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金润圭: 走进“金爷爷”的金色年华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2019-03-15 14:03 浏览量: 4791

【MBAChina网讯】

他们叱咤三尺讲台,

满腹博识,传道解惑;

他们深耕学研沃土,

真知灼见,钻研不辍。

他们是男神,是女神,

师者二字,一片星光。

那么……

本期“师者·星光”受访的男神教师,

他,怀一颗赤心,意气激昂敢为人先;

他,秉一身正气,严于律己正视绳行;

他,站三尺讲台,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年过七旬,1分钟50个俯卧撑,

会滤镜晒票圈刷抖音,

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金爷爷”!

金润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经管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案例中心顾问

•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商学院院长,商学院院长,国际企业研究所所长、MBA教育中心案例中心主任;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人,常务副院长、院长;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或董事等

• 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工商管理

“金爷爷”的那些年

Q:金老师,能不能简单说说您的经历?

A:我是六六届的高中生,原本准备参加高考,结果一张《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进大学也就成了泡影。1968年,我去了崇明新海农场工作,种过地,当过会计,做过连队

Q:能聊聊您的学生时代吗?

A:复旦附中对我的影响很大。开学第一天,附中蒋校长就说:“你们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的门。”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我参加数学小组,每日一题、隔日一题做不完。除学习以外,学校还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同学不仅成绩好,还是运动员;在紧张的学习中,我们班还自己排演了歌剧《江姐》,演出取得很大成功。我们还曾肩挑手提,用自己的双手在国权路校园开出了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化操场。当年,班里很多同学积极争取入团,50年过去了,老同学碰面,几位没有入团的同学还“耿耿于怀”,“批斗”我这个书记,为什么没有让其入团。

Q:您当时是学霸吗?

A:那个时候没有学霸这个概念,只觉得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很努力,都很优秀。那时候,晚上按规定时间熄灯睡觉。宿舍走廊上有老师巡视,如果某房间有人不睡觉讲话,就会轻轻敲门。第二天早上,宿舍门口的小黑板该房间号就会“上榜”。为了集体荣誉,如果睡不着还想看书,就只能躲在蚊帐里,照个手电筒偷偷看,也不妨碍别人。

Q:您的大学时代是什么样的?

A:高考恢复后第一年,我进入华东师大政教系读书。那时候百废待兴,教材也都是油印的,还透着油墨香。我们当时的“老四班”大龄同学居多,我是30岁,在班里论年龄算大的,年龄小的同学只有20岁左右,所以同学们称我“老金”。我们在地理馆333上课,40年后几位老同学又重聚333教室,回忆当年讲课的老教授们,感慨万分。“老四班”后来又分班,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社三个专业,我就去了政治经济学专业。虽然因为分专业,“老四班”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但是“老四班”的无形凝聚力至今犹存。我们班同学后来在各行各业都成了骨干,也出了不少人物。据我的粗略统计,大概有8位同学成为局级以上干部,教授级专家也至少8位以上。在华东师大,现任党委书记童世骏,俄罗斯问题专家冯绍雷教授,长江学者杨国荣教授,历史系许纪霖教授,这些很有名的大家都来自 “老四班”。我们班主任齐卫平教授现在也是很活跃的有名的党史专家。我很为“老四班”骄傲。

Q:学生时代有没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疯狂的事情?

A:在学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以外,有三件事记忆深刻。

第一件事,当时学校组织了一支专门拍革命传统电视片的队伍。由政教系邱伟光老师带队,我任队长,许纪霖执笔,王学英等同学充当演员。我们自写剧本、自拍自演,拍了两集,足迹井冈山、延安,江西、福建等地方。当年没有今日发达的通讯网络和交通工具,我们一路艰苦走来,不仅学习了党史、红军史,还学会了如何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团队合作和生活。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反映当时拍摄电视片的点滴感受。

拍摄革命传统电视片报道

——发表于1981年9月10日《解放日报》

第二件事也非常有意思。分班后我们经济班有几个同学从青岛旅游回来,在船上有个山东小姑娘正准备跳海自杀,结果被徐大方同学发现了,他将小姑娘从船边上拉回来,几个同学商量着就把山东小姑娘带回了上海。但是接下来怎么办呢?我知道以后,就和大家商量,要用舆论的力量,不但要拉住小姑娘不跳海,而且要帮助小姑娘回到家乡后能脱离苦海。于是,我和《青年报》联系,登载了一篇长篇通讯报道,抵制腐朽,发扬正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上海的主要报纸,甚至北京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后来山东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写信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山东小姑娘回去后也得到了较好的安置。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舆论的力量,感受到正能量的意义。

徐大方山东救人事件报道

——发表于1980年10月10日《青年报》

第三件事,在学期间,我们“老四班”搞了一次模拟审判,针对时弊,挥斥方遒,淋漓尽致,在全校引起很大反响,至今难以忘怀。当年的策划者和演出者之一张鲤庭同学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律师之路。至今他拥有律师事务所,仍四处奔走,口若悬河,捍卫法律的尊严。其实,模拟审判不仅仅对参与同学,也对其他同学的思想和理论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不能为学习而学习,理论学习需要用于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被实践所证实。

Q:感觉金老师您特别的正气。

A:是,我这个人,一是一,二是二,嫉恶如仇,爱憎比较分明。在农场期间,在养猪场当了一个月的连队会计兼文书,就把贪污食堂饭票的一个出纳给抓住了。他是当地农民,我只是知青,虽然大小是干部,但毕竟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当时还没有现在那么严格,我只是要求他退还贪污的饭菜票,保证今后手脚干净点就过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直到我离开农场,他依然在出纳的岗位上,后来还到上海来看我。

“金爷爷”的教师生涯

Q:金老师,学生一般怎么称呼您?

