标签。在业余时间,她还会兼职给老东家做一些外包的翻译工作,与此同时还在和另一个朋友共同运营着一个公众号,分享自己喜爱的各地美食。“虽然还没什么粉丝。”Daisy 说。

  这些“兼职”在Daisy 职业发展轨道之外,但这并不会阻碍她在这上面持续地倾注精力和热情。

  如果你留心观察,也许会发现这并非个例。平时和你坐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同事周末做起了兼职婚礼摄影师;你那个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悄悄开上了淘宝店;加班打车遇到的接过上千单的专车司机白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白领。

  他们被称为“斜杠青年”。

  01

  美好的体验

  “大概有好几年,我几乎很少有个人的娱乐时间。”身为某500 强外企的中层管理者西西,另一个身份是一位周末奥数老师。

  对于毕业于清华,从小是学霸的她来说,“奥数老师”的职业在她的职业规划之外,却又来得情理之中。

  和许多父母一样,当西西看到自己女儿在数学上展现出天赋和兴趣时,试着找了许多奥数、教育机构,“但结果我都不满意。我当时就想,我从小对数学很感兴趣,高中时也得过全国奥数竞赛一等奖,为什么不自己来教呢?”

  西西最初的想法只是教自己的女儿,后来机缘巧合下发现身边的邻居、朋友都有共同的需求,于是就在朋友的提议下,开始了“周末课堂”。

  “目前我的学生基本上是以邻居、朋友的小孩子,或者是同学的同学介绍的为主。它是一种公益的行为。我只收一点点费用,用来支付教室的场地费和我的交通费。所以不能说这是一份兼职,更多的是一种兴趣爱好的驱使。”西西告诉我们。

  每个周末带3个班级,一共要上5个小时的课程。但这5个小时的课程背后,是她需要花费大约双倍的时间备课。这些时间都是她牺牲个人娱乐的时间换来的。

  “常有人问我,你花这么多时间是否值得?我可能五六点就要起来备课,它几乎无法给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也不能给我带来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但是它真的是我骨子里喜欢的一件事。哪怕我在本职工作中谈了一个多大的单子,那个成就感远远不如我站在十个小孩子面前给他们讲了一道题,他们茅塞顿开地说‘啊’,然后开始鼓掌,那一刻对我来讲太美好了,那种感觉是你没有办法想象的。”

  在共享经济时代,如果将每一个人没有在本职工作中所使用到的技能或能力看成一种“闲置资源”,那么“斜杠”就是让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方式。“让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地发挥,那么对于整个社会效率来说也是最大化的。”西西说。对于斜杠青年们来说,“兴趣”往往是最佳的驱动力。但像西西一样,完全不用考虑经济因素的斜杠青年却并不那么多见。

  02

  一份工作不能提供一切

  “我知道工作是我焦虑的源头,但我没有勇气辞掉现在的工作。”斜杠青年都是风光又积极的吗?至少对蓝凌来说并非如此。

  四年前,蓝凌是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名牌大学毕业,在不靠“关系”的情况下,披荆斩棘进入了某大型国企。可是四年后,看着自己和四年前几乎没差多少的工资,蓝凌陷入了落于人后的深深焦虑。

  “不是没有考虑过跳槽,可是我并没有踏出这一步的勇气。”对于做了四年普通文职工作的蓝凌来说,跳槽并非容易的事,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让年岁渐长的她在求职市场失去了竞争力。

  而此时,从小到大的兴趣——写作却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她开始尝试工作之余,给数个公众号投稿,用写作开启了自己的第二职业。“我知道我身边许多同事也有自己的‘斜杠’事业,大家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稳定、高薪、成就感……如果一份工作没有办法提供这一切,为什么不做两份?

  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中,将写作、教学、演讲和顾问称为四种“万金油”职业,能和任何主职和谐共处,而其中,写作似乎成了年轻的中国斜杠青年们最为钟爱的一种。

  “月入几万的网文作者却比不上收入几千的公务员吗?”这个问题被推送到了蓝凌“知乎”的timeline上。

  畅销书《零工经济》指出,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期待从一份工作中就得到安全感;相反,他们计划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做上好几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也就做个三五年。在当下的社会,人们对“一个员工受雇于一家公司”这一严苛的传统结构越来越不满意。

