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EMBA张泽院士:科学是文化,也是未来,科学的声音应该让大家都听见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8-06-12 11:58 浏览量: 5123

  【MBAChina网讯】5月22日晚,浙江大学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颁奖典礼在紫金港校区举行。校长吴朝晖院士,校学术委员会张泽院士共同为2017年度十大学术进展项目颁奖。

  张泽: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中科院院士,浙大学术委员会主任,浙大EMBA《科技创新与商业机会》课程教授。

  张泽院士在颁奖典礼上致辞,以下为致辞原文:

  关于科学与文化,一年前,当我们庆祝浙江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小活动,那时我讲了一段话,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工程创造了今天,科学将创造明天,而文化代表着未来。

  其实,今天、明天和未来既有明显的时间定义区别,又是高度相关的。没有今天,哪来的明天? 而没有明天,何谈未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来祝贺今年的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成果,看来是只关乎科学的,其实,严格的讲,它彰显着一种科学的文化,即关乎科学也关乎文化。

  仔细想想,科学也确实是一种文化,她无时不刻地在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没有手机,谁敢不带钱包去逛街吃饭?没有微信,谁会冒着生命危险,看着手机去横穿马路?没有互联网和导航,谁敢开车说走就走地去潇洒? 没有朋友圈,严书记怎么会一周之内,威风不在?

  这是我八、九年前来浙大时,无法想象的事;更是50年前,我在内蒙古的沙漠里,打死也不敢想的事。而这一切,就那么悄悄地,自然而然的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从昨天,到今天,而且必将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牛顿力学与昨天欧洲的启蒙运动,量子力学与今天的计算机互联网,相对论与未来的人类文明,都在用科学的语言,引导着人们的思考,讲述着人类的文明。科学显然已经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科学探索的征程中,是科学家先贤们用生命换来了人类的文明。试想,没有苏格拉底喝毒药,哪来的为真理而献身的先驱?没有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烧死,哪里来“为真理斗争是人生最大快乐”的科学精神? 没有对伽利略的审判,哪里来“任何权力都不能干涉人们对科学真理追求”的呐喊? 没有求是书院和求是校训,哪里有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机会和荣耀?

  科学最实质的内核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准则,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实事”两字按照原始定义就是要据实来做学问,出言要有据。如果把“实”变成一个动词,把“事”变成一个宾语,那就是扎扎实实干事,而“求是”就是认识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我们说的“实事求是”。在改变社会、改变民众现状,科学家应当担负的责任,最直接的就是用行动向公众表示认真做事、守则做事的态度,这是科学家立世之道,也是科学文化之本。

  大众的科学意识的培育,不仅仅要依靠媒体,更要依靠科学家自身。在历史上,科学家建立面向公众的科学意识,经历了很多年。从欧洲大陆的精神价值,到美国的用户价值,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一样的依存关系。

  30年前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研究生,为我们上英语培训课的美国老太太是一个火车司机的妻子,讨论课的时候,老太太会和我们讨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那时候的中国人,钱太重要了,重要到什么都可以放下;穷怕了,利益就成为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那个时空里。

  对于中国的科学家而言,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用科学精神去影响更多的人,既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科学事业取得更多支持的问题,而是科学家应有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如果说科学家获得业内认同只是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台阶,那么他必须得到大众认同才是又上了一个台阶。更直白的说,现代科学家是一种职业,得到业内认同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如获得基金和项目的支持,但是,科学家们更应该理解的是,基金和项目支持的基础,是来自国家的强盛和公众的支持。在全球背景下的科学竞争中,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不只是科学家自身的未来,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

  科学知识从实验室到大众之间的“公里数”,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科学素养的标准。大众拥有越丰富的科学知识,给予科学事业的支持就越多。中国的科学家底不厚,大众对于科学的理解力和支持度,就更需要科学家面对大众,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向大众传播科学,引导大众理解科学进步与美好生活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在高校,学术评价的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有水平”,一个是“有用”。其实,‘“有水平”指的是学术标准,有学术水平;“有用”是指的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对社会、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用。有水平的研究可能暂时看不到实际的用处,可是将来也可能会有很大的用处。一个新创造、新发明,比如说能治疗癌症,怎么治的过程大多数人都不懂,但如果真有可能治愈疾病,就确实是很重要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推动作用。

  是不是真的“有水平”或者“有用”,不大容易判断,隔行如隔山,越是高精尖的研究懂的人越少。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基本的判断标准,学术评价也不例外。学术成就的基本判断标准一是重要性,二是难度,三是解决了什么?四是解决方法的特点是什么?以这四点做标准,不论小同行还是大同行,均可以依据此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入选浙江大学2017十大学术进展提名的项目“稻田杂草”的研究,稻田里的稗子和全世界都有关系。除草剂当初是一大技术进步,但是除草剂衰减后的那部分残留,都被我们自己吃下去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非常明显,这么多年问题没有解决,难度自然也非常明显,那么现在可以有解决方案了,怎么解决的,优势是什么?一个成熟的科学研究,都能够十分明了地用这四点来阐述。

  跨学科评价、跨行业科普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这又是中国科学家必须要学习的技能。同行评价事关科学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而跨专业、跨行评价则会有更深远的影响,我们不能忽略,不能回避。

  从浙江大学的“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到今年是第六届,有了比较多的教授开始关注、乐于参与。从只关注小同行评议到乐于参与大同行评价,这在大学,也是科学文化的进步。

  “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6届,是彰显浙江大学学术成就的重要载体之一,一项项代表性学术进展,都是学者、学科、学术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浙大要更加重视学者的主体作用,更重视学科的汇聚作用,更重视文化的滋养作用,营造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支持的学术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

  浙大EMBA“院士堂”系列

  “院士堂”是浙江大学EMBA自2014年开始打造的高端产学研对话平台,旨在为企业家打开科技创新与商业变革的新视角,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综合学科强大优势,继张泽、陈云敏、王曦、邹志刚等多位国家两院院士之后我们将在未来多个前沿技术领域打造互动场景与话题。启发新思,启迪未来,培养科技新商业文明领袖。

  资料来源:求是风采

编辑:

(本文转载自浙江大学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