A:有“金老”、“金老大”、“金教授”、“金大大”,还有“金爷爷”。其实,我认为最好的称呼还是“金老师”。

Q:有了解到先前您曾去美国访学和任教,能和我们分享下当时的感受吗?

A:第一次是1988年去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访问进修,这所学校是我们华东师大的姐妹学校,在纽约长岛。当时很少有人能出国去美国,记得去机场送我的学生还挺多,都以为我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太遥远和封闭,不知今后会怎样,临别时儿子哭得很伤心。这种情景,今天是无法想象的。第二次是1993年由亚洲基督教基金会资助,去美国马里兰州的教会学校霍达学院(Hood College)访问任教,主讲中国经济。同去的有不少韩国人,他们一到美国就买车。我没有钱,就住在学校附近,天天在空无一人的街道行走,小镇里中国人很少,我这个中国人很快就被关注上了。我在学校图书馆内有一间办公室,就在那里我开始学习电脑,学习dos系统,从此也就迷上了电脑。

美国进修期间剪报

Q: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留校做老师呢?

A:那个年代都是分配的,我没有选择权,学校决定让我留校,我就留下了,没有想到,这一呆就是几十年。不过,我挺喜欢学校的氛围。尽管中山北路吵吵闹闹,但是一进校园,心就安静下来了。

Q:您的课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也说不上有什么大的特点。上好每一堂课,我力求做到:

其一,不能照本宣讲,书上有的东西不多讲,可以让学生看。讲课要深入浅出,要大道至简,这就要求自己对所讲的内容不仅要钻研进去,还要让人听得懂。我也写书,深知一本新书出版的时候,书中的不少内容其实已经过时了,因此一定要结合新的观点、新的实践或案例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诠释和评判。

其二,在美国读大学,有读不完的课外补充paper,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头脑风暴是很有效的。现在MBA的课程用时很少,很难进行长时间的讨论,而学生一般没有习惯去阅读课外的材料。所以我尝试将课外补充的材料或者案例发到学生微信群,这些材料通常不太长,讨论前让大家花10分钟左右看手机,然后进行讨论。这种利用手机进行“短平快”阅读和讨论的办法,我试了一个学期,比较有效。当然,还需要不断改进。

其三,我上课喜欢有张有弛。讲授时,我希望学生不要交头接耳;但在讨论的时候,则希望学生踊跃发言,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美国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断地举手提问,而中国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不敢举手发言。我很希望学生改变这种发言腼腆的习惯,不怕说错,就怕不说,开启中国式的课堂头脑风暴。

Q:您当初是怎么想到做案例的?

A:2008年开办MBA教育以来,我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学习哈佛商学院,推行案例教学?我们从核心课开始进行案例教学,试行综合案例课堂,特别是选择了案例比赛的形式,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取得了成效。2013年春节,我们赶到大连理工,讨论并制定了有关案例比赛的规则和文件,将案例比赛推向全国,2013年9月在我们学校举行了首届全国案例比赛。现在,每年有80多所MBA学校和上万名学生参加赛事,红红火火!接着我们还升级赛事,尝试学生案例开发。同学们参赛热情高涨,超出预期。我感到只要认真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也可成真。

“金爷爷”的生活趣事

Q:金老师,您刷抖音吗?

A:因为学生喜欢抖音,我也随之而关注,这样与学生就有共同语言。过去我们熟悉“BAT”,现在“TMD”兴起了,

Q:听说金老师还是蛮热爱旅游的?

A:一般一年出游两三次吧。我们有个由老朋友组成的驴友团,自己设计旅游路线,然后交给旅行社安排。走了很多地方,“吃”过欧洲的“宫保鸡丁”

“金爷爷”的小八卦

Q:听说您一分钟能做50个俯卧撑?

A:这是被MBA学生“逼”的。有次聚餐,学生起哄:“金老师,您一次能做多少个俯卧撑,我们就加2个。”我只好披挂上阵,一次完成了50个。

Q:听说金老师对手机很在行?

A:我比较喜欢手机、电脑、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拿到一个新东西,就看说明书,不搞懂不睡觉。进而,我对相关的公司和技术发展也比较关心了,也算是“爱屋及乌”的效应吧。

Q:金老师,您有座右铭吗?

A:我常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大概是一种劳碌病吧。因为工作,就能与年轻人在一起,心态也年轻些,很开心。

别人笔下的“金爷爷”

采访之余,小编也收获了不少珍贵的“史料”,其中还发现了别人笔下关于“金爷爷”的一件小事。

在崇明新海农场的那些日子,我不小心把脚给弄伤了。当天傍晚,很多同学都来探望,其中一位同学临走时留了一本《宋词选》给我。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图书馆都关门了,到处求书无门。而那本《宋词选》簇新,显然是那位同学的一个珍藏,在有限的下乡物品中还带上了它。几个星期出院时,我把书还给那位同学,歉疚的是已经不是簇新的了。多年后,我想再买一本给当年借书的同学,但一直没买到印刷质量好的版本。倒说不上是还,只是因为承载了青春的回忆。直到今年我们毕业分配的五十周年,我终于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了当年初版的《宋词选》,还给了这位老同学。当年这位同学就是六六届六班的金润圭。

——摘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老三届纪念文集(续集)》之《关于书的同学记忆》

除此之外,小编还发现了在2016年生日的时候,金门弟子精心制作了一本名为《金色年华》的小册子,记录了很多“金爷爷”的照片和小故事。而金老师则感慨:“一路走来,我指导了100多位MBA学生,超过了指导博士和理论硕士的总和。对我来说,金色年华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金色年华应该属于我的学生,属于年轻人。”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

聆听金老师将那些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得以重温。

那一代人,都流淌着刚性的血液,

那股子“正气”,

正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努力追寻的。

福利时间!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