  2014 年,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全身心投入并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不足1/3。事实上,在过去的10 年中,大部分美国人都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相比之下,对自由职业者的调查显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参与度也更高。他们很珍视自己因非全职工作而享有的独立性、灵活性以及更大的掌控权,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赚得也更多。

  在中国,近几年来自媒体、知识经济的兴起,为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将兴趣“变现”提供了可能。月入百万的直播平台主播,版税过亿的网文作家,一篇稿子能带来数十万收入的公众号大V……这些惊人的数字似乎昭示着,对于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来说,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于蓝凌来说,不放弃“稳定”的工作的同时,斜杠人生带给她的不仅是一份额外的收入,更是久违了的、本职工作所无法带给她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斜杠’的身份也许成了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让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勉强能‘体面’地活着。”

  03

  斜杠式创业

  斜杠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也许每个“斜杠青年”都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蓝凌来说,斜杠是她解决目前职业困境的最好方法;对于西西来说,斜杠是在她职业轨道之外的兴趣;而对于Daisy 来说,斜杠是符合她爱好的生活方式。

  “你身兼数职的同时,你的各项职业能力是跨领域的。像这样的人我都非常欣赏,因为他们都非常有趣。”胡禹平说道,“但是对我来说,选择斜杠的关键是长期变现的愿景。”

  两年以前,胡禹平是新东方的托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要提升学生的能力,需要让他们大量地暴露在知识点的语料当中,而光靠老师在上课时间讲技巧是很难办到的。“于是我自己买了一些编程的书,然后写程序去实现这样的功能,结果发现教学上应用的体验非常好。”胡禹平说道。

  这让他萌生了转型做培训学校的供应商的念头。“从2015 年开始,我一边在新东方上课,同时回家就做“码农”写程序,看看是不是能够做出一些比较标准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出来,一直到了去年上半年,有点营收了,我觉得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做这个上。在去年的暑假,上完新东方最后一批课,我就离开了新东方。”

  笑称自己为“理工直男”的胡禹平对自己的斜杠身份有着颇为理性和清醒的认识。“因为还年轻,进入一个领域的机会成本不高。至少我遇到的多数身兼数职的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并非每一份职业都看准了通往成功的方向。”

  胡禹平同时还在B站上有自己的游戏视频频道——Learn with Minecraft,内容是 Minecraft(我的世界)的讲解视频,现在有将近两万粉丝。

  “除了我本身很喜欢这个游戏之外,我会投入时间在这件事上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游戏在我看来是非常有教育前景的。在国外,许多老师会利用它教代码,教设计;甚至成立了数百家以它为载体的教学机构,这在国内是很少的。我从2017年3月开始做这个游戏的视频,因为我知道网易会在2017 年下半年正式引进这款游戏。当时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一个机会——网易有教育方面的愿景,所以我预测网易可能会将它和教育做一些结合。在那时,如果我手中有一批这样的粉丝,也许我可以开一个基于这个游戏的在线教育课程,那么这将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事。”

  事与愿违的是,网易并没有往教育的方向推广这款游戏。“我觉得可能和我设想的情况不一样,所以降低了更新的频率,仅仅出于喜爱。我相信进入一个新的斜杠领域的动机,就是你能看到一个方向,你觉得说得通吗?有的做吗?如果符合逻辑,便可以尝试去做。年轻人可能会身兼几个工作,就是因为他输得起,他现在发现一个地方走不通就不做了。这就是一个例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下,这一类“斜杠式”的创业并不少见。比起孤注一掷地离职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边工作一边寻求其他的可能性不失为一种更为稳妥的方法。

  独立经营一家美容店的欢欢曾经也是一名“斜杠式”创业者。当时,还在做白领的她机缘巧合开始了这份“第二职业”。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在饭店吃饭就会去数店里的翻台率有多少,然后去计算这家店的成本和收入。有一次我去一家小店做眉毛,发现即使40 度的天气店里的生意也很好。我在心里计算了一下,觉得这是个生意,而且也很有意思。我就想着可以试着学学看。”

  学成后的欢欢试着在大众点评上注册了一间店,用周末的时间,开始了她作为“美容师”的斜杠生涯。因为采取预约制,欢欢把客人都安排在周末。很快就发现自己周末的收入超过了上班的收入。

  “其实这也是一种机缘,我恰好赶上了这个行业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正巧我当时怀孕了,实在无法兼顾主业和兼职,必须舍弃一样。权衡之下,我选择了现在的职业。”欢欢说。

  这样的选择当然也曾遭到过父母的反对和周围人的不理解。但对于欢欢来说,这却是最符合她对自己职业发展期待的一种方式。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有“偶像包袱”,复旦毕业的欢欢却没有。对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爱好和优势的她来说,选择离开原来的全职工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这也许是许多斜杠青年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斜杠不是目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当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擅长的事时,也就是和“斜杠青年”的身份说再见的时候。如今,欢欢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美容店里;随着自己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忙碌,胡禹平将大多数的时间放在了公司上。“因此,我觉得所有的斜杠,最终还是会在一个方向走得很远。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会去做一些别的新尝试。”胡禹平告诉我们。

  04

  斜杠人生

  除了来自别人对自己精彩人生的羡慕,Daisy 受到的质疑也并不少。主要都是来自长辈对她长期职业发展的担忧和质疑。“他们会说‘你老是折腾这些事,怎么还有心思好好上班?’”而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来自比她小了好几岁的好友Peter。

  Peter 是90 后,是世人眼中对待工作最洒脱不羁的那一代。可他却成了Daisy的“斜杠生活”最坚定的反对者。

  Daisy 的偶像是李一诺。一边领导“盖茨基金会”的中国团队,一边创立一土学校,同时还运营着公众号“奴隶社会”……这位当选2016 年“全球青年领袖”的职场女神是Daisy 心目中最完美的“斜杠青年”模版。

  Daisy 常常在面对各种质疑声时举出李一诺的例子,这给了Daisy 能够兼顾她的多重身份的信心与勇气。“我不想自我设限”Daisy 告诉我们。

  但好友Peter 却不这么认为:“你会看到许多成功跨界的‘斜杠青年’们,但你必须明白这些成功大多源自他们初入职场的那些年里,一心一意做着同一件事时所获得的积累。”

  他也曾经出于兴趣,试图在微博上运营一个账号,来汇总喜爱的游戏的攻略。但却因为工作越来越忙最终选择了放弃。

  “我相信很多人在职业发展初期会遇到各种不如意,但如果为了一时的成就感或收入而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与你的职业发展无关的事情上,这会是一个糟糕的策略。你不能饮鸩止渴。”Peter 说,“事实上,我并不反对‘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甚至我想在将来,我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本职工作之外再做些别的。但我的确认为,处在职业发展初期的现在并不是一个‘斜杠’的好时机。”

  “斜杠”的核心是兼顾。这也是斜杠青年容易被质疑的问题。想要兼顾的后果,往往是两边都顾不上。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看似降低了风险,同时也分散了力量。

  “斜杠”只是暂时缓解了蓝凌的焦虑,却不能真正消除她对未来的迷茫,“我也想过自己目前的选择是不是正确?是否应该干脆换一个更有挑战、更有前景的工作,而不是继续现在这样两边兼顾的生活?”

  跳脱出自己“斜杠青年”的身份,西西试着从管理者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发现一个员工真的是因为工作很闲,或者因为觉得上升空间很有限、很渺茫,觉得自己的前景暗淡而开始做‘斜杠’,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想想怎么样激励他的员工。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现在做网红、公众号会比较有吸引力,但是为什么员工还会留在公司而不离开呢?一定是公司还有什么东西使他留恋,或者说让他觉得离不开的地方。管理者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管理经验、方法,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地利用这些人力资源。”西西说。

  “斜杠”不仅仅是职业发展问题,更关乎每个人对于个人长远的规划,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想过怎样的人生。

  事实上,关于“职业发展”的教育,往往是缺位的。更惯常的一种情形,是要符合父母长辈和社会的预期。然而,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终老,在目前快速变化的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传统职业观中的“晋升、工资”再也不是年轻人对工作唯一的评判标准。“斜杠”正是年轻人对于寻找自我的回应。

  “我的观察是,在80后当中有‘寻求稳定向上发展’想法的人依然占主流,但情况有非常显著的松动——有许多人开始觉得我不是一个公司的螺丝钉,我还是一个有趣的灵魂。”胡禹平说,“斜杠,本质上是个人的时间分配。所以不仅仅是斜杠工作。当你把热情持续投注在一件不是工作或能直接获得物质收益的事情上的时候,这就是你的‘斜杠人生’”。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联合出品的《管理视野》杂志。

编辑:

(本文转载自复旦商业知识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